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娟
摘 要:“字本位”是相對于“詞本位”而言的,鑒于“詞本位”理論的諸多缺點和現存的語法研究缺陷提出來的。長期以來,漢語語法研究深受印歐語系的影響,“字本位”理論就是要盡量擺脫這種嚴重影響,以期開啟漢語語法研究的新局面。本文在眾多前人的基礎上,略談字本位在對外漢語詞匯教學中給我們的應用和啟示。
關鍵詞:對外漢語詞匯教學 字本位 應用 啟示
一般說來,“本位”指的是某種事物的基本結構單位,是研究、洞察這種事物的基礎。徐通鏘(《語言本位論》1997)指出“本位,這是研究語言結構的理論核心,牽一發(fā)而動全身。”本位論關聯(lián)著兩個方面——理論與實踐。首先它是個理論上的問題,其次更為重要的是,它也是個關乎實際運用的問題。當我們說到對外漢語詞匯教學的時候,我們遇到的首先是教學基本單位問題:在詞匯教學中,其基本的教學單位是中國人熟悉的“字”還是西方所謂的“詞”,還有怎樣處理這兩者的關系問題。最近十幾年來,學者們對漢語語素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并且提出了具有創(chuàng)造性的“字本位”理論,由此也引發(fā)了對“字本位”的激烈探討。
一、字本位基本理論
“字本位”,一言以蔽之,就是把“字”作為漢語的基本語法結構單位來進行研究?!白直疚弧笔窍鄬τ凇霸~本位”而言的,鑒于“詞本位”理論的諸多缺點和現存的語法研究缺陷提出來的。長期以來,漢語語法研究深受印歐語系的影響,“字本位”理論就是要盡量擺脫這種嚴重影響,以期開啟漢語語法研究的新局面。
“字本位”理論是由徐通鏘先生首先提出并發(fā)展起來的。徐先生認為,漢字不僅僅是書寫漢語的單位,而且是漢語研究的基本單位,它是形音義一體的,也就是書寫單位、聽覺單位和結構單位一體;而印歐語與漢語大不相同,字母、音節(jié)、詞分別是書寫單位、聽覺單位和基本結構單位。漢語重在意義,而印歐語重在形態(tài)?!白直疚弧崩碚撜J為:“現成性、離散性和語言社團中的心理現實性是確定語言基本結構單位的客觀標準。漢語符合這一標準的結構單位是字?!盵1]
語言中的關鍵就是它的基本結構單位,而基本結構單位又可以影響到語言研究的各個方面,尤其是語法研究。它的基本原則是重語義,重生成,重非線性音義關系的研究。漢語是一種重視理據性的語言,字的理據性就體現在它的意義結合上。在研究和觀察漢字的理據性方面,一個重要的突破口就是它的形、音、義三位一體。因此,我們可以根據漢字字形得出它的意義,或者從漢字偏旁讀出它的字音。這兩個方面無論從哪個方面來說,都體現出了漢字的理據性,同時,對我們進行對外漢語詞匯教學也有啟發(fā)性的意義。
二、字本位在對外漢語詞匯教學中的應用
詞在語言中的數量是無窮無盡的,也是極其活躍的因素。它會在社會的不斷變換中發(fā)生變化,但音節(jié)和漢字的數量卻是有限的,而且穩(wěn)定度高。現代漢語音節(jié)數不到一千五百個,日常常用漢字也只有兩千五百個左右。而數不清的詞卻是由有限的漢字組合而成的。對外漢語詞匯教學中,如果把字作為教學的出發(fā)點,學生掌握了大量的漢字以后,很多詞的意思也就可以掌握了。例如,學生學了“書”字,他們就能自己理解“書本、書法、圖書、書籍、書刊、書畫”等詞。這樣,老師就不必花費時間去教這些詞,學生也不用費力地去記了,既省時又省力。在教學中以字為基本單位,通過字與字的組合生成,學生在學會詞語的同時,也掌握了常用漢字以及它們的組合規(guī)則。這樣學生掌握的詞匯量就會越來越多,同時也會提高學生在已識漢字的基礎上組詞造句的能力,進而使他們更加順暢地閱讀,即使遇到少量沒有學過的漢字,也可以根據字形和上下文猜到字義。
三、字本位對對外漢語詞匯教學的啟示
對外漢語教學是個應用型學科,學科的特點要求我們,既要遵循科學性原則,又要注重實用性原則。在實際教學中,先教基本詞匯中的單音節(jié)詞。基本詞匯是詞匯中最主要的部分,是基本詞的總和,具有穩(wěn)固性、能產性、全民常用性的特點,因此在詞匯系統(tǒng)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它應該是基礎漢語教學的基礎。單音節(jié)語素是現代漢語詞匯建構的基礎。單音節(jié)自由語素都是單音節(jié)詞,它們構詞能力最強、最活躍,是學生學習漢語詞匯的基礎,進而積累自己的詞匯量。因此,基礎漢語教學的重點應該放在單音節(jié)詞上,特別是在基礎漢語教學的初期。
在漢語教學中,漢字與合成詞應同時進行。漢語合成詞是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語素依照一定的構詞規(guī)律構成的詞。合成詞的意合特征極強,學生只有知道詞中每個語素的意思,才能完整、準確地理解詞的意義。老師在講生詞時,應該把漢語常用的漢字講清楚,包括字的形音義。另外最好根據學生現有水平,適當地講一下字的構詞方式。如,教“雞蛋”時,可以告訴學生“雞蛋”是母雞產的卵,可以食用?!半u”是家禽,學生以后遇到“雞子、雞架、雞肉、雞腿”等詞語時,只要弄清其他漢字的意思,整個詞的意思也就不難理解了;“蛋”的意思為鳥、龜、蛇等產下的卵,也能夠和其他漢字組合成詞,如“蛋白、蛋黃、蛋糕、蛋卷、蛋清”等,跟上面“雞”一樣,學生看到這些帶“蛋”的詞時,只要弄清其他漢字的意思,也能猜測出整個詞的意思。這樣的教學方式可以讓他們減少印歐語帶來的影響,學會用漢語思維來學習,使他們勤加練習,擴充詞匯量,為下一步學習打好基礎。
注釋:
[1] 徐通鏘.“字”和漢語語義句法的生成機制[J].語言文字應用,1999年第1期.
參考文獻:
[1]徐通鏗.漢語字本位語法導論[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08年.
[2]符影馨.字本位與對外漢語詞匯教學[J].黑龍江大學碩士論文.2012年.
[3]劉榮.字本位理論在對外漢語詞匯教學中作用的研究[J].新疆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