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永華
摘 要:課堂教學是學校教育活動的基本組織形式,是傳授知識,培養(yǎng)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的主要途徑。本文討論如何在數學教學中,讓學生動心、動腦、動手、動口、動情,主動地參與到教學的每個環(huán)節(jié),從而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效果。
關鍵詞:興趣; 獨立思考; 操作; 口頭表達; 情感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3315(2013)09-069-001
新課標指出:數學學習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那么在教學中應該怎樣才能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體性,讓學生得到全面的發(fā)展呢?我認為,數學課堂要讓學生充分動起來,讓學生在“動”中學習數學。
一、讓學生動心
要讓學生能主動參與學習,最好的辦法就是讓他們心動,當他們對所學知識有濃厚的興趣,或者有強烈的好奇感了,他們自然會很積極地投入到學習當中來,所以說激發(fā)孩子們的學習興趣是關鍵。在每個教學環(huán)節(jié)里,我都會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尤其是一節(jié)課的開始導入這一環(huán)節(jié)。通常我會抓住教材的內容,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或感興趣的事物出發(fā),創(chuàng)設有趣的情境和導語,架起生活中具體問題與抽象數學問題之間的橋梁,引發(fā)學生的好奇心,激發(fā)學生探究知識的需要。如教學“圓的認識”時,我是以一個唐老鴨開著一輛車輪是正方形的小車和米老鼠開正常小車行駛的動漫導入的,學生對唐老鴨的遭遇哄堂大笑,在孩子們的笑聲中我接連拋出了三個問題:為什么唐老鴨的車那么顛簸?車輪為什么要做成圓的呢?車輪是圓的車就一定平穩(wěn)嗎?學生們憑借自己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你一句我一句地答上了,這時我并不表態(tài),而是說了一句:“讓我們先進行今天新課的學習吧,學完之后同學們就知道自己的回答是否準確了!”就這樣,孩子們在愉快的心情下帶著強烈的求知欲進入到了新課的學習。實踐證明,結合教材內容,創(chuàng)設有趣新穎的教學情境,能讓學生對所學知識動心,從而激發(fā)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興趣。
二、讓學生動腦(配合動眼)
數學學習是一個培養(yǎng)思維能力的過程,開動腦筋進行思考貫穿于教學的全過程,這里提出的動腦指的是面對問題讓學生獨立思考。愛因斯坦曾說過:“發(fā)展獨立思考和獨立判斷的一般能力,應放在教育的首位,而不應當把獲得知識放在首位?!豹毩⑺伎际菍W好知識的前提,是培養(yǎng)學生能力的核心之一。在教學中,我很注重給學生提供充分的獨立思考時間和探索的空間,通過引導學生去觀察現象,發(fā)現和提出數學問題,指導學生用科學的思維方法獨立思考。學生也只有在經過了獨立思考后才能真正與他人進行合作學習。如教學“搭配中的數學問題”時,我出示兩件上衣和三條褲子的主題圖,并提出問題:如果說1件衣服和1條褲子算一種穿法,共有多少種不同的穿法?請你在5分鐘內把這些穿法表達出來,要求是讓別人一看就明白。當學生獨立思考后,我再組織全班進行交流。整個反饋過程對學生進行了有序思考的良好訓練,同時也對學生進行了符號化思想的滲透,學生數學化的思考過程非常明顯。又如教學“圓柱的體積”,設計練習運用求一塊不規(guī)則石頭的體積時,我通過播放烏鴉喝水的動畫場景,引導他們細心觀察,通過發(fā)現里面的變量,領悟到石頭的體積就是上升的那部分水柱的體積,所以求石頭的體積可以轉化成求圓柱形水柱的體積,讓學生很好地體會了轉化這個解決問題的數學思想方法,有效發(fā)展了學生的思維。
三、讓學生動手
心理學家皮亞杰認為:“兒童的思維是從動作開始的,切斷了動作和思維之間的聯(lián)系,思維就得不到發(fā)展?!辈僮魇且粋€動態(tài)過程,這種不斷變化的情景,反饋于大腦,會促使學生改變思維方法,以適應操作的變化,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因此,教師要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識規(guī)律,根據教學內容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獲得感知,經歷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從而培養(yǎng)能力、發(fā)展思維。例如,教學“三角形的內角和”時,我為學生搭設了動手操作的舞臺,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發(fā)現三角形的三個內角和是多少。有的學生用量角器量三個內角的度數,再相加得到180度;有的學生把三個內角撕下來,通過拼湊得到一個平角,得出和是180度;還有的學生通過折疊的方法,把三個內角折在一起,形成一個平角,得到內角和是180度……通過操作,學生們充分感知到現實生活中那么多個形狀大小不同的三角形,它們的內角和都是180度,這種動手實踐得出來的結論,印象是深刻的,這樣的學習過程培養(yǎng)了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chuàng)造能力。
四、讓學生動口
語言是思維的工具,思維過程要靠語言表達,而語言的發(fā)展又能促進學生思維的發(fā)展。正確運用語言表達思想,可以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了解,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有利于促進學生邏輯思維的發(fā)展。在教學中,我會根據教學內容,提供給學生大量的動口說的機會,比如引導他們正確表述概念,清楚地說出計算方法,準確地描述條件和問題,有條理地闡明解題思路。本著以人為本的思想,對于不敢說、不會說、不愿說的學生,我會讓他們先在小組合作交流時嘗試去說,對于說錯說不好的學生,不輕易批評,而是提出要求或者給出示范,給他們多一點的機會,鼓勵他們動口說,使得他們盡量能說得準確、嚴密和連貫。實踐證明,長期有意識的口頭表達訓練,學生們與人溝通的能力加強了,邏輯思維能力得到提高,最主要的是人會變得很自信,在不知不覺中學生的能力得到了全面的發(fā)展。
五、讓學生動情
新課程標準提出:要重視學生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和態(tài)度。沒有情感,就從來也不可能有對真理的追求。情感具有極大的感染性,教師可以通過自身積極的情感去感染學生,打動學生。教師的情感往往從詞句、語調、聲音中反映出來,從神態(tài)、表情、目光中自然地流露出來,因此在教學中我很注重說話是否條理清楚,富于節(jié)奏感和感染力,語言是否清晰、精煉、準確、生動;我喜歡從講臺上走下來,自然、大方、面帶微笑地融入到學生中間,常常在講解時與學生進行眼神交流,讓學生有種親切感,畢竟“親其師”才能“信其道”,學生喜歡教師,也會對這位教師所任的學科感興趣。事實證明,良好的教學氛圍,和諧的師生關系,可以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輕松、愉快、和諧的學習情境,從而更好地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總之,在教學中要精心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和設計教學活動,多給學生“動”的機會和平臺,促進學生全面、持續(xù)和諧地發(fā)展。
參考文獻:
[1]賴志奎主編.現代教學論[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1
[2]宋乃慶,張奠宙.小學數學教育概論[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王耘,葉忠根,林崇德.小學生心理學[M]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