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亮
【摘要】語文是一門充滿美感的課程,但在目前的小學語文教學中,很多教師都忽略了語文的美。我們從審美角度出發(fā)對當前的小學語文教學進行了反思并對如何讓學生感受語文之美提出了相應的方案。
【關鍵詞】審美角度;語文;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語文是一門集語言之美、情感之美、藝術之美于一身的學科,其豐富的內涵、深厚的底蘊影響著我們的生活,為我們的生活增添色彩。但同時,我們發(fā)現在如今的語文教學中,語文之美還沒有充分地體現出來。教師在教學中對基礎知識的關注更多,而忽視了語文教學中對語文美感展示的探究。學生在學習中將注意力放在語文基礎知識的探究學習中,從而將語文定義為枯燥無味的學科,久而久之則對語文學習缺失了興趣,導致了語文教學的低效。
小學語文的教學模式應該進行革新。學生是一群認知和感受都還不成熟的群體。在語文的教學中,以語言的韻律之美和情感之美去征服學生,不僅能提高學生對語文這個學科的學習興趣,提高語文教學的效果,更能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審美觀,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一、從字里行間感受語文的藝術之美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從古至今,詩人作家們都以用詞精確、用字精準作為文章好壞的評判標準。正如“憎推月下門”這一“推”字,詩人就在用“推”還是“敲”字上面反復思慮了很久,這也是“推敲”一詞的由來。在文章中,作者的用詞和用字都別有用心,充滿了藝術之美。教學中,教師應該帶領學生對這類型的字、詞、句進行探究,感受語文字里行間留露出的藝術之美。
(一)內容美
語文的教學內容都是經過了不斷刪改和挑選的。學生所接觸到的文章或詩詞等都是十分精練和經典的。在語文的教學中,用好語文教材是提高學生語文基礎知識的重要方法。感受語文的內容之美可以從課文出發(fā)。
例如課文《鳥的天堂》,這一文章的用詞和用字都充滿了藝術之美。作家在對島上的樹木描寫時用了這樣的一些句子:“那翠綠的顏色,明亮的照耀著我們的眼睛”、“樹干的數目不可計數”等等。課文中“翠綠的”這些形容詞的運用是十分準確且生動的,這些詞在文章中的運用將作者所描述的畫面清晰的呈現在了我們面前。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提問,如將翠綠一詞換成其他詞可以嗎?促使學生進行思考,同時也幫助學生通過思考體會到這一詞語運用的準確性。通過內容美的教學,提高學生對“美”的感受和認識,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并作用于學生的寫作學習等。如學生在課文教學中感受到了語文字里行間流露的美感,自己在寫作時就會注意措辭,在用一個詞語的時候會由于語文知識的滲透而感受學生,使其開始考慮到用詞的準確性等,真正地提高學生的語文感受。
(二)結構美
語文教學中對結構美的探究也是非常有必要的。課文的層次較分明,多數采用總分、總分總的形式,作者在敘述時多采用順敘、倒敘等方法。教師在教學中注重學生對結構美的關注可以提高學生寫作能力,促使學生在寫作時致力于嚴謹的結構中去。
二、從朗讀中體會語文的韻律之美
一篇好的文章除了在寫作中講究精練的語言外,對文中的韻律也是十分注重的。我們發(fā)現,很多課文都是長短交錯有致,語言充滿了韻律之美。這一點在我們的古詩詞學習中體現得更為明顯。我們的古詩講究對稱和押韻,每一句詩的字數都相等,每一句詩都押韻。而古詞更有長短有致,讀起來朗朗上口,趣味無窮。
教師在教學中注重學生對語文韻律之美的感受也是十分重要的。關注語文教學中對韻律美的教學,教師需要同時對學生的眼、耳、口進行刺激。也就是讓學生閱讀文章,向學生朗誦文章,并引導學生朗讀文章。教師對學生的影響是十分大的,在培養(yǎng)學生對韻律美的感受時,教師的語言美十分重要。教師以標準的發(fā)言、充沛的情感去對文章進行朗讀,不僅可以讓學生了解朗讀的技巧,還能將其對朗讀的認真?zhèn)鬟f給學生,督促學生認真的對待學習。學生每天早上都是早讀,教師可以從班上挑選幾個朗讀較好的學生,讓其帶領全班同學有感情地朗讀文章,大聲的朗讀不僅有助于學生發(fā)現語文的韻律美,更能使學生體會文章中蘊含的豐富情感,同時也刺激學生對課文的記憶。
因此,語文教學要求教師有準確的發(fā)音以及充沛的情感表達能力。教師應該不斷的對自我進行提高,以更適合高標準的語文教學。
朗讀比賽的舉辦是激勵學生參與到朗讀中來的良好方法,比賽可以刺激學生之間的良性競爭,從而幫助學生感受語文的韻律美。教師可以適當的組織舉辦朗讀比賽,并評選出優(yōu)異的學生,以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
三、從文章中發(fā)掘語文的情感之美
語文教學中的對語文情感之美的發(fā)掘也是十分重要。一篇好的文章除了要有通順的語句、嚴謹的結構之外,還需要有一個豐厚的感情。對文章中所蘊含的情感進行發(fā)掘,對于語文學習的提高也是十分重要的。發(fā)掘語文中的情感之美需要學生不斷的對課文進行閱讀、朗讀和品味,通過咀嚼文章中的字詞,體會字里行間流露出來的情感之美。
如李白的《贈汪倫》中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弊髡哂锰一ㄌ端畞砗嫱兴麄冇亚橹詈瘢瑢W生需要不斷地對文章中的話語進行品味,才能懂得文章的中心思想,從而體會文章的情感之美。體會語文的情感之美,有利于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綜合素質的提高。
又如《竹石》中的“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作者通過表達竹子的剛勁,來表達自己的堅持也堅毅。學生除了要不斷地讀詩詞外,還應該掌握一定的語文技巧,知道“擬人”的用法,從而才能明白文章的主要內容。語文中的情感之美是提高學生美好情感和良好素質的好方法之一。
美的感受是觸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因素,在教學中教師應該注重語文之美的教學。從而提高語文教學的效果。
參考文獻
[1]高建春.淺談語文教學的教學藝術美[J].語文教學研究,2012.
(編輯:龍賢東)
從審美角度反思小學語文教學
蔡 亮
(江西省南康市唐江鎮(zhèn)紅旗學校,江西 南康 341411)
【摘要】語文是一門充滿美感的課程,但在目前的小學語文教學中,很多教師都忽略了語文的美。我們從審美角度出發(fā)對當前的小學語文教學進行了反思并對如何讓學生感受語文之美提出了相應的方案。
【關鍵詞】審美角度;語文;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語文是一門集語言之美、情感之美、藝術之美于一身的學科,其豐富的內涵、深厚的底蘊影響著我們的生活,為我們的生活增添色彩。但同時,我們發(fā)現在如今的語文教學中,語文之美還沒有充分地體現出來。教師在教學中對基礎知識的關注更多,而忽視了語文教學中對語文美感展示的探究。學生在學習中將注意力放在語文基礎知識的探究學習中,從而將語文定義為枯燥無味的學科,久而久之則對語文學習缺失了興趣,導致了語文教學的低效。
小學語文的教學模式應該進行革新。學生是一群認知和感受都還不成熟的群體。在語文的教學中,以語言的韻律之美和情感之美去征服學生,不僅能提高學生對語文這個學科的學習興趣,提高語文教學的效果,更能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審美觀,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一、從字里行間感受語文的藝術之美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從古至今,詩人作家們都以用詞精確、用字精準作為文章好壞的評判標準。正如“憎推月下門”這一“推”字,詩人就在用“推”還是“敲”字上面反復思慮了很久,這也是“推敲”一詞的由來。在文章中,作者的用詞和用字都別有用心,充滿了藝術之美。教學中,教師應該帶領學生對這類型的字、詞、句進行探究,感受語文字里行間留露出的藝術之美。
(一)內容美
語文的教學內容都是經過了不斷刪改和挑選的。學生所接觸到的文章或詩詞等都是十分精練和經典的。在語文的教學中,用好語文教材是提高學生語文基礎知識的重要方法。感受語文的內容之美可以從課文出發(fā)。
例如課文《鳥的天堂》,這一文章的用詞和用字都充滿了藝術之美。作家在對島上的樹木描寫時用了這樣的一些句子:“那翠綠的顏色,明亮的照耀著我們的眼睛”、“樹干的數目不可計數”等等。課文中“翠綠的”這些形容詞的運用是十分準確且生動的,這些詞在文章中的運用將作者所描述的畫面清晰的呈現在了我們面前。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提問,如將翠綠一詞換成其他詞可以嗎?促使學生進行思考,同時也幫助學生通過思考體會到這一詞語運用的準確性。通過內容美的教學,提高學生對“美”的感受和認識,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并作用于學生的寫作學習等。如學生在課文教學中感受到了語文字里行間流露的美感,自己在寫作時就會注意措辭,在用一個詞語的時候會由于語文知識的滲透而感受學生,使其開始考慮到用詞的準確性等,真正地提高學生的語文感受。
(二)結構美
語文教學中對結構美的探究也是非常有必要的。課文的層次較分明,多數采用總分、總分總的形式,作者在敘述時多采用順敘、倒敘等方法。教師在教學中注重學生對結構美的關注可以提高學生寫作能力,促使學生在寫作時致力于嚴謹的結構中去。
二、從朗讀中體會語文的韻律之美
一篇好的文章除了在寫作中講究精練的語言外,對文中的韻律也是十分注重的。我們發(fā)現,很多課文都是長短交錯有致,語言充滿了韻律之美。這一點在我們的古詩詞學習中體現得更為明顯。我們的古詩講究對稱和押韻,每一句詩的字數都相等,每一句詩都押韻。而古詞更有長短有致,讀起來朗朗上口,趣味無窮。
教師在教學中注重學生對語文韻律之美的感受也是十分重要的。關注語文教學中對韻律美的教學,教師需要同時對學生的眼、耳、口進行刺激。也就是讓學生閱讀文章,向學生朗誦文章,并引導學生朗讀文章。教師對學生的影響是十分大的,在培養(yǎng)學生對韻律美的感受時,教師的語言美十分重要。教師以標準的發(fā)言、充沛的情感去對文章進行朗讀,不僅可以讓學生了解朗讀的技巧,還能將其對朗讀的認真?zhèn)鬟f給學生,督促學生認真的對待學習。學生每天早上都是早讀,教師可以從班上挑選幾個朗讀較好的學生,讓其帶領全班同學有感情地朗讀文章,大聲的朗讀不僅有助于學生發(fā)現語文的韻律美,更能使學生體會文章中蘊含的豐富情感,同時也刺激學生對課文的記憶。
因此,語文教學要求教師有準確的發(fā)音以及充沛的情感表達能力。教師應該不斷的對自我進行提高,以更適合高標準的語文教學。
朗讀比賽的舉辦是激勵學生參與到朗讀中來的良好方法,比賽可以刺激學生之間的良性競爭,從而幫助學生感受語文的韻律美。教師可以適當的組織舉辦朗讀比賽,并評選出優(yōu)異的學生,以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
三、從文章中發(fā)掘語文的情感之美
語文教學中的對語文情感之美的發(fā)掘也是十分重要。一篇好的文章除了要有通順的語句、嚴謹的結構之外,還需要有一個豐厚的感情。對文章中所蘊含的情感進行發(fā)掘,對于語文學習的提高也是十分重要的。發(fā)掘語文中的情感之美需要學生不斷的對課文進行閱讀、朗讀和品味,通過咀嚼文章中的字詞,體會字里行間流露出來的情感之美。
如李白的《贈汪倫》中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弊髡哂锰一ㄌ端畞砗嫱兴麄冇亚橹詈?,學生需要不斷地對文章中的話語進行品味,才能懂得文章的中心思想,從而體會文章的情感之美。體會語文的情感之美,有利于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綜合素質的提高。
又如《竹石》中的“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作者通過表達竹子的剛勁,來表達自己的堅持也堅毅。學生除了要不斷地讀詩詞外,還應該掌握一定的語文技巧,知道“擬人”的用法,從而才能明白文章的主要內容。語文中的情感之美是提高學生美好情感和良好素質的好方法之一。
美的感受是觸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因素,在教學中教師應該注重語文之美的教學。從而提高語文教學的效果。
參考文獻
[1]高建春.淺談語文教學的教學藝術美[J].語文教學研究,2012.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