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衛(wèi)君
語文教學應著重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能力,教師只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式學習,尤其是在初中階段更為重要的是學習方法的指導。那么作為語文教師,我們在教學中如何指導學生學習呢?本人結(jié)合自己多年的教學經(jīng)驗,著重從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來談一談自己的認識。
一、教師示范、明確學法
學生的認識是由淺入深的,尤其是初中階段的學生,在小學階段的基礎上,已有了一定的感性知識的積累,在語文課上不要機械地向?qū)W生灌輸知識,一定要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至于怎么才能理解,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上一定要做到以下幾點:一是教師講課時,一定要有激情、有感染力,語調(diào)一定要抑揚頓挫。二是教師在講課時要做到思路清晰,層次清楚,便于學生在聽課時理解和接受。三是教師在講課時應注重個體差異,因材施教,做到難易適度,便于學生把握教材內(nèi)容。
如在教《孔乙己》這一課時,我采用的課堂教學方法主要有:(1)初讀時,利用圈點勾畫的方法,讓學生把不理解的字詞圈出來,進而理解文章內(nèi)容。(2)從語言、動作、心理、神態(tài)等幾個方面找出關于孔乙己的描寫。初讀孔乙己,來欣賞孔乙己這個人物形象。(3)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把學生分成男生一組、女生一組,來參加比賽,教師設計相關問題,讓學生展開討論,探究孔乙己是怎樣的一個人。(4)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情感體驗,引導學生思考文中幾處寫了眾人的笑,有什么用意。九年級的學生雖已有一些閱讀小說的經(jīng)驗,但教師在課堂上還應引導學生仔細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
二、鞏固知識,歸納學法
通過第一環(huán)節(jié)教師的引導與點撥,學生已積累了相關的知識,初步地理解小說文體的閱讀方法,學生已初步地將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針對第一過程的學習要及時地引導與鞏固,指導學生將學到的知識進行歸納、整理。如在學完《孔乙己》時,我就問學生:我們上節(jié)課是怎么學習這一課的,每一步又是怎樣做的?讓學生通過回憶的方式進行思索、歸納、總結(jié),通過這一環(huán)節(jié)的梳理與歸納,學生已基本具備了相關的知識積累與儲備。
三、運用學法、指導實踐
通過以上兩個步驟的學習,學生已初步領悟了相關文體的學習方法,但是只有相關文體的學習方法還遠遠不夠,還要把這種方法運用到實踐中去,只有在實踐中反復歷練,學生才能真正地掌握相關知識,所以我們作為語文教師應努力改變課堂教學模式,加強學生的整合知識的訓練能力。
如在教學毛澤東的《沁園春·雪》時,我就把課堂的主動權(quán)還給學生,我用小黑板出示學法,在授課前充分搜集關于本課的資料,讓學生充分地朗讀,從讀中感受詩人對祖國壯麗山河的熱愛之情,學生看了老師出示的小黑板后,明確了本課的學習方法,又弄清了學習本課的步驟,同時有不了解的地方還可以互相討論。我在教室里巡回指導,尤其是對成績較差的學生進行細心的指點,對他們多鼓勵、少批評,及時地捕捉他們的閃光點。因為在課堂上,一定要把時間還給學生,教師對文章理解得再透徹,再明白也無濟于事,只有學生理解了、明白了,我們的教學任務才能達到效果。
四、盤點收獲、鞏固學法
及時盤點學生的自學效果,這是語文教學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huán)節(jié)。通過盤點收獲及時查缺補漏,使學生能夠清晰地感受到自己在學習過程中的不足,以及取得好成績,因此及時檢查學生的學習效果,還是有用的。在教《沁園春·雪》這一課時,我設計了以下幾個步驟檢查自學效果:(1)理解加點詞語在句中的含義:望長城內(nèi)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2)這首詞中哪些景物是實景,哪些是虛景?哪些是近景,哪些是遠景?詩人為什么要這么寫?(3)如何理解“俱往矣,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這句話的含義?在檢查過程中,鼓勵學生大膽發(fā)言,可以有不同的見解。根據(jù)前面學生所學的學法來學習本詩,使學生能夠完全掌握一般詩歌的方法和步驟,同時一定程度上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學能力。
總之,由于文章的文體不同,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習方法也應有所不同,作為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熟悉各類文體的特點,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學法指導,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不斷地提高他們對語文學習的興趣。
(江蘇省豐縣常店鎮(zhèn)馬樓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