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知識不是教育的目的,知識是教育的手段,教育的目的是為了給社會培養(yǎng)有用的人才。因此,在英語的課堂教學中應努力創(chuàng)建平等、民主與和諧的教學相長的新型師生關系,使學生做到自主探索、自我體驗和自我提升,走自主學習、自主發(fā)展的創(chuàng)新型學習之路。
【關鍵詞】 自主學習 興趣 自覺性 能力
在教學實踐中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每個學生都有很大的潛在獨立學習能力,而且每個學生也有一種表現(xiàn)自己學習的欲望。作為老師的我們應該充分利用好學生的這種心理意識,通過教師的啟發(fā)和引導,培養(yǎng)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將他們潛在的自主學習能力激發(fā)出來。
一、英語學習過程中應讓學生體驗到快樂與自信
柏拉圖說: “凡強迫學習的東西,最終都不會保存在心里的”。當學習是一種快樂的體驗時,學生的心里就是愉悅的,生活就是美好的;而當學習變成被迫的責任時,學生就會是學習的奴役。課堂教學的實踐已經證明,只有在輕松,并且受到鼓勵和在開心快樂的心境下學習,學生的收獲才會更大。因此,英語教師應該努力創(chuàng)建快樂的、有趣的、民主的課堂教學氛圍,使學生感受到學習英語就像在做有趣的游戲一樣,而不是強迫他們完成恐懼的艱難任務。
笑容和鼓勵是教師每天帶到教室的必需品,老師的一個微笑或一個眼神的鼓勵都是幫助學生克服學習英語困難的神丹妙藥,任何鼓勵都會使學生感到心情舒暢。做到在課堂的教學過程中,不要動輒就批評,不要責備學習落后的學生,更不要不顧學生的尊嚴而生硬地糾正學生的錯誤。英語課堂教學只有使學生從內心感到學習英語是一種快樂的體驗時,才能使他們樂學、愿學,才能保持英語學習的持久動力并取得優(yōu)異成績。
二、激發(fā)學習興趣,提高學習的主動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越濃,學習的積極性也就越高,學習的效果也就越好,從而使學生樂于學習、勤于學習,變“要我學”為“我要學”,逐漸使學生養(yǎng)成主動學習英語的習慣。我們可以考慮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英語的課堂教學中,應收集學生感興趣的問題作為教學活動的素材,以激發(fā)他們的好奇心,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改革教學方法,鞏固學習興趣;指導學生的學法,幫助他們克服學習上的困難,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
三、充分利用好現(xiàn)代教育技術,特別是多媒體教學技術
如果在我們的英語課堂教學中能利用直觀教具和電化教學設備,能營造真實和直觀的英語學習環(huán)境,并能充分利用各種聽覺和視覺手段,豐富教學內容和形式,那么激發(fā)起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了。多媒體信息技術在收集和整合教學與學習資源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尤其在互聯(lián)網技術日益普及的今天,只要教師和學生能正確應用互聯(lián)網技術便可在較短的時間內收集到所需要的各種教學和學習資源。這為教師探索新的教學模式,促進學生的個性化學習和學生的自主學習創(chuàng)造了無比優(yōu)越的條件。
四、積極引導學生大膽質疑,樂于思考
巴班斯基指出:“教師是否善于在上課時創(chuàng)設良好的精神心理氣氛,有著重大的作用?!鄙乘Z夫更強調:“在課堂上創(chuàng)造一種普遍互相尊重、精神上平等、心理上舒坦的氣氛是每個教師的首要責任。”因此,在英語的課堂教學中創(chuàng)設良好的、寬松的、和諧融洽的教學氛圍,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樂于思考是多么的重要。
“有疑則有思,無疑則無思?!币洺9膭顚W生勇于質疑,不要輕易茍同他人的意見,要敢大膽發(fā)表自己的獨特見解。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給學生留有足夠多的時間去思考、探究和自我開拓的余地,啟發(fā)學生去探究“為什么”,使他們積極的思維活躍起來,培養(yǎng)他們勤于思考,樂于思考的習慣,從而使他們更加積極自主地投入到學習中。
五、讓學生體會到成功感,增強自主參與學習的動機
成功感能激勵學生自主學習,給學生以成功的體驗,并使學生在自主的學習中不斷地追尋這種愉悅的體驗。因此,教師要充分利用學習成果的激勵作用,充分利用學習成果的反饋作用,使他們在獲得的學習成果中更好地體驗到成功感。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生活和學習背景,也會產生參差不齊的學習和認知水平,在英語的課堂教學中要對學生身上客觀存在的差異提出不同的要求,要鼓勵不同水平的學生在學習上都能獲得不同層次的成功,進而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特別是對于那些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更要因材施教,應盡量地發(fā)現(xiàn)他們身上的優(yōu)點和閃光點,多表揚少批評,更應注意培養(yǎng)他們樹立自信心,使他們在每一次的進步中都能感受到成功的樂趣。學生的學習成果得到肯定后,學習的信心也將大大地增強,學生自主參與學習的動機也會加強。
六、結束語
在中學的英語教學中,應充分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充分發(fā)揮他們的創(chuàng)新精神。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是滿足學生客觀存在個性差異的需要,也是外語教學改革的需要。在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促使學生在教學活動中自主地去探索、去思考,以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1] 劉誠杰. 教師專業(yè)技能[M]. 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 2005.
[2] 何芳, 吳艷玲, 樊瑩. 初中課程資源開發(fā)和利用的實踐智慧[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