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船 王敏
摘 要:語言測試用于語言教學,其目的在于正確和客觀地評價學生的語言能力。本文通過論述語言測試理論發(fā)展的四個階段及相關理論,針對大學英語課程考試試題在評價學生語言能力方面的命制原則問題進行了初步探討。
關鍵詞:語言測試 語言能力 大學英語 課程考試 試題命制 方法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3(b)-0041-01
語言測試理論,又稱語言測試學,已發(fā)展成為應用語言學領域中一個相對獨立的學科[1]。語言測試應用于大學英語教學,可以正確和客觀地評價學生的語言能力。因此,研究語言測試及相關理論對于我們科學地設計大學英語課程考試試題、可靠地評定分數(shù)具有重要的意義。
1 語言測試理論
語言測試理論的發(fā)展分為四個階段。20世紀40、50年代,語言測試主要考查學生的語言知識,如語音、詞匯、語法等。60、70年代,受結構主義語言學和行為主義心理學的影響,語言測試強調(diào)語言的應用,采用分離式測試,考查語言技能和語言成分(語音、詞匯、語法)。70年代后期,功能語言學家開始重視語言的語篇功能,社會語言學家認為語言的運用涉及到一系列的社會文化因素。考查語言能力要對考生進行整體測試,而不是對孤立語言點的測試。80年代初期,Canale和Swain提出“交際能力模式”四個方面:語法能力、社會語言能力、語篇能力和策略能力。90年代,Bachman提出語言交際能力,認為語言能力是把語言知識和語言使用的場景特征結合起來,創(chuàng)造并解釋意義的能力,它由語言知識和一系列元認知策略組成。語言測試的一個主要目的是通過考生完成一定的測試任務來考查學生的語言能力[1]。
2 語言能力的概念
Bachman認為語言能力由語言知識和元認知策略組成,語言知識和語言策略相互作用達到語言的交際目的(見表1)。
2.1 語言知識
(1)組織篇章結構的知識。
包括語法知識和語篇知識。
(2)語用知識。
包括語義知識、功能知識和社會語言學知識。
2.2 元認知策略
(1)評價策略。
(2)確定目標策略。
(3)制訂計劃策略。
(4)執(zhí)行計劃策略。
組織篇章結構的知識決定語篇如何構成,語用知識決定話語或句子、意圖和語境聯(lián)系起來并構成意義。評價策略評價實現(xiàn)特定交際目標的語言使用的場景特征,同時確定此交際目標是否可以實現(xiàn);評價自己是否具備完成交際目標所需的知識以及目標可實現(xiàn)到何種程度。目標策略要求被測試者確定可能實現(xiàn)的交際目標,選擇一個或多個目標,決定是否想達到所確定目標;要求試題命制人員確定并選擇語言能力的某一或幾個方面,確定要測量的考生語言能力的水平,并確定合適的測試任務。制訂計劃策略指選擇有關的語言知識、知識圖式和情感圖式。執(zhí)行計劃策略運用適當?shù)纳頇C制實施所訂計劃,完成既定的交際目標[2]。因此,在命制試題時不僅要考慮命題內(nèi)容和功能目的,還要考慮到為考生提供真實的交際情景和交際環(huán)境。
3 大學英語課程考試試題命制原則
(1)考查學生交際能力原則:強調(diào)語言的交際功能,不能單純考查語言的形式和結構是否正確。如在口語考試中,盡量創(chuàng)造真實的交際情景和交際語境,根據(jù)課程需要確定口試話題,將學生分成小組,使得每一位考生都有明確的交際任務和交際對象。主要考查考生的語音的準確度、語言的流利程度、語言知識的準確性和得體性、策略選擇的恰當性和語言交互能力等。
(2)考查學生語言行為原則:大學英語課程考試要注重對語言行為的測試。在試卷中基于現(xiàn)實生活設計具體的任務,考查考生運用目的語完成所規(guī)定的交際任務的能力,讓學生在預設交際情景中恰當?shù)剡\用所掌握的語言知識。如寫作考試可讓學生讀書筆記、生活信函,商務信函,報告單、說明書;填寫各類圖表,如曲線圖、柱狀圖、項目表、示意圖等。
(3)測試材料的真實性原則:考試中試題要體現(xiàn)真實生活或一定的社會文化環(huán)境中語言使用的特征。如閱讀部分材料可選用風土人情、科普知識、歷史知識、名人軼事、名人演說、實事要聞等,也可涉及諸如商務信函之類的素材,如投訴信、報價單、員工培訓計劃、備忘錄、會議記錄等素材。
(4)定性評價為主的原則:雖然大學英語課程考試要制定詳細的評分細則,但交際語言測試允許閱卷老師或考官主觀地從考生完成交際任務的情況來評判其語言能力。如寫作考試要考查考生在接近真實的場景下完成任務的情況,不僅要考查考生的語言知識(拼寫、標點、措辭、語法等),還要考察其元認知能力(文章結構完整性程度、語篇銜接連貫程度、語域使用恰當程度,以及是否能達到預期的交際目的等)。
參考文獻
[1] 黃齊東,季敏.語言測試的理論模式與發(fā)展取向[J].河海大學學報,2008,3:58.
[2] 周大軍,高蘭生.交際性語言測試理論述評[M].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