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姝華
【摘 要】《英語課程標準》強調,英浯課程要從學生的學習興趣、生活經(jīng)驗和認知水平出發(fā),倡導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的學習方式和任務型的教學途徑,發(fā)展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當前任務型教育模式在我國英語課堂中已被大量應用,它吸收了多種教學法的優(yōu)點,通過實踐、體驗、感知、合作學習的方式,幫助學生建立學習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發(fā)展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提高人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逐步達到教學目標規(guī)定的要求。
【關鍵詞】任務型教學;教學特點;開展途徑;教學設計;教學評價
任務型英語教學是指在英語課堂教學中讓學生用英語完成各種生活、學習、工作等任務,將課堂教學的目標具體化、任務化,從而培養(yǎng)學生運用英語的能力。任務型的語言學習有三個顯著特點:
(1)任務型語言學習更側重語言的內容含義;(2)完成任務的過程和任務結果的展示都離不開語言說和寫的表達技能;(3)任務結果的展示為學習者提供了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的標準,能使其產生成就感。
在任務型語言教學中,教師必須注意學生“學”的活動,讓學生具有明確的學習目標,這些目標要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并難度適當,便于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認識水平不斷地獲得知識或得出結論,從而獲得語言運用的能力。下面對英語任務型教學逐項加以闡述。
一、任務型英語教學的概念
任務型英語教學,就是以具體的任務為載體,以完成任務為動力,把知識和技能融為一體,用所學語言進行活動,在活動過程中不斷提高運用所學語言的能力。
二、任務型英語教學的特點
任務型英語教學立足于學生本身,把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以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和興趣為出發(fā)點,強調做事情的過程。
1.強調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的主動發(fā)展為目標,重視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主體性,提倡將教學過程作為師生雙方積極互動的過程,建立一種平等、信任、理解、相互尊重的師生關系,營造民主、和諧、寬松的課堂氛圍,通過實施任務型教學,實現(xiàn)任務的目標,使學生感受成功,獲得自主發(fā)展。
2.任務型英語教學把整個教學目標設計成符合本目標的若干個任務,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各項任務。學生完成任務的過程,既是對新知識的理解和運用,又是對舊知識的掌握和鞏固。
3.任務型英語教學任務的完成,都是以語言交流為基礎,創(chuàng)造各種語言條件和教學環(huán)境,給學生真正交流的機會,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說英語。在這樣的環(huán)境里,學生會消除膽怯和依賴心理,無拘無束地充分表現(xiàn)自己,表達自己的思想、認識和情感。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過程,積極探索和思考,最終達到提高語言交際能力的目的。
4.任務型語英言學追求的效果是讓學習者積極主動的參與學習過程,使每個學生在各自的基礎上都有提高;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責任感和成就感;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好奇心,優(yōu)化課堂氣氛,調動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讓學生自主、自發(fā)地投入到語言實踐中去,以完成各項教學任務。
三、任務型英語教學開展的途徑
學生學習英語須在一定的語言情境中通過一定的任務而進行相應的語言交流,從而提高語言的應用能力。為使師生之間、學生之間更有效地進行語言交際,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個性差異,能力水平的不同,把班上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一般采取就近的原則,可把同桌分為一個學習小組,其優(yōu)點是隨機進行,便于討論。第二種是前后四人組成一組,或相鄰兩對同桌組成,這既有利于操作,又有實效性。第三種是以桌子的一豎行為一組,讓每個小組都有高、中、低三個層次的學生。組間同質,不但有利于學生間的優(yōu)勢互補、相互促進,而且為各組間的公平競爭打下基礎,從而減少消極學習小組和消極學生出現(xiàn)的可能性。因為各組間的實力均衡,使組內各成員間的合作更為協(xié)調和緊密,學生間的交流和討論也真正落到了實處。小組合作學習是任務型教學活動開展的有效途徑。
四、任務型英語教學的設計要有層次性、針對性和多樣性
1.設計要有層次性。所設計的任務應由易到難,從口頭到筆頭,前后相連,層層推進,形成由初級任務到高級任務,再由高級任務涵蓋初級任務的循環(huán),使所有學生都能夠參與體驗、實踐、合作與交流。
2.設計要有針對性。設計任務要根據(jù)學生的知識水平和能力的不同,認真考慮學生的需要和興趣,做到既要分層次,又要有針對性。教與學的雙邊活動必須始終體現(xiàn)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保證有效的層次教學給予不同學生不同程度的幫助,使不同水平的學生都能參與完成一定的任務,讓每個學生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3.設計要有多樣性。語言交際是一種充滿創(chuàng)造性的心智活動,活動要以學生的興趣和生活經(jīng)驗為出發(fā)點,根據(jù)學生的特點,靈活的運用教材,為學生創(chuàng)設生動的與生活、學習相關、并能啟迪學生思維,激發(fā)學生參與任務型教學活動的熱情。如:繪畫式、競賽式、寫作式、對話式、辯論式。任務的形式還可以是列幾個單詞、猜一個謎語、做一個游戲,進行一次簡短采訪,交流彼此的觀點和經(jīng)驗,甚至是一種以解決問題為目的的語法練習等等,以提高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
五、任務型英語教學的評價
教學評價是教學活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對學生的學習效果有著直接的導向作用。任務型教學活動必須有一個結果,評價結果的方法應從定性和定量兩個方面來進行,教師可采用讓組長口頭匯報、書面報告或教師評價展示出來。實踐證明:結果評價能使學生有一種完成任務的成就感和自豪感,過程評價能使學生學會反思自己的成功與不足。因此,教師應注意將結果與過程、集體與個體的評級緊密結合起來,客觀、公正、全面地反映學生的水平。
新課程理念下的任務型英語教學,要求教師由知識的傳授者轉化為學習的促進者,由學生的管理者轉化為學生的引導者,由一個現(xiàn)成理論的執(zhí)行者轉化為一個研究、探索者,由居高臨下轉化為“平等中的首席”。任務型教學模式向教師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師要積極轉換自己在教學中的角色,加強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業(yè)務水平,切實在教學中運用任務型教學模式,推進英語教學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