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鳳
【摘 要】近年來,隨著我國教育制度改革的不斷推進,農村教育教學方法的改革和探索成為重點。農村地區(qū)教育具有自身特殊性,與城市相比,農村地區(qū)教學設備相對簡陋、師資力量相對薄弱,發(fā)展教育還面臨很多困難。本文結合筆者自身工作實踐,對某農村地區(qū)的美術教育情況進行了調查,并對農村美術的教育方法展開研究。
【關鍵詞】農村;美術;教育方法
談起農村,人們可能就會想到山路彎彎,大樹參天,小鳥嘰嘰……一幅迷人的大自然美景。其實農村的孩子也像這大自然一樣天真爛漫,農村的美術更是一片扣人心弦,妙趣橫生的天地。而農村的美術教學卻有著需要探討的問題。
一、思想觀念問題
在很長的時間里,農村美術基礎教育總是沒有起色,由于片面重視語數英外,將美術視為副科,可上可不,長期以來美術學科受到的重視程度不夠,課時分配不多,導致農村學生在不同級別的競賽中很難取得理想的成績。同時也造成農村人口素質低下,長期以來制約了整個國民素質的提高。
二、教學方法陳舊
我的中學生活是在農村度過的。我仍然清楚地記得那時上美術課,老師從不教美術的一些常識??偸悄嬕还P我們跟著畫一筆,一直畫到下課鈴響,可畫的好沒幾個,難免我們就對美術失去了興趣?,F在,我以教師的身份走向農村,卻發(fā)現仍有些美術教師仍用這種模式教會著這些天真爛漫、很賦天性的孩子。我開始犯疑,難道在這日新月異的年代里,我們的美術天地卻是一同往昔的嗎?我有點不寒而栗。假如再這樣一如既往地教下去,美術將會與時代同行嗎?
三、環(huán)境因素的制約
農村地區(qū)整體受教育水平差,很多農村家庭一方面由于家長重視程度不夠,一方面受到環(huán)境因素制約,能夠購買的美術學習工具十分簡單,除了美術學習必備的鉛筆以外,很少有家庭選擇為對美術學習感興趣的學生購買所需要的顏料或水彩,工具是進行美術學習的必備工具,也是學生進行美術表達的途徑,環(huán)境因素的制約給教師教學也帶來很大困難,無法創(chuàng)設出要表達的教學情境,使得美術課堂教學的效果受到影響。
農村美術教育是美育的基礎,面對美術教育師資緊缺、上級主管部門重視不夠、教學設備缺乏等現狀,如何有效應對美術教學面對的困難,并采取有效措施,提升農村美術教學的質量,成為提升農村美術教育亟待解決的問題。
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來改善農村美術教育:
1.從思想上提高認識,提升美術教育的地位
要改變當前農村美術教育的現狀,促進相關主管部門提升對美術教育的重視程度,適應新課程標準和教育制度改革的需要,及時轉變觀念,完成從應試教育制度向素質教育的轉變,在日常教學中,消除美術是“副科”的觀念,適當增加美術課的課時,幫助美術有序開展,在農村地區(qū)獲得更大發(fā)展。
2.融入鄉(xiāng)土藝術,因地制宜地開展美術教學活動
在《美術課程新標準》中提到:“盡可能運用自然環(huán)境資源(如自然資源材料等)以及校園和社會生活中的資源進行美術教學?!毙抡n程強調美術課程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而廣大農村地區(qū)就有豐富多彩的美術課程資源可以供我們所選擇。農村學校最大的優(yōu)勢在于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諸如小溪邊的卵石片、田地里的野花小草、家禽的羽毛、農家柴禾堆的各種秸桿等都是進行美術創(chuàng)作的好材料,這些材料為孩子們提供了取之不盡的美術素材。“對于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美的發(fā)現?!?/p>
所以,在日常美術教學中,應該因地制宜,融入鄉(xiāng)土藝術,鼓勵就地取材,一方面能夠建立學生對美術課更濃厚的興趣,另一方面能夠降低美術課教學用具的成本,有利于美術教學更廣泛的開展。例如,使用粘土代替橡皮泥來進行泥塑教學,用普通作業(yè)紙代替卡紙來進行折紙藝術教學,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再如,廣泛的開展就地取材,使用家庭中常用的豆類、大米、雞蛋殼等食品來進行手工藝品制作,還可以結合使用碎布、毛線等日常生活用品來進行美術作品創(chuàng)作,還有學生們課余游戲中常用的玻璃彈珠、塑料瓶子、瓦片等,經過藝術的再創(chuàng)作,都能夠重新煥發(fā)出生命力。
在提倡就地取材的同時,還應該鼓勵學生多參加課外活動,深入農村生活,挖掘日常生活中的藝術美感,吸取特有的具有鄉(xiāng)土氣息的美術素材,創(chuàng)造出更多的、更好的美術作業(yè)。另外,通過課外活動和采風的增加,幫助學生體驗地方藝術特色,進而培養(yǎng)學生對鄉(xiāng)土藝術的熱愛、對傳統文化的欣賞、對家鄉(xiāng)美景的熱愛,不僅提升了自身的美術素養(yǎng),還有利于祖國下一代的精神素養(yǎng)培養(yǎng),以及與學生家長之間增加溝通,進而為我國的新農村建設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提供有利幫助。
3.增加資金投入,完善美術教育所需基礎設施
如上文所述,農村美術教學中面臨的另外一大困難就是教育基礎設施的缺乏,對此,國家應該增加資金投入,加大對農村美術教育的投入力度,進一步完善農村美術教學所需要的基礎設施,從而改善農村的辦學條件,改變農村美術教學的被動情況。此外,學校也應該通過多種渠道,進行自主自發(fā)的美術教育資金籌措,通過捐贈、城鄉(xiāng)手拉手等多種渠道,來完善和添置必備的教學用具,為農村美術教學的開展創(chuàng)造更有利條件。
4.廣大農村美術教師應加強自身專業(yè)素質的修養(yǎng)
針對農村美術教師缺乏、師資力量緊缺的現狀,為了提升農村美術教育的水平,必須從根本上解決師資力量缺乏的問題,一方面,積極引進優(yōu)秀的美術專業(yè)院校畢業(yè)生,投身農村美術教育建設。另一方面,通過各種途徑,如培訓、交流、學習等方法,來提高農村美術教師的專業(yè)素質。
此外,還應該針對農村美術教育的具體情況,積極開展對美術特長生的培養(yǎng)、對美術競賽中獲獎作品的鼓勵、加強美術學習的宣傳和教育等活動,通過一系列鼓勵措施,不僅提升學生對美術教育的興趣,也有利于提升美術教育工作者的職業(yè)自豪感和專業(yè)素質。
四、結語
農村是美術教育發(fā)展的沃土,這里不僅有豐富的美術素材,更有勤勞的勞動人民和樸實的農村學子。在新課程改革逐步推進的同時,我們不應該忘記農村教育這塊重要的陣地,農村教育底子薄、基礎差,更加需要教育工作者的辛勤投入、社會各級主管部門的高度重視和社會各界的支持,只有這樣,在新農村建設的征程中,農村教育水平才能節(jié)節(jié)高,農村教育的明天更加美好。
參考文獻:
[1] 趙斌杰,生活化.讓農村美術教育“突出重圍”[J].現代教育科學,2012(6)
[2] 陳曉梅.農村美術教育現狀及對策[J].農業(yè)與技術,2007(6)
[3] 聶建平,龍翠芳.貴州農村美術教育現狀調查與分析[J].遵義師范學院學報,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