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川
摘 要:高職班級管理,必須堅持以人為本,通過內外結合、寬嚴結合,培養(yǎng)擁有強大自信力和感召力的班干部,切實改變教師的“行走方式”,打造富有生機與活力的班集體。關鍵詞:以人為本;班干部;直面對接 張麗鈞說:“如果我們把學生比作學校的‘產品,那么,學生身上的基于學校精神文化的言行舉止便是學校的‘商標,便是學校品牌形象的最好詮釋。我們的‘產品時刻在用正面或負面的行為詮釋著我們的文化?!睆难孕信e止方面打造高質量的“商標”和“產品”,其責任責無旁貸地落到了班主任的肩上。小學如此,高職學校亦然。一、一種更為明確的界定與指向——以人為本高職學生年齡一般為18~23歲,正處于身心易變時期,生活、教育、情感、心理的耐受度差。面對這群活蹦亂跳的“易變體”,高職班主任要做好“號脈”的充足準備。站在學生的立場分析——應強化“以人為本”的理念。創(chuàng)設一個理想的高職班級管理環(huán)境,關鍵在于教師的“行走方式”要變一變:1.一種“以人為本”理論支撐下的行走比如:個性差異與多元互動,感性和情感,復雜化和多樣化的心理……優(yōu)秀的教師一定會對學生的情感和心理世界予以高度關注和警覺,一定會對由于性別和性格差異所造成的體育基礎差距,進行人性化評價,并進而制定更加周全、更加成熟、更接近“本真教育”的體育發(fā)展“菜單”。2.一種“內與外相結合”的行走近年來,人們逐漸意識到,高職學生的心理狀況令人擔憂。自卑、抑郁、焦慮、情緒波動等幾乎成為部分學生的“常態(tài)”。鑒于此,應采取多維度、多側向地與學生交流溝通。電話、書信、網絡……都可以“一顯身手”。溝通內容力求全面細致并且充滿濃濃的親情與愛意。3.一種“規(guī)則與寬容相結合”的行走所謂“規(guī)則”的一面,師生必須以此耳濡目染,行以成之。所謂“寬容”的一面,主要體現在:(1)在管理藝術上:反對強制,提倡陶冶和啟發(fā);(2)在師生關系上:確立起對話式的平等合作伙伴關系;(3)在問題的處理上:貼近學生的情感世界和現實生活。不論是何種形式上的“行走”,師生彼此間一定要敞開心靈。因為教育不僅僅是一場相見,更是一場相遇。只有打開心門,才能關心彼此?!耙坏╆P心和投入成為風氣,任何事情都有可能?!倍?、一個繞不開的話題——班干部不可或缺當下,“單打”、孤軍奮戰(zhàn)的局面已經不能適應班級管理。實踐證明,班級工作只有從“由外而內”轉變?yōu)橐浴皟取睘橹?,“內外”結合的教育方式才更有效果。班級管理:創(chuàng)造一種支持性的班級管理生態(tài),彼此共同分享成功的快樂。班干部的立足點:想學生所想、思學生所思。班干部與學生交流形式:平等與合作、協(xié)商與切磋、討論與補充、肯定與欣賞。在這個意義上說,要特別注重班干部的成長培養(yǎng)。比如,在處理問題上,通過對癥下藥法、換位思考談心法,心平氣和地與同學交流,消除隔閡、分歧,化解矛盾;在工作方法上,引導班干部通過“計劃—修改—實施—總結”這一螺旋上升的路子提升素質,對“眼花繚亂”的班級事務去做準確而細微的甄別、診斷和梳理,以此散發(fā)出溫馨適宜的班級溫度;在心理疏導上,通過冷靜忍耐法、精神勝利法、心理調解法,協(xié)調和控制情緒,保持一顆“同理心”,保持內在的強大、豐富和精彩,如此,方能淌出一條漸行漸寬的班級管理之路。三、一條讓師生竊喜的路子——和現實直面對接三年制高職學校的最后一年是社會實踐活動。高職學生的所學所得,必須投入真實可見的現實中去驗證、去探索、去挑戰(zhàn)。班主任應精心設計和組織學生開展針對性強、內容鮮活、形式新穎的實習活動。在實踐活動中要注意二個維度。維度之一,多一些實際要切合學生和實習地區(qū)實際,不求大不求全的噱頭。優(yōu)秀的班主任總是引導學生將實踐的切入放小一些,把實習活動做精做深,以小見大,容易出成果,更容易浮沉歷練。其實,早在實踐活動以前,班主任就該和學生達成共識:只有打點好了“內環(huán)境”(即學校習得的技能),才能在面對“外環(huán)境”的時候,有足夠的自信,才能顯現出從容、淡定和智慧。維度之二,多一些“選擇”教師應該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從學生內在的真正需要出發(fā),為學生提供豐富的發(fā)展“菜單”,引導學生自主選擇實踐目標和期限,自主選擇實習內容及開展實踐的途徑與方法,多一些“平視”,少一些“俯視”;多一些彈性,少一些剛性;多一些個性的契合,少一些天性的“相?!薄V钡接幸惶?,學生在實踐中真正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和位置,發(fā)出了自己的“聲音”。對于高職學生而言,離開了現實生活的教育,將顯得粗糙、蒼白和單薄。教育應當是和生活的相遇,和現實的深度對接。窗里窗外,課內課外,都應該成為學生身心、情感、思維被鍛造的地方,當然也是守住自己、守住每一個有意義的日子和地方。高職學校的班級管理工作方法很多。教師有針對性地學習、頓悟、行動,在教育細微處去彌補曾有的教育的殘損,必將收獲到更多;教師的“正能量”和“正環(huán)境”也必將參與到學生的成長之中,并且享受到貨真價實的教育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