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存國
摘 要:學生的本位主義思想太嚴重,這是一種普遍現(xiàn)象,完全背離了教育的目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怎樣去解決這一棘手的問題,是每位教師需要深思的問題。
關鍵詞:班委;家長;教師;素質教育
順應高考文理分科的需要,于是對升入高二年級的學生重新進行了組合,組建了新的班級,我擔任其中一個理科班的班主任。新的班級,當然需要新的班委,為此我做了動員工作,目的是在發(fā)揚民主的基礎上,組織大家參與競選,最好產生新的班委。然而,報名的結果遠遠出乎我的意料,竟然沒有學生主動報名,甚至教師主動找個別學生談話,鼓勵他們報名也收效甚微。其實原因很簡單,就是不想為他人付出,不想得罪人,擔心影響自己的學
習等。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最重要的教育是‘給的教育,教小孩拿出小小的力量來為社會服務。人生以服務為中心,不是畢業(yè)后才服務,在校時,就要在服務上學習服務?!泵鎸θ绱藢擂蔚木置?,我真感教育的失敗,現(xiàn)在的學生為什么就這么“現(xiàn)實”,這么“自私”?這樣的學生走上社會以后能為他人、能為社會做貢獻嗎?我們的教育到底要走向何方?
一、造成學生本位主義的原因
按照正常的發(fā)展規(guī)律,處于16、17歲的學生,他應該具備孩子的童真,在班委選舉等這種表現(xiàn)自己的機會面前應該具有爭強好勝的心理,積極表現(xiàn)、積極爭取才對呀!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截然相反的現(xiàn)象?問題的癥結在哪里?作為教師的我們真應該好好思考一下。
1.家庭環(huán)境的影響
面對現(xiàn)實中就業(yè)的壓力,很多家長以“超前”的思維看待學生在校的一切,在很多家長的心目中,“學習成績好就是真的好”,學生應該排除一切干擾,一門心思全撲在學習上,其他諸如班委等都是假的。其實家長有這種超現(xiàn)實的思維是不足為奇的,現(xiàn)實社會,從名校走出來的學生,社會的認可度是高的,在就業(yè)的競爭中是有優(yōu)勢的。但我們的家長沒有深層次想過一個問題,“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的學生就一定會學習成績優(yōu)秀嗎?換句話說,考取名校的學生究竟應該具備怎樣的素質呢?
學生成績的好壞除了與學生的天生資質有關以外,很大程度上決定于學生綜合素質的高低。只有學生具有了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吃苦耐勞的毅力、良好的習慣和強健的體魄等方面的綜合素質,他們才能堅定目標,迎難而上,他們才能精力充沛,專心致志地向目標沖刺,最后取得理想的成績。沒有哪一位學生除了學習成績好以外,其他方面都不好的;也從來沒有一位學生綜合素質很高,而學習成績不理想的(在學生個人的能力范圍內)。綜合素質的高低和學生成績的好壞,它們之間是相互支持、相互依賴的關系,而并不是相互矛盾,相互抵制的。只有個性才能造就個性,只有思想才能點燃思想,讓一位沒有思想的家長去培養(yǎng)富有思想的一代新人,這無異于緣木求魚,這對一位孩子的成長來說,是很可怕的。
2.教育評價體制的影響
“教育要為學生未來的人生負責,為民族的未來負責”。多年來,國家很重視學生的素質教育,為此出臺了很多加強教育體制改革,強化學生素質教育,為學生減輕學業(yè)負擔的政策和措施。但在現(xiàn)實中,上級主管部門對學校的評價中,“升學率”一項始終占據(jù)舉足輕重的地位,在這樣的風向標下,為了業(yè)績,學校、教師的工作重心都放在抓學生學習成績上面,學校用“升學率”高低評價教師,教師以成績好壞評價一位學生的現(xiàn)象就不足為奇了。學生長期生活在這種“唯成績論英雄”的氛圍中,學生的意識中就沒有了純真,沒有了夢想,也沒有了對善的一往情深和對美德的憧憬和向往,學生只會“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就再正常不過了。
蘇霍姆林斯基在其不朽名著《帕簿雷什中學》中這樣寫道:“為每一個人培養(yǎng)起善良、誠摯、同情心、助人精神以及對一切有生之物和美好事物的關切之情等品質,是學校教育基本的、起碼的目標,學校教育就要由此入手?!边@些充滿感情的經典話語,仿佛就是針對今天我們的一些教育現(xiàn)實所說,因而今天聽起來,還是那樣的震撼。
二、扭轉學生本位主義的方法
1.扭轉家長的育人理念
家長的教育理念是有差異的,但他們的出發(fā)點都是好的,為了孩子優(yōu)秀、有出息,這一點和學校的目標是一致的,所以只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經過我們的不懈努力,相信會有收獲的。
在網(wǎng)絡高速發(fā)展的今天,學校能在傳統(tǒng)的家長會、家訪的基礎上采取多樣化的方式加強與家長的溝通和聯(lián)系,比如,家校路路通、家長QQ群、微博等,邀請專家、學者定期為家長做《如何做一位優(yōu)秀的學生家長》《優(yōu)秀學生培養(yǎng)技巧》《家庭氛圍對學生成長的重要性》等方面的講座,提高學生家長的專業(yè)素養(yǎng),明確優(yōu)秀學生的培養(yǎng)方式,清晰學習成績好壞與素質培養(yǎng)、習慣養(yǎng)成等方面的關系,相信經過學校、班主任、任課教師的不懈努力,家長的教育理念定會提高,也能為學生的成長爭取到健康的家庭氛圍。
2.教育評價體制的改變
在教育體制改革過程中,對處于基礎教育階段的教育提出了明確的要求,諸如周末不允許上課,小學階段不允許隨便考試,強化體制訓練,每天鍛煉一小時等等要求,其出發(fā)點就是為了培養(yǎng)合格的人才。地方主管部門也應該強化改革意識,在對學校的考核中,摒棄不合理的評價機制,降低“升學率”高低在學??己酥兴嫉谋戎?,實事求是,根據(jù)學校的特點采取多元評價的機制,分層次提出適合學生的要求,把學生綜合素質方面的考核放在突出位置。相信在這種風向標的指引下,學校對教師的評價,教師對學生的培養(yǎng)方向等將會發(fā)生根本性的改變。
其實很多名校的成功經驗我們是完全可以借鑒的,就如舊時的南開中學,它是需要升學率的,但在學生的體能鍛煉、民主參政意識、奉獻精神方面也作出了很大的成績,凸顯了名校的“大氣”風范。
3.教師教育思想的轉變
“能力只能由能力來培養(yǎng),志向只能由志向來培養(yǎng),才干也只能由才干來培養(yǎng)?!闭翘K霍姆林斯基,向我們教師指出了素質的重要性?!敖處熂磳W生”的師生理論指出,有怎樣的教師就會培養(yǎng)出怎樣的學生,只有教師認識到人才培養(yǎng)中綜合素質的重要性,才能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潤物細無聲”地傳遞給學生,相信學生能遇見這樣的教師,就不可能再出現(xiàn)我在班委選舉中所出現(xiàn)的這種尷尬局面了。
教師要加強自身素養(yǎng)的提升,不能有功利思想,不能“太現(xiàn)實”,要做一位有思想、有正確教育觀的教師。
針對班委選舉中出現(xiàn)的這種現(xiàn)象,我特意設計了一節(jié)主題班會,從以下問題逐一入手,讓學生思考、討論。
問題1:做班委一定會影響到學習嗎?
問題2:學生素質的提升與學習成績的提高到底是一個什么
關系?
問題3:如何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
問題4:優(yōu)秀人才的素質是什么?
針對以上問題,我借身邊大家熟悉的優(yōu)秀學生為正面實例,并以發(fā)生在復旦大學的研究生宿舍投毒為反面教材,逐一分析,讓
學生明確了以下幾點:
澄清了一種關系:做班委不會影響到學習,它只會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提高對自身的要求,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從而促進學習。
明確了一個理論:綜合素質和學習成績之間是相互支持、相互依賴的關系,并不是相互矛盾、相互抵制的。
指明了一條路徑:想要提升自身素養(yǎng),只能付出,懂得吃苦是福,吃虧是福的道理,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多一份付出。
悟出了一個道理:一個人的成就大小不是得到了多少,而恰恰是付出了多少。
可喜的是,主題班會結束以后,就有學生主動報名,參與班委的競選。班級形成了一種正能量。
一個學生的成才,他需要來自社會、家庭、學校、教師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需要思想的引領、情感的投入、氛圍的營造,缺少了其中任意一方,任意一環(huán),我們的教育就是殘缺的。為了培養(yǎng)學生,使他們成為優(yōu)秀的一代,很多教育問題需要我們認真深思。
參考文獻:
[1]蘇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學.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8.
[2]李鎮(zhèn)西.做最好的老師.文化藝術出版社,2011-02.
(作者單位 蘇州大學附屬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