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軍
《語文課程標準》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給語文課堂注入了無限的活力,使語文課堂變得精彩紛呈。然而,在精彩的背后,有的語文教師對課程理念的理解出現(xiàn)偏差,矯枉過正,簡單地追求課堂形式上的新奇,濫用表演法、漫無邊際地討論、學科間無目的的整合等,在繁花似錦的課堂表象背后,缺失內(nèi)涵,迷失了自我。
1. 活動泡沫,形動心不動
語文教學中,恰當?shù)募磁d表演或其他體驗活動是促進對課文理解的有效手段。然而,有的教師設(shè)計的活動是為活動而活動,只在乎形體的動,而沒有思維和心靈的活動。如一教師在執(zhí)教《鐵棒磨成針》時,設(shè)計了這么一個課堂表演:“下面我們用鉛筆做棒,模仿老奶奶來磨針,注意要磨得像?!庇谑菍W生們紛紛揮舞小手在課桌上磨起來。學生在下面磨還不夠,老師還要求學生到講臺上去磨。像這樣學生一讀就懂、一看就明的內(nèi)容也用得著表演嗎?課堂中寶貴的時間在學生毫無意義的表演中流逝,這樣的活動就是虛無的泡沫。
課堂活動對教師的教學技藝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對活動的設(shè)計、調(diào)控、引導不當,課堂表演不僅是畫蛇添足,還可能變成鬧劇?!靶抡n程所提倡的活動是外顯活動與內(nèi)隱活動的統(tǒng)一,是操作活動與思維活動的統(tǒng)一,它旨在引導學生通過動口、動手、動腦親自體驗過程。有活動沒體驗,活動的價值就喪失殆盡?!币虼宋覀円胺磳虊枧_化,師生演員化”,消除活動泡沫,要精心選擇活動內(nèi)容,巧妙設(shè)計活動方式,使課堂活動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2. 合作泡沫,面合言不合
課堂合作學習的主要形式是小組討論。小組討論可以說是最受老師歡迎的一種教學方法,因為它時尚,符合課程標準要求;更因為它簡單易行,有的老師便認為只需列出幾個問題給學生即大功告成。在我看過的許多次小組合作性學習的教學案例中,絕大多數(shù)是有形式而無實質(zhì)的泡沫式合作,即只是讓學生面對面圍坐在一起,對合作學習的目的、時機及過程沒有認真設(shè)計和落實;問題不管難易,甚至一些毫無討論價值的問題也在小組里討論;討論之前學生沒有獨立思考,對討論的問題沒有形成自己的認識,交流成為無米之炊;小組討論往往是優(yōu)秀學生“一言堂”,其他學生成為陪襯;討論時間不充分,有時學生還沒進入狀態(tài),老師就宣布討論結(jié)束,最后,老師又按照既定的設(shè)計,把學生往預設(shè)的教學框架里趕……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我深信,只有能夠激發(fā)學生進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蔽艺J為,新課程重視合作學習,我們不能忽視語文學科的特點——強調(diào)學生的自悟自得,要引導學生在語文實踐中去感受體驗,領(lǐng)悟語言規(guī)律和人文精神。偏重形式、缺乏內(nèi)涵的合作,只會是語文課堂易碎的泡沫。
3. 整合泡沫,語文非語文
語文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語文的內(nèi)涵就是生活的內(nèi)涵,語文學科可以與其他學科很好地融合,達到學科整合的目的。但是,如果不很好地把握整合的度,不找準整合的點,語文課就會變味,變成大雜燴。當前的一些語文課,“語文味”淡了,上成了思想品德課、科學課、信息交流課等,變成了“四不像”。
《二泉映月》是一篇語言美、形象美、意蘊美、韻律美的典范文章,應該讓學生在充分的朗讀中去感悟、想像其豐富內(nèi)涵,進而被阿炳熱愛生活、熱愛音樂、敢于與命運抗爭的精神所感染。可一位老師卻這樣教學:上課伊始,借助多媒體介紹幾種民族樂器,達到整合音樂知識的目的;講到“他多么希望有一天能過上安定幸福的生活呀”,老師問:“與阿炳比,你覺得我們應該怎樣珍惜自己的幸福生活?”緊接著老師又問:“鄰家少年攙扶阿炳來到二泉,我們在生活中應該怎樣對待殘疾人?”學生剛剛進入文本,就一次次被生硬地拉出來,進行一通所謂的思想教育。教師以為這樣就是建構(gòu)了三維價值目標體系,殊不知這樣的教學設(shè)計,學生知識結(jié)構(gòu)被拆散,情緒體驗被中斷,閱讀興趣被沖淡,所有的美感更無從談起。
“語文課程中建立跨領(lǐng)域的學習平臺,就要注意立足于‘語文,而不應該是漫無目的的大雜燴”。在語文課堂上,我們要扎深語文的根不動搖,這是語文教師的責任。
什么樣的課算一堂好課?葉瀾有一段精辟的解釋:一堂好課沒有絕對的標準,但有一些基本的要求,即扎實(有意義);充實(有效率);豐實(有生成性);平實(有常態(tài)性);真實(有待完善)。愿我們不再迷失,剔除泡沫,還語文課堂以澄明。
(作者單位:廣東中山市黃圃鎮(zhèn)新地中心小學)
責任編輯 鄒韻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