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筆者通過分析高一新生的知識結構現狀、能力現狀以及初高中在詞匯教學、語法教學、課堂教學、學生學習方法等方面的差異,提出了初高中英語教學銜接的應對策略。
【關鍵詞】 銜接 學習習慣 教學策略
不少高一新生入學時對英語的學習充滿信心??蓻]多久,部分學生入學時的新鮮感全無,覺得英語學習困難重重。于是這些學生開始懷疑自己的能力,繼而產生消極的學習情緒,對其學習產生了負面影響。如何使高一學生走出英語學習的困境,用積極的心態(tài)去面對高中三年的英語學習,這將是英語教師在教學中必須重視的問題,即切實抓好高中英語教學的銜接。
1. 高一新生現狀
1.1語音知識現狀
由于生源廣泛,我所任的班級中相當一部分學生來自教育不發(fā)達的鄉(xiāng)鎮(zhèn)中學。很多學生對音素、音節(jié)、重音與非重音等語音知識相當薄弱,要依賴教師一遍遍地領讀才能記住單詞的讀音,很多學生根本無法適應教師在課堂上使用英語組織教學。
1.2語法知識現狀
雖然初中課本中涉及了詞性,句子成分,簡單句的五種句型,常用的八種時態(tài)及語態(tài)等語法知識,但不少學生的語法知識相當貧乏,有的學生甚至不知道什么是賓語,哪些詞性可作主語,有的學生甚至連一個完整的句子都寫不出來等等。
1.3能力現狀
初中生所學到的知識和獲得的能力往往是通過教師的“口口相傳”而來的,因此,無論是獨立拼讀單詞、記憶詞匯、辨析詞義、分析句子、文章理解等都依賴教師,而教師沒有涉及的,就無從下手,不知所措。
1.4心理現狀
畏難情緒較嚴重,因為初中和高中的教材內容跨度稍大,學生突然就沒有了信心;加之高中生心理年齡的增長導致學生怕出錯,怕被同學嘲笑,變得越來越不愿意開口大聲地講英語。
2. 教學差異
首先,詞匯教學初中對詞匯的要求,只需掌握讀音、拼寫、較單一的意義即可,而高中詞匯學習中的上述三個要求被視為基本要求。
其次,語法教學中,初中盡管學習基礎的語法內容,但側重句型,淡化詞法和句法,教師多要求學生一遍一遍地重復背句型。高中除需具有基本的詞性、成分、五種基本句型、時態(tài)、語態(tài)等知識外,還要依賴這些詞法和句法知識,學習和拓展更深、更高層次的復合句(定語從句、名詞性從句)、特殊句式和結構、非謂語動詞、虛擬語氣等。
再次,初中的課堂教學內容較為單一,容量小,絕大多數內容在課堂上由教師帶領反復操練即可掌握,課后的復習、鞏固和拓展就弱化了。而高中的內容多而深,教師除了進行講解知識、培養(yǎng)能力的訓練外,相對用于課堂消化和拓展的時間和空間就所剩無幾,這就得靠學生具有良好的學習習慣,有較強的自律能力,能根據自身的情況,查缺補漏,做好鞏固和加強這一重要環(huán)節(jié)。
最后,初中教材內容少,要求學生認識1500個生詞,250~ 300個短語以及基本的語法知識,其中常用詞語200個左右。而高中英語則是在初中英語基礎上再提高的階段,主要是聽、說、讀、寫的訓練,但對語言技能的要求更高,僅依靠課堂這一渠道是遠遠不夠的,必須牢牢抓住課前預習、課堂聽講與訓練及課后復習鞏固拓展,通過聽、說、讀、寫訓練掌握所學知識,為知識的運用奠定良好的基礎。
3. 應對策略
3.1 了解學生,在學生入學之初就深入細致地了解每一個學生的狀況
首先,區(qū)分出書寫差或者不規(guī)范的學生進行書寫指導練習。其次,區(qū)分出讀音不標準、不能根據英標拼讀單詞的學生,針對這部分學生,教師可以采取生生互助的形式。最后分出各方面都游刃有余的學生,鼓勵他們超前學習,告訴他們“你能走多遠就走多遠。”并給這部分學生加大練習的力度,閱讀的難度,寫作的深度。
3.2 深入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
首先,要培養(yǎng)學生使用工具書的習慣,要求學生人手一本字典,遇到不懂得單詞詞組,及時查閱,教師要注意檢查學生的使用情況。
其次,要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讓學生做到課前預習,課后復習,小組互助學習的習慣。在課堂上,要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英語聽、說、讀、寫學習習慣。
4. 結束語
最后,要培養(yǎng)學生的積極心態(tài)。高一學生本來是對未來充滿信心的,但由于課程難度大,課堂容量大,很容易打擊學生的自信心。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聲朗讀,不怕被嘲笑,不怕被打擊。保護學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和學習熱情。
[1] 程曉堂, 鄭敏. 英語學習策略[M]. 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2002.
[2] 黃遠振. 新課程英語教與學[M]. 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2003.
[3] 王媛. 高中新課程怎樣教(英語)[M]. 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 2008.
[4] 李秋穎. 中學英語教與學[D]. 中國人民大學資料中心,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