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華 謝慶芝
【摘 要】通過界定學校體育傷害事故責任的概念,分析學校體育傷害事故產(chǎn)生的主要原因主要分為以下幾個層面:教師職責原因、學生本身因素、學校管理層面原因、設施場地器材問題。同時闡述了學校體育傷害事故責任分析:學校直接責任傷害事故、學校間接責任傷害事故、學校無責任事故。
【關鍵詞】學校體育;傷害事故;原因;歸責
引 言
近年來由于各種各樣的原因,學生因參加各種學校組織的體育活動而發(fā)生意外傷害事故的現(xiàn)象屢見不鮮,由此引發(fā)帶來了一系列法律糾紛等問,其事故不僅給學生及其家長帶來不幸,而且,給學校體育工作造成了不良影響。加強對學校體育傷害事故的原因及責任分析,會更加有利于學校體育事業(yè)的發(fā)展和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同時保障了學校的合法權益。
1、學校體育傷害事故的概念
1.1傷害的概念。教育部于2002年6月25日以規(guī)章的形式及教育部第12號令正式頒布《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第二條中指出:“學生傷害事故是在學校實施的教育教學活動或者學校組織的校外活動中,以及在學校負有管理責任的校舍、場地、其他教育教學設施、生活設施內(nèi)發(fā)生的,造成了在校學生人身損害后果的事故?!?/p>
1.2學校體育傷害事故的概念。目前關于學校體育傷害事故的定義尚未形成統(tǒng)一的共識,大多都是借鑒《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第二條關于傷害的概念的基礎上結(jié)合學校體育傷害事故本身的特點來界定的。我個人認為,學校體育傷害事故是在學校組織的校內(nèi)體育活動及校外體育活動、學生自己在學校內(nèi)自發(fā)組織的體育活動中以及在學校體育場地、場館或其它體育設施內(nèi)參加體育活動時發(fā)生的,造成學生人身損害后果的事故。
2、學校體育傷害事故的致因
2.1教師職責原因。體育教師在學校體育職責中主要是針對學生進行體育教學,指導學生參與課余訓練、課余鍛煉、競賽等。在體育教學的過程當中,體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傳授的技術動作不正確、組織與教法不嚴謹、教具教材選擇不適當、場地器材使用不當或疏于檢查場地器材、責任心不強,玩忽職守、課前未對學生進行相應的安全意識教育或安全保護措施不夠等而致使學生傷害。比如在進行鉛球、實心球教學過程中,兩組學生互推時距離太近,容易造成砸傷。
2.2學生自身的原因。在學校體育中常由于學生的下列原因而發(fā)生傷害事故:體質(zhì)較弱或患有先天性心臟病疾病、練習過程中不按教師要求進行練習、身體疲勞或者練習超出自己力不能及的動作、上課或在課外體育活動中學生違反紀律、學生的心理素質(zhì)不過關、思想上不夠重視(缺乏自我保護、安全防范意識)等都會致使學生在運動中或體育課的過程中傷害事故的發(fā)生。比如上足球時學生因模仿足球明星的“倒掛金鉤”而摔跤導致骨折。
2.3學校管理問題。因?qū)W校管理不力而造成傷害發(fā)生的情況可以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學校和教師在日常工作中對體育工作的安檢和教育工作力度不夠;體育活動中的管理疏忽,沒有嚴格遵守學生體育活動的安全規(guī)則;衛(wèi)生保健制度不健全,沒有對學生進行體格檢查或是檢查不徹底。
2.4場地設施。學校體育場館設施體育器材存在嚴重的質(zhì)量方面問題,場地器材年久老化失修或出現(xiàn)質(zhì)量問題后沒有及時更換;體育器材安裝不合理或放置位置不恰當;體育場館設施的安全制度有明顯疏漏或者管理混亂等這些都會造成體育傷害的發(fā)生。如籃球架不穩(wěn)定,學校的單雙杠陳舊,室外場地長年缺乏維修、保養(yǎng),地面不平等,等都會引發(fā)體育傷害事故的發(fā)生。
3、學校體育傷害事故的歸責
歸責(imputation),是指行為人因其行為或物件致他人損害的事實發(fā)生后,應依何種依根據(jù)使其負責。學校體育傷害事故法律責任的認定是判斷有責任與無責任的界線。目前,雖然我國法律法規(guī)的在不斷完善和健全,有關教育的法律法規(guī)體系也再不斷的完善,比如《教育法》、《教師法》、《義務教育法》《高等教育法》等,但都暴露出一個比較關鍵并急需解決的問題——它們都沒有明確規(guī)定學生與學校之間的法律關系,它影響了學生體育傷害事故責任的歸責。因此,根據(jù)民法和《辦法》的有關規(guī)定,學生體育傷害事故的責任認定,一般情況大體分為以下三種:
3.1 因?qū)W校方面直接造成的體育傷害事故。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種:(1)學校場管、設施的管理、維護不當;(2)學校體育場館設施、教學器材等不符合國家規(guī)定的衛(wèi)生和安全標準或有存在明顯的不安全因素;(3)學校有關人員玩忽職守,而導致學校體育場館倒塌;(4)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學校沒有落實好安全保護措施或未采取必要的安全意識教育;(5)在學校組織課外體育活動或社會體育活動中,指導教師未能正確的指導、沒有履行教育管理職責;(6)學校體育物品懸掛或堆放不當;(7)校內(nèi)建筑以及一些基礎設施的施工等對學校正在參加體育鍛煉的學生造成的體育傷害事故;(8)正常體育教學時間內(nèi)有關教師或管理人員擅自離開工作崗位或雖然在工作崗位但未履行其教師應盡的職責;(9)違反體育教學大綱要求、教學常規(guī)造成學生傷害事件;(10)在體育教學活動中,教師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
3.2 學校間接責任體育傷害事故。學校間接責任體育傷害事故主要是指教師及其他相關工作人員因故意過失,而造成的體育傷害事故,這類事故一般發(fā)生在學生本人或?qū)W生之間,這些體育傷害事故在發(fā)生的時候,學校方面由于某些過失過錯或管理措施不力,客觀上為體育傷害事故的發(fā)生或傷害程度的加重提供了一定條件。這些體育傷害事故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學校體育傷害事故發(fā)生后,教師、學校相關人員沒有及時采取相應的急救救助措施致使病情延誤或?qū)е聜Τ潭燃又?;?)學校或體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有某些過失,而間接導致學生傷害事故的發(fā)生;(3)在課堂體育教學時間內(nèi)或有組織的課外體育活動中,教師隨意讓學生中途離開,而致使學生傷害事故發(fā)生;(4)學校、教師組織安排的體育活動超出學生能力,從而導致學生人身傷害;5、在學校組織的體育活動或課外活動中,學校未安排有關人員值班或有關人員不負責任,致使學生相互打鬧或活動不慎引起傷害;
3.3 學校無責任體育傷害事故。學生發(fā)生的許多體育傷害事故往往不是由教師或?qū)W校的責任所引起的,這類責任事故主要有以下幾方面:(1)在學生參與體育活動過程中,因主觀上不能預知、客觀上不可抗拒的原因?qū)е聦W生人身受傷的體育傷害事故;(2)學生或家長故意隱瞞有特異體質(zhì),或者患有特定疾病或者異常心理,在參與活動中而造成的傷害事故;(3)學校組織管理、相關教師的教育方法完全合乎常理沒有差錯,而學生卻在體育活動場所內(nèi)自傷、自殺;(4)學生不聽學校、教師的勸阻告誡,進行超越其自身能力的危險性體育活動,造成的人身傷害事故;(5)傷害事故盡管發(fā)生在學校之內(nèi),但純粹是學生違反學校紀律或者不遵守學校制定的規(guī)章制度引起,并在此事件發(fā)生過程中學校能證明沒有任何過錯;(6)未成年學生的身體健康狀況、情緒波動或不良行為,其監(jiān)護人已經(jīng)知道或?qū)W校已經(jīng)告知監(jiān)護人,但監(jiān)護人未履行相應的監(jiān)護職責,而導致的體育傷害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