林曉華
摘 要:海峽兩岸由于經(jīng)濟發(fā)展水平和教材編寫理念的不同,兩岸高中化學教材在編寫上存在差異,以大陸魯科版和臺灣三民書局版的《影響平衡因素》的教材為例,通過對比,找出教材編寫順序和教材編寫特點上的不同之處,并且對兩種教材的處理提出幾點認識。
關鍵詞:教材編寫;化學平衡;影響因素;勒沙特列原理;
教材是教學的重要資料,體現(xiàn)教學的基本內(nèi)容。由于大陸與臺灣的經(jīng)濟發(fā)展水平和社會進步程度的不同,以及編寫者教育理念的不同,將大陸魯科版與臺灣三民書局版做個對比,不難發(fā)現(xiàn)兩岸教材在編寫順序、編寫特點上的一些不同,由此得到對兩種教材處理的幾點認識。
一、 教材編寫順序?qū)Ρ?/p>
首先,臺灣教材先介紹了勒沙特列原理,再進行濃度、壓力、溫度及催化劑對化學平衡的影響的教學。而大陸魯科版先介紹了溫度、濃度、壓強對化學平衡的影響,再介紹了勒沙特列原理。
其次,臺灣教材中涉及到了催化劑對化學平衡的影響,而大陸魯科版教材沒有相應內(nèi)容,原因是臺灣教材將化學反應速率安排在化學平衡教學之前,學生了解了催化劑對反應速率的影響,此時在平衡教學中再討論催化劑對平衡是否產(chǎn)生影響就有了呼應。而大陸魯科版教材是先學習化學平衡再學習化學反應速率,因此在教材安排上就沒有呼應之必要,催化劑的使用對化學平衡沒有影響,只需說明那些有影響的條件改變即可。
第三,臺灣教材介紹了勒沙特列原理,之后的溫度、濃度、壓力等影響平衡因素的教學實際上就是勒沙特列原理的應用和解釋。這種編寫強化了學生對勒沙特列原理的理解和應用,體現(xiàn)了理論的完整性和實用性,突出了編者的重視理論教學的思想。而大陸魯科版則是在通過溫度、濃度、壓強等外界條件的改變對平衡的影響的實驗探究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得出這些條件的改變對平衡所產(chǎn)生的影響的結論,然后再引出勒沙特列原理,此時的勒沙特列原理的功能主要是輔助學生的理解和記憶。
第四,在實驗安排的順序上,兩岸教材也有較大的不同。魯科版教材將實驗安排在理論導出之前,實驗探究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問題的引出。而臺灣教材在理論導出之后,單列學生實驗。單獨用一整節(jié)課時來完成。
二、 教材編寫特點比較
臺灣的教材以“學科本位”的“學科中心課程觀”為指導思想,重視化學理論的教學,在教材編寫上以學科知識為中心,突出化學學科的思想和方法,將教材內(nèi)容按照學科的邏輯順序劃分,并以知識點的形式展現(xiàn)。基于以上的編寫理念,臺灣教材有兩個特點:
首先,臺灣教材配備了大量的例題和練習,在每個知識點理論闡述之后都有相關的例題展示,每個例題之后都有一道配套的練習題用以鞏固,僅在本節(jié)中就安排了12道例題與練習題。大量例題和練習題的應用體現(xiàn)了化學是一門需要計量和計算的學科,例題完整的解題過程的展示,給學生提供了明確的可供參考的思維過程,也是理論教學的有力補充和強化。魯科版雖然在課后安排有遷移應用,但由于安排在課后,所以強化和鞏固課堂知識的效果不如臺灣教材這種緊跟在知識點后的處理來得好。
其次,臺灣教材側(cè)重于應用圖示法,從微觀粒子在外界條件改變時的變化入手,用微觀粒子模擬圖示加以說明,在此基礎上,輔以反應速率與時間關系圖、濃度與時間關系圖,反應速率與時間的關系圖、壓力與時間關系圖,活化能與溫度關系圖、升高溫度破壞平衡時的速率,合成氨反應中加入催化劑與未加催化劑反應速率與時間關系圖及濃度與時間關系圖等坐標圖多達13幅,除此之外,還配了2張照片。而魯科版在圖片的應用上,配了5張照片,其中有兩張輔以微觀粒子示意圖。外界因素對化學平衡的影響是一個比較抽象的理論知識,臺灣教材配了大量的圖片,將條件的改變對平衡的影響做了細致的展示,比魯科版處理的更有助于學生的理解。
而大陸教材體現(xiàn)“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突出強調(diào)通過開展探究活動展開學習,重視培育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側(cè)重社會、生活和科技的聯(lián)系,教材的編寫上既體現(xiàn)化學是一門實用性科學,又重視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有機地將學生的已有經(jīng)驗與學科知識結合起來。大陸教材編寫上也有自身的特點:
首先,“以生為本”,注重探究實驗的開展。教材先從活動探究入手,其間安排了溫度的改變對2NO2?葑N2O4反應平衡的影響、反應物濃度的改變對FeCl3+3KSCN?葑
Fe(SCN)3+3KCl反應平衡的影響兩項實驗探究,壓強改變對2NO2?葑N2O4反應平衡的影響的交流研討等。教材側(cè)重引導學生從實驗等探究活動中獲得結論,這種編寫體現(xiàn)了編者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
其次,重視科學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讓學生在實驗中學化學。教材在活動探究與交流研討中配備了大量的表格,本節(jié)中就安排了4個,除數(shù)據(jù)表格外還有需要學生填寫的實驗現(xiàn)象記錄和探究結論填寫的表格,表格中有大量留白處,這種表格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進行分析、比較、歸類的能力,是學生鞏固知識、發(fā)展思維、培養(yǎng)表達能力的有效陣地。教材的這種編寫,要求學生重視實驗觀察和記錄,體現(xiàn)了化學理論來自于實驗事實而非憑空捏造的這一學科特點,而且教材的這種重視過程性的處理要比臺灣教材的理論與練習相結合的方式,在對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上要更為有效和生動。魯科版教材在實驗探究表格的編制中強調(diào)遵循對照實驗和控制單一變量原則,這對學生治學的嚴謹態(tài)度起到一個很好的示范作用。
三、幾點認識
從勒沙特列原理和化學平衡的幾種影響因素在順序安排上來看,大陸教材更有利于學生對平衡影響因素的知識的理解。在此基礎上,我們可以借鑒臺灣教材的一些做法:
首先,在教學中采用魯科版的活動探究引發(fā)學生思考,引導學生獲得結論,在此基礎上應用臺灣教材的處理,在知識點呈現(xiàn)之后,搭配適量的習題和練習題,高考制度大背景下的大陸學生需要解題方法的指導,典型例題的增加對學生的思維方法指導和應試能力的培養(yǎng)會有促進作用。
其次,在理論推導和闡釋上,大陸教材多應用幾張條件改變引起平衡移動的坐標圖,這將更有助于學生對概念和理論的理解和應用。
第三,大陸目前實驗教學有被削弱的傾向,有些學校不做實驗、少做實驗、以觀看視頻代替實驗操作,甚至照著課本“說”實驗,臺灣教材將實驗單列出來,單獨安排課時,并賦予獨立學分的做法,值得大陸效仿。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教師可以從不同的視角領會兩岸教材,在立足于常規(guī)的教學資源的同時,整合外來教學資源,展現(xiàn)符合學生實際需求的教學特色,促進自身的專業(yè)成長,應對高中新課程對教師提出的新要求。
參考文獻 :
[1]王磊.化學反應原理(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選修)[M].山東科技出版社,2012.
[2]凌永健.普通高級中學基礎化學(三)[M].臺北:三民書局,2011.
[3]楊明生.我國大陸與我國臺灣地區(qū)高中化學課程中元素化合物部分內(nèi)容比較研究[J].化學教育,2012(7).
[4]楊梓生. 海峽兩岸高中化學課程“綱領性文件”之比較[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