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麗琴
摘 要:運用“活動單導學”進行古典詩歌教學,學生能通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積極開展問題探究,智慧碰撞,有效提高了學習的主體性,真切感受到了古典詩歌的美。
關(guān)鍵詞:活動單;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問題鋪墊;古典詩歌學習
學習古典詩歌能夠讓學生認識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讓學生吸收民族文化智慧。然而,由于古典詩歌距離學生時代久遠,與學生的生活、經(jīng)歷相差很大,所以古典詩歌難教又是中職語文教學中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我嘗試借助“活動單導學”的方法進行古典詩歌《旅夜書懷》一文的教學,收到了不錯的課堂效果??偨Y(jié)這節(jié)課的教學,我主要得到以下感悟:
一、“活動單導學”教學充分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主體性
“活動單導學”是指以“活動單”為媒介,引導學生在“活動”中自主、合作學習,實現(xiàn)教學目標的過程?!盎顒訂螌W”充分體現(xiàn)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上課之前,我與學生一起認真?zhèn)湔n,研討文本,聽取學生的意見,制作了適合學生學習的“活動單”。學生依照“活動單”自主研讀課文,認真完成了相關(guān)預習作業(yè),為深入走進文本做好了有力的鋪墊。
在具體課堂教學中,我結(jié)合學生的認識起點及文本特點主要設(shè)計了如下教學活動環(huán)節(jié):
(一)聆聽這首詩的朗誦錄音,再次感受這首詩的感情基調(diào):緩慢、低沉的語氣。
(二)賞析這首詩的首聯(lián)與頷聯(lián),感受畫面的特點。這里我設(shè)計了兩個問題讓學生合作探究。
1.這首詩的首聯(lián)與頷聯(lián)中有哪些意象?請從這兩聯(lián)詩中各找一個詞來概括其意象特點。
2.這兩組意象,呈現(xiàn)出的是兩種不同的畫面,這矛盾嗎?為什么?
(三)賞析這首詩的頸聯(lián)與尾聯(lián),理解作者的孤獨。
1.頸聯(lián)的感情基調(diào)是怎樣的?從哪些字眼可以體現(xiàn)詩人的這種情感?
2.詩人最后為何把自己比作沙鷗?這是一只怎樣的沙鷗?
整堂課,我主要以問題進行貫穿,讓學生圍繞這些問題深入走進文本分析,開展探究活動。課堂上學生學習目標明確,積極開展課堂探究活動,勇于發(fā)表自己的見解,語言表達較流暢,課堂氣氛活躍,學生的主體性得到充分體現(xiàn)。
二、智慧碰撞,合作學習落到實處
小組合作學習是“活動單導學”教學課堂中常用的一種學習方式。小組合作學習為學生提供一個較為輕松、自主的學習環(huán)境,形成了師生、生生之間的全方位、多層次、多角度的交流模式,使小組中每個人都有機會發(fā)表自己的觀點與看法,也樂于傾聽他人的意
見,使學生感受到學習是一種愉快的事情,從而滿足了學生的心理需要,也滿足了學生傾訴的需要。
課堂上我以詩歌的意象為抓手,讓學生以四人一組的方式合作學習,討論、探究相關(guān)問題;同時,我也參與了學生的討論活動,在疑難處給學生以適時點撥,引導學生突破學習瓶頸。由于學生已通過“活動單”充分預習了這首詩,在小組合作中,大家充分交流自己的觀點,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參與了課堂問題探究,大家互相補充,不斷產(chǎn)生思維碰撞,有多位學生發(fā)言精彩,已深深地走進了杜甫的心懷。
三、問題鋪墊,有效突破教學難點
教學難點的教學是一堂課成敗的關(guān)鍵,教師在備課時要深入研究教材與學情,準確確立一節(jié)課中的教學難點,并盡可能預設(shè)突破教學難點的有效途徑。關(guān)于“詩人最后為何把自己比作沙鷗?這是一只怎樣的沙鷗?”這一問題的理解是這首詩教學中的一個難點。對這一難點的突破,我采用了問題鋪墊的方法,我設(shè)計了以下三個小問題:
(1)陶淵明有一句“鳥倦飛而知還”,這是一只( )的鳥?(提示:回家的鳥)
(2)蘇軾有一句“揀盡寒枝不肯棲”,這是一只( )的鳥?(提示:孤傲的鳥)
(3)那么,杜甫詩中的這只鳥是什么樣的呢?(提示:漂泊流浪
的鳥)
這幾個問題讓學生一層層地解開,加上教師的點撥引導,學生的思維提升有了臺階,難點突破水到渠成。
運用“活動單導學”進行古典詩歌教學讓學生對古典詩歌不再排斥,在“活動”中學生學習的主體性被喚醒,學生學會了思考,學會了表達,學會了合作;在“活動”中,學生掌握了賞析古典詩歌的基本方法,真切感受到了古典詩歌的美。
(作者單位 江蘇省惠山中等專業(yè)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