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蕾
摘 要:當音樂課程進入初中階段,很多學生已經具備初級的審美和欣賞能力。這一階段的正確引導非常關鍵。很可能一個觀念的引導不到位,就造成未來一個非常有潛力的音樂大師或者歌唱家失之交臂。所以作為教師,首先要做的是讓學生全面體驗到音樂之美,這是必須的,教會他們欣賞。柏拉圖說:“沒有音樂就沒有生命”,可見音樂對人的影響之大,用音樂陶冶生命,是一件無比優(yōu)雅的事情。教師對學生音樂熏陶的意義也在于此。還有要學會發(fā)現(xiàn),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音律美,學會審美,然后也發(fā)現(xiàn)班上音律感強的孩子,發(fā)現(xiàn)音樂意想不到的功效。
關鍵詞:藝術 引導 審美 健康 治愈系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3(c)-0237-01
告別小學教唱式的音樂教育模式,初中階段對音符、音律、音色等理論知識的教育引導比例會相對大些,包括一些樂器的辨識和使用方法。這時的教育基本的層面要開始上位,比如為什么要學習音樂,從藝術層面講,它可能是提升和凈化心靈的一種方式,對人類靈魂的導引起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從審美角度來看,所有的音樂要符合一定規(guī)律能引起人內心共鳴的,才是樂音;如果上升到心理健康的層面,那就更加深刻了,作為萬物之靈的人們,為啥會對音樂產生如此奇妙的感覺呢?有時它會穿越現(xiàn)實,把人帶到一個非常美妙的境地,好的音樂能夠療傷。所以如果教育本身就是一種心靈方向的指引,那么音樂教育就更加上善若水了,它的引領、感化、鼓舞等等多方面的功用都相當出色。
1 從藝術的角度看音樂,引導學生對音樂的藝術欣賞能力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起,全國的選秀節(jié)目如火如荼。選秀節(jié)目的比拼項目除了外貌、氣質等硬件部分,其才藝表演比如唱歌、跳舞、樂器表演都是衡量一個選手是否入圍的重要指標。為什么選秀節(jié)目的收視率會那么高,人氣那么好,首先最主要的一個原因,就是普通大眾還是需要音樂、娛樂、聽到好聽的聲音,需求決定一切。那么應運而生的東西才會有生存的空間,才有市場,才有不斷的好聲音,發(fā)掘音樂人才方式層出不窮,很多人覺得流行音樂缺乏內涵,各領風騷三五天,但是流行音樂一直都占了很大的比重,經典的音樂會源遠流長,不斷傳承下來,但流行音樂卻能與時俱進,深刻反應目前當下社會的一些現(xiàn)實與思潮,融入到音樂里面,或者有一些手法方式的創(chuàng)新,即使存在問題也會引起一些共鳴,不斷被創(chuàng)造的流行里面也會有一些經典而深刻的東西傳承下來,成為新的經典流傳下去。所以藝術的欣賞力這時候就起作用了,欣賞也會有一些既定的標準和模式,有的人天生對音樂的感知能力強點,所以就很容易有正確的判斷,有的人感知弱一些,對好或壞缺乏足夠的判斷力,可能需要別人指點才能有一個正確的正面的標準。有些人對靡靡之音津津樂道,那就不是一個正常的、健康的標準了。
2 從審美的角度看音樂,培養(yǎng)學生對音樂節(jié)奏美的感知能力
其實任何時候,美都是需要氛圍營造的。音樂之美,也要美的恰如其分。優(yōu)雅美觀的環(huán)境會讓教師和學生引起對美的共鳴,音樂教師的布置也要讓大家神清氣爽,充滿對美好生活的想往和憧憬。環(huán)境的美是營造聲音之美的重要因素之一。不知道大家是否這樣的體會,在一個風景無比優(yōu)美、山泉叮咚、綠樹成蔭、鳥兒翩飛、蝴蝶嬉戲的地方,突然傳來一陣笛聲,就覺得神清氣爽、無比美妙,如同置身仙境一般。如在環(huán)境糟糕的地方、即使聽見鋼琴聲傳來,也會覺得不和時宜,美感與感同身受的感覺全無。所以,音樂跟美的關聯(lián)度挺大,雖然音樂本身也是美,能承載美、襯托美、營造美、駕馭美、創(chuàng)造美。但是如果有美的事物和音樂一起出現(xiàn),那種和諧才叫真正的音樂美,才能有天作之合的效果。建議音樂課如果有天件的話還是到戶外或者風景好的空中花園里面去上,會更有效果,更能激發(fā)學生對音樂美的認知和感知。還有,美的情感,有時候看似無形卻有形。這一點大家都能理解。就是音樂本身及其產生的源頭都要是美的,一般就歌唱家而言,都對長相等五官條件有要求,長相讓人沒有食欲的,基本上也不適合在這個行業(yè)混,除非那個人有特別出眾和完美的聲線,而且碰到這樣的幾率也極少。梵語天后薩頂頂每次出場都不同凡響,服裝、色彩、造型、化妝、配飾等等每一個方面都是細節(jié),當然,最核心的一方面,就是她與眾不同的方式與表達手法、聲音、感覺,想想如果沒有那么多的講究,《萬物生》能唱出歌唱生命的感覺嗎?很多時候我們對美的感覺也許有點挑剔,希望一切都盡善盡美,因為對美的感知會很敏感,因為不美或不夠美的東西在旁邊往往會把一部分的美感扼殺掉。
3 從心理健康角度看音樂,歷練學生把音樂當成治愈系心靈調整的范本
生命路上,我們不斷的歷練與成長,不斷需要經受心靈的創(chuàng)傷,用音樂療傷是一種不錯的方式。音樂之于心靈,猶如草木之于陽光雨露。目前治愈系的音樂很多,好的音樂能激發(fā)人內心的能量,趕走低沉、憂郁、恐懼的氣息,給人全身心的放松。還想再說下薩頂頂。因為有時候有人把她創(chuàng)造的音樂當作治愈系音樂。尤其以《萬物生》為勝,“治愈”有時與“自語”有著異曲同工之妙,一種超脫于塵世之外,執(zhí)著地歌唱生命的方式,怎能不讓人更加珍惜活著的當下呢?薩頂頂拋棄塵世的浮名繁華,劍走偏鋒的自學梵語,遍游中國文化圣地,靜心體驗,完全是梵語界的“教母”級人物,音樂是不分國界的,在音樂的世界里,即使我們不懂歌唱和其述說的真正意思,但我們能感知到音樂中傳達的情感,歡樂或悲傷,薩頂頂?shù)囊魳缝`感完全來自于自己對中華民族古老文化的研究和體驗,從五千年的光華里提煉出來真正屬于民族的精髓。薩頂頂認為歌唱是先于文字的人類第一語言,那就是說人在不會說話之前已經創(chuàng)造了音樂。也許小朋友們的牙牙學語也是一種獨特的歌唱,所以音樂的感覺與旋律其實是可以別具一格的,像薩頂頂這種演唱的方式更被環(huán)球唱片亞太地區(qū)總裁Max Hole稱為“與神交流的語言”。也足見音樂有通天及治療功效。
4 結語
總之,音樂的魅力總是不經意超越了我們的想象。初中生們如果能在這時感受到音樂的魅力與無窮吸引力,那么歌唱家們產生的幾率要頻繁發(fā)生了,無論從哪個層面來看,都是一種難得的收獲與境界。如果他們因此而提升了自己的藝術鑒賞力及欣賞水平,對于其他方面的欣賞能力也一定攀升了,神的孩子都會唱歌和跳舞,另外,如果審美的能力掌握一定的定律與標準,也是一件如此有愛的事,當有一天音樂和唱歌能鍛煉人的意志,養(yǎng)成一個好的品性,治愈心理疾病,那將是多么美好的收獲。
參考文獻
[1] 趙宋光.音樂教育心理學[M].上海音樂出版社,2010(3).
[2] 鄒愛民.音樂教育學[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11(2).
[3] 陳希偉.中學音樂課程標準[M].暨南出版社,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