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林娥
摘 要:閱讀是內化的吸收,是以理解為核心的語文訓練;作文是外化的表達,是以運用為核心的語文訓練。教師在指導學生閱讀文章時,以理解為基礎,著重從運用的角度去揣摩、體會、歸納作者創(chuàng)作思路的“原型”,學生不僅能獲得大量的寫作材料和寫作方法,而且能產生諸多新穎觀點和獨特認識。在此基礎上作文,學生作文過程則更具有創(chuàng)造性、獨立性。
關鍵詞:閱讀;作文;訓練
中圖分類號:[H0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3520(2013)-12-0108-01
在作文教學中,閱讀是內化的吸收,是以理解為核心的語文訓練;作文是外化的表達,是以運用為核心的語文訓練。沒有吸收,就無法表達,吸收多了,表達才有選擇的余地。從這個意義上說,閱讀是作文的基礎。
另外,從閱讀的心理作用上看,他還是作文訓練的教學手段。課文以最真切語言表達形式,指導學生立意構思、布局謀篇、遣詞造句……為學生提供了寫作示范和借鑒的“范型”。因此,教師在指導學生閱讀文章時,以理解為基礎,著重從運用的角度去揣摩、體會、歸納作者創(chuàng)作思路的“原型”,學生不僅能獲得大量的寫作材料和寫作方法,而且能產生諸多新穎觀點和獨特認識。在此基礎上作文,學生作文過程則更具有創(chuàng)造性、獨立性。
一、巧借讀物的情境,進行想象性作文訓練
“情以物遷,詞以情發(fā)”,文章中的人和事物總是飽蘸著作者思想和感情的人和事物。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設法讓學生進入讀物的特定情景,把閱讀感知的形象和記憶中的表象銜接起來,進行溝通、變化和組合,從而創(chuàng)造出新形象。
想象作文的關鍵在于獲得豐富的形象材料。為了引發(fā)想象,可以:(1)利用文章的空白和懸念,引導學生在充實理解過程中產生想象。對文章簡略部分擴寫,添情節(jié),加背景等,使學生獲取大量的想象材料。如《倔強的小紅軍》一文,可引導學生結合“發(fā)黑的牛膝骨,上面還有幾個牙印”一段。去揣摩當時可能的情景,體會小紅軍對生的渴望和無奈,并把它敘述、表達出來。(2)利用文章的插圖,引導學生在圖的提示下產生相關的想象。插圖只是表現了一瞬間的情境,是事情發(fā)展過程中“定格”和現實景物的“特寫”。對于故事性插圖,可引導學生想插圖前、插圖后的情節(jié),把定格的圖畫“還原“成連續(xù)的情節(jié)和內容;對于景物性插圖,引導學生想象框外的風景,并且把自己的感受表達出來。(3)利用一切有益學生想象的教學手段。舒緩優(yōu)美的音樂,生動逼真的教學軟件,活靈活現的課本劇,都能激發(fā)學生的情感,牽動對文章的人和物的關心,從而張開想象的翅膀。
二、巧借教材的表達形式,進行模仿作文訓練
模仿是一切創(chuàng)造的基礎,教材是最貼近學生的模仿對象。葉圣陶先生說過:“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所以模仿性作文是指學生依據閱讀中獲取的寫作表達形式,表達自己的主觀思想的作文。它是模仿與創(chuàng)造的統(tǒng)一過程。因為,學生在模仿的過程中,為了表達自己的主觀愿望和思想感情,不可能完全照搬原文形式,而是根據自己的表達需要,有選擇地并創(chuàng)造性的運用原文中在他看來有用的東西,或者模仿文章的構思方法,或者模仿文章的精彩段落,或者模仿句子的表達方法,等等。
如學習《美麗的小興安嶺》后學生能模仿文章的結構方式,按一年四季的順序寫當地的景物,如寫“柑橘”。學生為了突出柑橘的特點,結合實際,春寫花,夏寫枝,秋寫果,冬寫肥……通過模仿,一方面,學生巧借文章形式順暢地表達自己的所見所聞;另一方面,在對文章形式的變通運用中,掌握了寫作表達的方法,從而,全面地提高了學生的作文水平。
三、巧借文章的思想內容,進行變通性作文訓練
變通性作文指學生閱讀文章時,受其內容的啟發(fā),尋求對同一內容的不同表達形式或對內容有所新見解的作文。它一般可分為以下幾類:
(一)改變表達形式。用不同的語言表達形式表達內容,可以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靈活性。一般有2種:(1)改寫。既可以改變文章的敘述方式,如將倒序和順敘互改,又可以改變文章的題裁。如學習古詩《宿新市徐公店》后,引導學生用記敘的方法,把詩中描繪的“暮春”景色表達出來,讓學生在靈活的訓練中體味古詩高度凝練的風格。(2)擴寫、縮寫。針對故事性強的文章,采取改變文章詳略的方法,引導學生進行擴寫、縮寫練習,或者把詳寫部分概括寫,或把略寫部分具體化,培養(yǎng)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和概括思維能力。
(二)變通認識觀點。同一內容可從不同的側面去詮釋其負載的意義。這類作文有:(1)延伸內容。針對某些課文結局含蓄的特點,引導學生把作者的未盡之意、未道之情表達出來,或者去大膽地猜測可能的結果。如學習《凡卡》后寫《信發(fā)出去以后……》。(2)變通內容。一是根據文章的思想尋求不同的表達物,如學習《養(yǎng)花》后,針對文章“勞動既長見識,又具樂趣”的觀點,指導學生寫《我學會了……》二是針對文章的表意之物,提出新的見解,如學習《落花生》后,指導學生寫《我更愛……》。
總之,以閱讀為基礎進行各種作文訓練,猶如架設了一道溝通讀與寫的橋梁。學生不僅通過寫的訓練深化了對讀者的理解,而且使學生的寫作處于一種有型可學,有題可說,有感可發(fā)的狀態(tài),寫不再神秘,而是那么貼近學生的心坎。更重要的是,通過多種形式的作文訓練,培養(yǎng)了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造能力。閱讀是寫作的基礎,只有不斷閱讀,才能吸收優(yōu)秀的文化精髓,才能在作文教學中不斷提高學生的寫作技巧。“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書讀多了,才能夠不斷提升自己的寫作思路。提高自己的感受和理解能力,不斷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不斷提高寫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