閉惠堅
摘 要:農村初中學校體育現(xiàn)狀:教育投入不足,場地設施匱乏;學校體育管理機制不完善;專職體育教師配備不齊;學校體育觀念落后。
關鍵詞:體育 現(xiàn)狀 思考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2(c)-0253-01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建設發(fā)展不斷加快,教育投入不斷加大,政府部門重視不斷加強,城鄉(xiāng)差距不斷縮小,農村學校教育得到蓬勃發(fā)展,我所任教的學校是屬于農村初中學校,綜合辦學力量在該縣農村初中學校屬于中等水平,對于反映農村初中學校體育,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1 農村初中學校體育現(xiàn)狀
1.1 教育投入不足,場地設施匱乏
相對與縣城初中學校來說,農村初中學校受地方經濟發(fā)展水平不高、教育投入不足等因素的影響,體育活動的開展尤其不充分。體育設施落后、師資力量不足等原因已經嚴重制約農村體育活動的開展。比如我所任教的學校,學生總人數(shù)1200多人,而學??偯娣e只有16畝,前后左右各一棟樓,就像人們常說的四合院,連個田徑場都沒有,甚至早操都挨分年級進行。學校內除了兩個籃球場,一副擺在舞臺中央的乒乓球臺以外,再也找不到其它的體育設施了,因而學生的各種體育活動得不到正常開展。
1.2 學校對于體育管理的機制不夠完善
對于農村學校的體育工作來說,沒有形成良好的管理體系,從而在教育的規(guī)劃中得不到應有的重視更得不到體現(xiàn)??偸橇饔谛问?,表現(xiàn)最為突出的就是以鄉(xiāng)鎮(zhèn)初中學校為主,而對于體育教師、體育的課外活動、體育教學以及體育的器材等最根本的要求還處于模糊狀態(tài),這也導致了“放羊式”管理方式的形成。例如,我校的體育課經常是上課玲響后,集中學生,點一下人數(shù),跑幾圈籃球場,然后就扔給學生幾個籃球,這就是一節(jié)體育,這種現(xiàn)象在農村初中學校比比皆是。這么沒有具體目標和缺乏體育意識的體育課,由此可見,農村學校沒有制定一個體育系列化、制度化以及科學化的教學方式,并由此產生了諸多問題。
1.3 專職體育教師配備不齊
對于農村學校來說,大部分的學校都缺乏專職的體育教師。例如:班主任代課;其他愛好體育的文化課教師兼課;根據(jù)實際廣開渠道,必須通過多種途徑以及方式來解決農村學校體育教師的短缺問題,并嚴格強化崗前培訓,只有保證了這些農村學校的體育工作才不至于只流于形式,這也是保證了農村學校體育教學質量的根本所在。
1.4 學校的體育觀念落后
農村學校體育觀念停滯不前。總得來說,體育學科主要突出的特點應為:具備德育、智育、美育以及身體鍛煉與增強體質的教育功能,而對于其他學科來說只符合了前三個方面的功能,無法做到身體鍛煉以及增強體質的功能。體育這門學科具有很多功能特點,有不少人和一些領導總認為上體育課就是蹦蹦跳跳、玩玩樂樂之類的,根本就沒有從提高全民素質的角度和深度去認識。這自然而然的就導致了思想觀念的落后,這也嚴重阻礙了農村學校體育發(fā)展的根本所在。“放羊式”的體育教學方式、學校和家長對體育鍛煉的輕視等一系列因素,導致農村學生體育鍛煉的軟環(huán)境欠佳。一些學生家長,發(fā)現(xiàn)他們大多將體育鍛煉和體力勞動混為一談。家長說:“農村娃娃鍛煉啥,回家挑挑水、挖挖地,就是鍛煉了?!睂W校里的學生都是附近村的,上學放學要么步行,要么騎自行車,這也算是鍛煉身體了。這種觀念上的模糊,導致了學校和家長將“家務勞動、體力支出”作為體育鍛煉的替代品,對農村學生的體育構成了很大的障礙?!绑w育鍛煉是一個綜合的、科學的系統(tǒng),不僅僅是體力的支出?!边@種觀念的偏差對農村學生體育鍛煉的負面影響是巨大的。
2 思考
2.1 爭取社會力量辦學
農村學校體育活動的“可憐”狀況是多重因素互相交織的結果:政府投入嚴重不足,導致農村學校體育課程在人、財、物等方面欠賬太多;學校在升學壓力和經濟因素的制約下,很難優(yōu)先購置體育器材和配置體育教師。因此,要使現(xiàn)狀得到改善,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并且任重道遠。
創(chuàng)設農村學校體育工作的專項資金以保證農村學校體育的場地、器材的建設。同時,還應發(fā)揚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因地制宜、土法上馬,結合校舍、校園建設,采用包括修舊利廢、就地取材、自制器材等在內的多種途徑,勤儉節(jié)約的原則,注意對場地器材的維護、使用和管理,提高場地器材的使用率,逐步完善農村學校體育的辦學條件。
2.2 轉變觀念,創(chuàng)設體育氛圍
全面理解體育的含義,促進農村學生體育觀眾念全方位地改變,是當前做好農村學校體育工作的緊迫任務。在學校體育價值觀上,應從單一的健身觀向健身、育心、娛樂等多元價值觀改變。在教學內容上,改變采用以競技運動項目為主的形式,提倡結合農村的實際,采用有鄉(xiāng)土特色、民族特色的靈活、多樣的教學內容。提倡體育教學與勞動技術教育、與自然教育、與民間體育文化活動以及與其他學科教學實踐相結合。應把農村學校體育的開展與改變校風、樣貌相結合,與地方精神文明建設相結合。
2.3 組織教研活動,提高教師素質
組織教研活動是提高教師素質的有效措施和途徑。通過舉辦各種形式的培訓班,建立必要的培訓考試制度,組織多形式的基本功比賽的學術研討會,組織課題組實地觀摩學習等,讓教師接受教學新思想,掌握新知識、新理念。提高師德水平和業(yè)務素質,以活動促進了教師素質的提高,以培訓促進教師水平的發(fā)展。參賽者通過參賽學到了別人的先進經驗,看到了自己的優(yōu)勢和不足,明確了今后努力的方向;觀摩者,認識到了自己的差距,能激發(fā)奮起直追的斗志。
2.4 城鄉(xiāng)交流、共同成長
構建一個名校、名師、骨干教師、農村青年體育教師共同參與交流、共同成長的平臺,推動了縣城與農村初中學校體育教研工作的均衡發(fā)展。引導了教師在互動中比較、在比較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體現(xiàn)體育教研工作的新目標、新方法和新思路。同時推動學校體育教學工作的進一步開展,活躍了農村學校校園文化生活,增強了學生樹立“健康第一”的理念。
以上是我作為一名農村初中體育教師對農村學校體育的的一些拙見,旨在拋磚引玉,讓更多的人來關注,探討農村學校體育,讓農村的孩子能健康、全面的茁壯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