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鈺
在初中美術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綜合探索的學習能力,我們可以嘗試以下學習方法:
1. 觀察法。觀察法是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通過對學習對象的感知、比較、思考,進而獲得對客觀事物本質規(guī)律的認識,提高對事物分析、綜合和表現(xiàn)能力的教學方法。它是美術教學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2. 發(fā)現(xiàn)法。發(fā)現(xiàn)法是指在教師的指導下,由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探索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教學方法。為了讓學生能發(fā)現(xiàn)問題,教師往往需要有目的地創(chuàng)設一些問題情境。
例如,在學習《多視角的物體表達》時,運用想象激情導入法,我在黑板上畫了眼鏡的俯視圖,讓學生猜猜是什么物體,學生都很好奇、饒有興趣地動腦思考。這樣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能夠在教學中主動地思考問題,讓學生通過發(fā)現(xiàn)法了解物體的多視角表達。
3. 嘗試法。嘗試法是指側重讓學生對某一情境教學任務經(jīng)過多次錯誤的嘗試后找到正確答案的方法。
例如,在《剪紙》一課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很容易把剪紙和紙貼畫混淆在一起。因此,學生的作業(yè)中有剪紙,也有紙貼畫,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老師只有通過展示一些個性鮮明的圖例,幫助學生了解和區(qū)分紙的這兩種不同表現(xiàn)手法,而不能完全否認學生的作業(yè),要幫助受挫的學生樹立自信。
4. 活動法。活動法是指以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內(nèi)在需要為基礎,以活動為主線,以學生參與主動探索、主動操作為特征,以活動促發(fā)展的一種學習方式。
如,教學《裝飾布的設計》一課,課前讓學生收集裝飾布,通過收集活動讓學生自主了解一些有關裝飾布的信息和資料,對所學內(nèi)容有了初步了解。
5. 體驗式。人是具有社會性的,學生將來終究要走向社會,從事不同的工作,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和人生價值。在美術教學中,我讓學生嘗試著扮演不同的社會角色,感受各種職業(yè)的艱辛和樂趣。
如,教學《藝術品的收藏和拍賣》一課,讓學生扮演收藏者、竟拍者、拍賣師,模擬拍賣場面,感受拍賣的樂趣。在欣賞《清明上河圖》時,讓學生做一回導游,帶領大家一起走進畫中,以親身體驗促進學生學習的樂趣。教學《居室的色彩搭配》,通過讓學生扮演客戶和設計師兩個角色,從不同的角度來了解居室的色彩。在學習《藝術與科學》視頻一課時,我把課堂作為一個展銷會,這種生生之間的互動形式讓學生深刻體會到:作為一個推銷員應該具備的素質和所肩負的責任,以及作為消費者的心理,體驗不同的社會角色。學習《民間色彩搭配》視頻一課時,讓學生扮演民間美術館的解說員,為大家介紹工藝美術,從而體驗解說員的職責和樂趣以及應具備的相關知識。
教學《服裝搭配》一課,讓學生嘗試當色彩小顧問,學生們提出各種問題,小顧問來解答,進行角色體驗。這就需要學生事先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查找大量的資料,完備自己的知識。
教學《素描》一課,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給有美術特長的學生以展示的機會,在學習素描時,讓素描基礎較好的學生做小老師。
6. 合作、探究法。學生是課堂的主人,教師可開展以人為本的多種教學活動使學生進入合作、探究的學習狀態(tài)。
例如,《走進長春雕塑》一課,通過組織學生對身邊感興趣的雕塑作品進行搜集、調查、分析,使同學們了解我們身邊雕塑的歷史與成就,感受藝術的美感,從而也培養(yǎng)學生平時留心觀察生活中點點滴滴美的習慣。學生們通過小組合作,上網(wǎng)查找資料、實地調查拍攝,最后匯總制作的匯報幻燈片。學生們還查找了長春歷史以及城市建設等方面的資料,欣賞了大家熟悉的一些雕塑作品,重點分析了文化廣場的《太陽鳥》、雕塑公園的《東方之子》、解放大路中學的《藝海弄潮》等雕塑。
在這一活動中,通過一系列的實踐活動,學生探究式學習的能力得到大大提高;并能結合所掌握的有關雕塑的知識,運用多種表現(xiàn)方法創(chuàng)作雕塑作品,讓學生們用自己的肢體語言,用行為藝術來創(chuàng)作雕塑作品?!洞禾熳帏Q曲》一課中,學生的創(chuàng)作說明是這樣的:這件作品是由奔放熱情的黃銅制成,它表現(xiàn)了五位少年正投于的演奏樂器的情形。這座雕塑將被放置在公園里,它將與草木、花朵一起迎接萬物復蘇的春天的到來,為人們奏鳴春天的綠色樂曲。學生們的這種創(chuàng)新精神讓我看到了未來藝術大師的影子!讓我不斷地鞭策自己要更多的思考,選擇更多、更好、更貼近學生生活的教學內(nèi)容來拓展美術教學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