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珂
【摘 要】從小學一年級起,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實施和加強合唱教學。該課題能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情感,發(fā)展學生的音樂興趣,并通過音樂實踐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協(xié)作能力。如何在課堂合唱教學中充分發(fā)揮音樂本身的美,使每一個孩子都能發(fā)出來自心靈的天籟之音?我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作了一些較有成效的探索與實踐。
【關鍵詞】音樂課堂;合唱教學;教學實踐
對于小學生而言,和諧動聽的合唱不僅可以引導學生步入豐富的音響世界,而且還能使他們得到情感的滿足,受到美的熏陶,進而培養(yǎng)良好的音樂感和高尚的藝術情操。那么如何有效開展課堂合唱教學,讓學生在活動中感受聲音的和諧美?我在教學中做了一些有效的調(diào)查研究和探索。
一、聽音的訓練
1.在一、二年級的學生上音樂課的時候,就加上“聽音”“辨音”的練習,聽的音應為單音,這樣既訓練了學生認識音,了解音高,又為以后的合唱介入打下基礎。
2.三、四年級聽音程。能聽出高低不同的兩個音,實際上也就是合唱旋律的分解了。能聽準確音程,也掌握了兩個音之間的寬窄音程關系,為唱好和聲打基礎。
3.五、六年級根據(jù)情況聽和弦,以及了解和弦的轉(zhuǎn)位。
4.在三、四、五、六年級應根據(jù)情況 “聽”聲部。聽聽高低聲部的旋律走向、找找兩聲部的相同與不同點,這種感性的體驗和理性的分析,能夠進一步幫助學生對歌曲情緒情感的全面把握。
二、在節(jié)奏、音高等游戲中實施對學生多聲聽覺的訓練
1.讓孩子在形象有趣的方法中接觸節(jié)奏,掌握節(jié)奏。比如:休止符,告訴孩子是紅燈,就是要停下休息的意思;前十六后八分音符我會請他用母雞下蛋的發(fā)出“咯咯噠”聲音來記住,4個十六分音符用機關槍掃射的聲音來模仿等等,既形象,又準確。
2.用于聲部的合奏。在一堂音樂合唱課上,當學生基本掌握《嘹亮歌聲》的高低聲部旋律時,我便指導兩聲部學生進行初次合作,結果出現(xiàn)了嚴重的走音現(xiàn)象。后來,我在另一個平行班進行實驗,指導兩聲部學生用唱旋律的方式進行初次合作,沒想到合作得很好,兩遍練習后,再讓學生進行合唱,發(fā)現(xiàn)很多音準難點迎刃而解。實踐證明,學生面對一首新的合唱歌曲,在進行初次合唱時,難免會出現(xiàn)節(jié)奏不穩(wěn)、跑調(diào)的現(xiàn)象,然而第一次合作失敗,容易給學生造成畏難的情緒。但如若采用哼唱旋律的形式,進行初次合作,其合作的成功機率較大,也利于樹立學生合作的自信。
三、合唱教學中的評價
我們要在合唱教學中善于運用“評價”這一教學手段。教師要對學生的合唱能力持信任態(tài)度,而不要以音樂權威自居,盡可能的尋找學生的優(yōu)點,我們還要運用多元化的評價方式。如:“錄音評價”,這種評價方式深受學生的喜愛,具體做法如下:首先,準備好錄音設備。其次,現(xiàn)場錄制學生合唱的聲音。然后,將錄制的音響播放給學生聽,同時又讓學生聽聽合唱范帶,將兩者進行比較,并作出自我評價。最后,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多次錄音、聆聽、比較,有意在評價中解決問題,提升學生的合唱能力。
四、在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合唱、和聲意識的培養(yǎng)
1.趣味組織教材中合唱、合奏曲的欣賞
合唱雖未介入低段學生的學唱視野,但卻在欣賞領域蘊藏了豐富的作品。如第一冊的聆聽合唱曲《小寶寶睡著了》、《平安夜》,第二冊的《牧童》、《我的小雞》等,合奏曲也有《三個和尚》、《快樂的羅嗦》等。我們在欣賞教學時,一定要充分重視這些歌(樂)曲的熏陶作用,根據(jù)學生年齡小,形象思維占優(yōu)勢等特點,通過形象活潑的畫面、生動有趣的故事、簡短的啟發(fā)談話等形式,運用聽覺和視覺同步感知的方法來幫助他們理解作品,感受其和聲的豐富表現(xiàn)力。如:我在進行《快樂的羅嗦》欣賞教學時,就借助現(xiàn)場演奏的電視錄像讓學生邊聽邊看,然后了解其中月琴、琵琶等主奏樂器,再將學生分成三組來模擬演奏,隨著音樂的發(fā)展,學生在親身參與中感受到了合奏豐富的音響所帶給的歡樂情緒。再如合唱曲《小寶寶睡著了》,因為它也是學唱曲,所以,我運用了對比的方法,在學生表演學唱歌曲后,馬上引導其欣賞合唱曲,使學生通過對比聆聽,感受到合唱曲的表現(xiàn)力更生動,不僅有媽媽哄寶寶睡的甜美歌聲,還有天上的星星、月亮,地上的小鳥、蟲兒都進入了夢鄉(xiāng)的情景。
2.選取優(yōu)秀合唱、合奏作品進行欣賞
合唱教學,激發(fā)學生興趣是教學成功的前提。其中的好辦法是多開展一些優(yōu)秀合唱歌曲的聽賞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和聲聽覺與興趣。這就要音樂老師圍繞每個單元的教學主題,有針對性地選取合唱作品結合進行欣賞感受。如,在教學生唱《do re mi》這一課時,我給他們增加了《孤獨的牧羊人》、《晚安歌》、《雪絨花》等片段的欣賞使學生《音樂之聲》這部電影有更飽滿的感受,同時也在聆聽中豐富了他們的耳朵,使他們對和聲感覺更親切,從而激發(fā)學生對合唱的興趣,幫助其建構內(nèi)心對合唱的認識。
當然,在學生掌握do\mi\sol等唱名后,教師還可以拍手游戲引導多聲訓練。如:我唱do,你唱mi,大家一起唱3 -|3 - 。我唱mi,你唱sol,大家一起唱5 -|5 - , 1 |1 - ,這樣在師生的拍手互動音高游戲中,使學生受到和聲聽覺的訓練。
總之,要將小學低段音樂課的合唱融入教學進一步深入,還需我們每位音樂老師加強學習,提高自身的合唱素養(yǎng)。使我們的孩子盡早走進合唱世界,享受多聲音響的協(xié)和、豐富之美,從小培養(yǎng)他們的合唱素質(zhì)和能力,也為中高段音樂合唱教學奠定扎實有效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孫從音著.合唱藝術手冊[M].上海音樂出版社.
[2]王安國,吳斌主編.音樂課程標準解讀[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3]楊鴻年著.童聲合唱訓練學[M].人民音樂出版社.
[4]浙江音樂家協(xié)會主編.《中小學音樂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