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翔麗
【摘要】讓綠色在生命中生機盎然,就要在活動中尋找成功的喜悅和快樂;就要帶著師生走出村莊,走進城市、走進大自然;就要創(chuàng)設綠色人文環(huán)境,打造腹有詩書氣自華的靚麗人生;就要建立了“學案導學·自主互動”的教學模式,把精神主動權還給師生,構建綠色生態(tài)課堂。
【關鍵詞】綠色教育;學校建設;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西塔口小學現校址建于1994年,位于西塔口村西,占地面積10000平方米,建筑面積2500平方米。2004年把東莊、西莊、西莊屯三所村小歸并到了西塔口小學,實現了農村學校局部調整?,F學校有12個教學班,459名學生,25位教職員工。下面,我就結合“管理·質量”示范校的創(chuàng)建,把近幾年來的各項工作總結如下。
一、深入思考,提出了綠色教育的辦學理念
綠色,是自然的顏色。綠色里涌動著生機,流淌著生命。綠色是破土后經太陽撫摸的嫩芽;是種子萌發(fā)時的晴朗春光。校園里的“綠色”,象征著春天與生命、成長與生機、健康與未來、文化與文明。寓意學生朝氣蓬勃,多姿多彩。綠色應充滿校園,充滿課堂,充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心靈。綠色教育,有如詩如畫,有陽光雨露的先進的辦學思想;有潺潺清泉,那是教師清澈的心靈,孩子們明亮的眼睛;如涓涓溪流,那是師生不斷創(chuàng)新的思潮。這一切的美好正是我們教育人所追求和向往的。經過反復研究討論,我們將學校的辦學理念定位為:“綠色立校、綠色育人?!?/p>
二、讓綠色像柔柔的春風,染綠校園里的每一個角落,充盈著書香與藝韻
根據學校自身的環(huán)境和特點,本著三低兩重的原則,既低起點、低坡度、低難度,重基礎、重實效的發(fā)展理念。一是保持整潔,讓學校成為當地最干凈的地方;二是注重綠化、美化,讓學校成為當地風景最美的地方;三是加強文化氛圍建設,讓學校成為書香氣息最濃的地方;四是講究文明禮儀,讓學校成為最有禮貌的地方;五是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讓學校成為最有笑聲的地方;六是穿著整潔、大方,讓學校成為群體氣質最好的地方。思路明確,經師生家長多次論證,幾易其稿,最終確定了綠色校園總體設計方案。
近三年來,學校積極爭取上級和外援支持,累計投資100余萬元,打造了“一甬路、兩中廳、四廊道、五面墻、八長凳、十功能室”等30個文化景觀。校園環(huán)境幽雅寧靜,溫潤自然,詩情畫意,生機盎然。
(一)一甬路
校園建設從大門著手。鐵藝大門兩側的“樂學善思、明理創(chuàng)新”八個金字使人眼前一亮。走進校園甬道兩旁的滿眼綠色,給人以勃勃生機,讓人神清氣爽。
(二)兩中廳
大廳外側的電子屏,名言警句,鮮艷奪目。大廳內擺放著學生喜愛的各種圖書,還有一臺56寸的大彩電,孩子們的閑暇時間隨時坐在兩側的木條凳上,或讀書或觀看新聞、動畫片、班級ppt、網絡視頻、還有大隊部各種活動的評比結果!
(三)四廊道
我們取締了傳統(tǒng)的在墻壁上張貼各種文字的校園文化,努力實現美化、綠化、個性化。我們把鐵藝、種植、養(yǎng)殖、栽培有機的結合,組成一件件獨一無二、藝術美感、生命活力的精品。一樓的綠色長廊、二樓的盆景栽培、三樓慵懶的烏龜、跳躍的小魚、嬉戲的小蝌蚪無不牽動著孩子們心靈。拾梯而上,每幅作品,都是出自學生、老師、家長或獨立或合作的結果。綠色教育,生命的綠洲,蓬勃的未來!
(四)五面墻
主題文化墻位于操場四周。東墻突出24節(jié)氣的特色,為校本課程營造文化氛圍,使校園文化建設呈現知識化,趣味化,富有童趣;操場北墻強化“心理健康”和“誠信勵志”兩方面的環(huán)境布置;西墻突出禮儀教育的文化氛圍,南墻的是責任和養(yǎng)成教育。車棚下的壁畫時刻提醒著孩子們“珍愛生命、遵守交通”的交通安全教育。每面墻壁形成各自不同的風格卻又相得益彰。西塔口人的精神與文化精髓皆能一覽無余。
(五)八長凳
我們的愿望是讓每個孩子的童年是快樂的,是單純的,是天真的,是五彩繽紛的……在綠樹成蔭的大樹下,我們安置了八只木質長凳。讓孩子們丟沙包、跳皮筋、抓螳螂、玩蹺蹺板、追逐嬉戲累的時候,坐在長凳上做夢發(fā)呆、喃喃細語、回味酸甜苦辣的味道。讓孩子們的童年值得回憶、不可忘記;童年,陽光般快樂的日子……
(六)十功能室
我們今年幾乎是在零起步的情況下,建設了包括心理活動室、音樂教室、圖書館及閱覽室、科學實驗室、儀器室、少先隊活動室、微機教室、體育器材室、檔案室在內的十個功能教室,這些功能教室均由設計和功能室負責教師共同設計,美觀實用,個性鮮明,管理到位,為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三、倡導快樂生命的綠色教育生態(tài),讓師生享受成功的喜悅
“情在左,愛在右,走在生命的兩旁,隨時播種,隨時開花。”冰心老人的話讓我們懂得:真愛如雨、潤物無聲、育人無痕。為了這樣美好的教育境界,教育從細節(jié)入手,給予師生生命的綠色關懷,提升師生的生活質量。
(一)活動中尋找成功的喜悅和快樂
教研活動中,分享了陶繼新的《做一個幸福的教師》、張曉風的《我交給你們一個孩子》等名家之作;品讀了老師的《換一種心情看風景》、《教師的責任》、《秋》的自我感悟;同看了《放牛班的春天》電影、魏書生的《種好自己的心田》視頻講座;組織了《生命因你而精彩》教師節(jié)演講比賽,《無悔地選擇》教師經驗交流,《巧手美廚娘》冷拼、熱炒、包餃子活動;利用暑期,帶領老師們去承德、壩上,體味了皇家園林之秀美、寺廟群之神秘、磬棰峰之傳說、壩上草原天之藍、地之闊、花之美,祖國河山之壯觀。到河北邢臺臨城縣參加教師拓展訓練,參觀了林城溶洞等活動。內容有工作、有生活、有休閑、有學習、有收獲、有感悟。學校從2005年舉辦第一屆藝術節(jié)開始,連續(xù)舉辦了八屆。每屆藝術節(jié)歷時三個多月,內容豐富多彩:趣味運動會、親子游戲活動、同寫共繪、文藝匯演、詩歌朗誦、經典誦讀、工藝美術展示等與體育、藝術、教學相結合的多項活動。大大緩解了師生的工作學習壓力,激發(fā)了師生的工作學習激情。很好的引導師生學會工作、享受生活。
(二)帶著師生走出村莊,走進城市、走進大自然
和城市學校手拉手結對子。共同備課、評課、活動、交流、游戲、參觀等;利用春游、清明、入隊日等傳統(tǒng)節(jié)日,帶著孩子們到植物園、動物園、趙州橋、梨花節(jié)、藁城梅花鎮(zhèn)等參觀、學習。在自然中用綠色的教育挖掘心靈的源泉,用人性的力量呵護精神的家園,讓每個生命享受著民主和公平的教育。
(三)綠色種植郁郁蔥蔥
利用學校的空地開辟了“紅領巾綠色種植園”,現在已成為隊員們的一塊常規(guī)勞動基地。我們的勞動基地從開辟至今已經種植了西紅柿、黃瓜、冬瓜、各種青菜等20多種蔬菜,從開墾荒地到長滿綠油油的蔬菜,每周孩子們都會在輔導員以及校外輔導員的指導下去勞動基地澆水除草,隊員們付出了辛勤勞動,帶來了豐碩的收獲,吸引了大量前來采摘、學習、活動的教師同仁。很好的提升了學校的品味和知名度。
(四)天文興趣小組和《二十四節(jié)氣》校本課程
神秘浩瀚的天空給了學生無限的遐想和向往。我們把專家請到校園給學生進行培訓和講座,專家的講座讓學生的興趣更濃。我們還結合農村地域特點開展了“天文觀測與四季農時”的研究;同時以班組規(guī)模的教學形式學習《二十四節(jié)氣》校本教材,了解二十四節(jié)氣的時間、農事、民俗活動等。
(五)創(chuàng)設綠色人文環(huán)境,打造腹有詩書氣自華的靚麗人生
用文學氣息滋養(yǎng)學生的心靈,用經典觸動學生的心靈,學校把《經典誦讀》《現代詩歌》《二十四節(jié)氣詩》相結合,組織師生晨頌、午讀,熟讀成誦。同時開辟《每周一詩》背誦,倡導見縫插針,積少成多,做到讀而常吟,“學而時習之”。
四、把精神主動權還給師生,構建綠色生態(tài)課堂
(一)建立了“學案導學 自主互動”的教學模式
“學案導學·自主互動”課堂教學模式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體,以教師指導為主導,師生共同探究、交流展示,合作完成教學任務的一種教學模式。倡導學生自主參與教學全過程,師生實現交流、互動,在共同探索新知識的過程中實現教學目標。注重師生合作對話,注重師生、生生之間的多向互動,注重學生生命體于心靈感悟的生態(tài)律動。
(二)用Chant導入課堂,使學生快速融入英語學習的氣氛。
一堂好課,開頭同樣很重要。英語課堂中用學生喜歡的Chant來導入課堂,剛好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很快地融入到英語的學習氣氛中。因此,在英語課堂中,我們往往會以說唱chant作為熱身活動。說唱與所學知識有關聯的chant,喚起學生腦海中的知識積存,一邊打著節(jié)拍,一邊說唱chant,在這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學生的注意力便很快地集中到課堂上來,學習的興趣便不知不覺地提了上來。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