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輝芳
農村體育課堂文化就是體育教師充分發(fā)揮教育智慧,利用和開發(fā)有限的場地器材資源,精心設計組織形式,提高教學理念,創(chuàng)建和諧的課堂,激發(fā)學生的生命,發(fā)展學生身心,培養(yǎng)學生能力的“生活”過程。
一、構建生命課堂,愛護學生身心健康
沒有關愛和生命的課堂,將是寂寞的沙漠、沉靜的山林、靜止的水潭。愛就是關懷、包容、接納和責任。在體育課堂要鍛煉學生身心,培養(yǎng)社會適應能力,關注個性差異,創(chuàng)設每個學生都受益的學習生活的課堂。特別要關愛那些“不可愛的后進生”只有付出真誠,用心去關愛,使他們走出自卑和消極,充滿自信,學生才會心情歡快地接納老師的教導,構建陽光、和諧和活力的體育課堂。例如,上耐久跑課,這是學生都很害怕和厭煩的枯燥又艱難的項目,我否定手計時測學生成績,創(chuàng)造“到北京看奧運,我為奧運來健身”的情境,根據(jù)學生的體力和興趣在途中設置不同距離的站點,每個站點設計不同的運動項目(跑1000米到天安門游戲是跳繩和打口袋,跑1200米到故宮游戲是跳籬笆和秧歌舞,跑1400米到長城是武術和球類游戲,跑1500米到奧運會場任選自己喜歡的項目),學生根據(jù)自己的體能和興趣選擇距離和游戲,老師伴跑中向學生提示耐久跑知識,介紹各站風土人情,并向學生滲透奧運文化。當學生跑不動時,老師伴他跑,用語言激勵,同學結伴跑,不呵斥、批評和放棄學生,在愉悅的教學氛圍中滿足每個學生的不同需求和個性發(fā)展。
二、尊重學生人格,關注生命發(fā)展歷程
尊重是關懷、理解、開放與和諧。尊重是一朵花,一朵開在心間的花;尊重是一團火,一團溫暖你我的火。學生是千差萬別的,每個生命都是豐富多彩的,體育課堂不僅要重視技能的培養(yǎng),更要從人的發(fā)展出發(fā),體現(xiàn)對人的關懷與重視,建立師生心靈的交流和溝通。只有尊重和關懷,對學生進行心靈的點化和人格的潤澤,學生才能尊其師信其道,形成和諧友愛的生命課堂。例如,在農村沒有特殊教育的學校,對于腦癱、小兒麻痹、肢體有病和特殊疾病的學生上體育課是非常難的,其實他們更愿意上體育課,在這里能找到輕松快樂的感覺。我的體育課堂不再有逃避,沒有站墻根,融化“歧視和自卑”,他們和其它學生一樣站隊,跑步時分大圈中圈小圈,也可在圈內走;把較難的技術動作降低讓他們參與,學生給以尊重和幫助;讓他們做力所能及的活動,借此給以鼓勵和表揚;設計人文化的游戲和比賽讓他們擔當一定的角色,在適當?shù)幕顒又挟斝〗M長,成為課堂的主人;以他們積極的行為來教育和影響其他同學,建立一個互相尊重、關懷和理解的學習氛圍。
三、營造和諧互動氛圍,還學生自由運動空間
羅杰斯說過:“成功的教學依賴于一種真誠的理解和信任的師生關系,依賴于一種和諧的課堂氣氛?!斌w育課堂的生機昂然和蓬勃向上,不僅需要教師的無私奉獻、豐厚的知識和技能、駕馭課堂能力和技巧、先進的教學方法和理念,更要有一顆關愛學生的心,不應是“放羊式”、“軍事化”和“訓練型”的教學方式,而是重新改編和整合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的課——技術動作枯燥乏味、運動負荷大、單調重復練習內容,創(chuàng)設和營造一個為師生發(fā)展而教,為師生發(fā)展而學,民主平等、積極愉悅的生態(tài)課堂,還學生一個真情洋溢的世界。例如,選擇和諧、簡便、易行的教學內容:武術、韻律操、舞蹈,不受場地和器械的限制(農村的體育設施匱乏),學生既感興趣又易于接受,動作難度和幅度可因人而改變,不影響鍛煉效果,人人都可以完成。通過創(chuàng)設“展示風采”和“擂臺PK”活動形式,在充滿時代感的音樂烘托下,老師展示剛勁優(yōu)美的動作,學生展示瀟灑漂亮的風采,形成一個生生共舞、師生同樂、揮灑著熱情和彰顯著個性的課堂。例如,整合和變換教學方式方法。在排球課上,改變像培養(yǎng)運動員一樣把大量的時間花在墊球、發(fā)球等基礎技術動作練習上,忽視讓學生體驗排球運動樂趣的教學,關注學生的發(fā)展需求和器械場地缺乏情況,采用沒有場地界線限制、用拉線當網(wǎng)、網(wǎng)長點、網(wǎng)低點、人數(shù)多點、降低動作難度,降低規(guī)則標準,只要排球不落地就可以繼續(xù)比賽。避免看的看、玩的玩,使學生都能進行鍛煉,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有效性,通過改變教學方法,使技術動作的教學更多地、有機地穿插到比賽和游戲中,讓學生在“玩球”的過程中喜歡上排球運動,也要關注學生的意愿選擇和搭配輔助教材,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有自己的選擇,讓學生充分展示才華,創(chuàng)設和諧互動、自由發(fā)展的運動空間。
總之,農村體育教學課堂文化的構建,既要有先進的學科理念,充分開發(fā)教學資源和有機整合教學內容,還要精心設計每一節(jié)課,創(chuàng)設愛護、尊重、和諧的生命課堂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