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擎宇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現象歸根結底都是物質的表現形態(tài)或物質的屬性和存在形式,世界上的一切發(fā)展、變化都是物質運動的具體表現。這就意味著物質決定意識。
網球運動從器材到場地、從參與者到關注者都是由物質所構成。網球運動所使用的球拍從過去的木質球拍到現在的碳纖維球拍,每一次改變使得網球拍更適合不同人群的特點;從草地到塑膠場地,每一次的變革都使比賽更加激烈精彩、網球運動員的技術更加全面。物質決定意識,器材、場地這些物質決定了網球運動的技術、戰(zhàn)術以及人們對其的認識、觀念等等。
人的主觀能動性可以使物質更加完善,這就是說意識對物質有能動作用。每場比賽的結果除了受到場地、器材等客觀因素的影響,最主要還取決于參賽的運動員,取決于他們的技術水平、戰(zhàn)術意識和運用技戰(zhàn)術的水平。
2.1.1 對立統(tǒng)一規(guī)律
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任何事物內部都包含著矛盾的兩個方面,這種矛盾對立的雙方既對立又統(tǒng)一,推動著事物不斷變化和發(fā)展。對立統(tǒng)一規(guī)律包含著矛盾的統(tǒng)一性和斗爭性兩方面,這兩方面以對方存在為前提條件,雙方處在一個統(tǒng)一體中,存在著一定條件下互相轉化的趨勢[1]。
進攻與防守是網球比賽中最基本的矛盾。網球比賽就是運動員在進攻和防守上不斷較量,在轉換攻防角色的過程中達到取勝的目的,二者相互依存,共同構成了網球運動最基本矛盾的兩個方面。每當攻防力量的對比發(fā)生根本性變化時,交戰(zhàn)雙方的角色就會發(fā)生轉化,新的矛盾隨之代替舊的矛盾。例如隨著發(fā)球技術的發(fā)展變化,發(fā)球上網技術逐漸興起,發(fā)球者通過發(fā)球為自己創(chuàng)造上網的機會,再通過網前截擊、高壓限制對方的底線抽擊,直接得分或造成短兵相接的中前場搏殺。但近些年來,網球運動員的底線技術的提高,以及球場和球的材質的改變,使得這一技術逐漸在賽場上消逝。
競技性和娛樂性也是影響網球運動發(fā)展的基本因素,兩者的矛盾推動了網球運動在世界范圍內的發(fā)展與普及。網球運動最初是傳教士在回廊里進行的一種游戲,后來被介紹到宮廷,成為皇室的娛樂消遣活動,所以被稱為“貴族運動”。1877年第一屆溫布爾登男子網球單打比賽拉開了競技網球的序幕。隨著經濟水平的提高,網球運動逐漸走進了百姓的生活中,成為大眾的體育娛樂項目。網球運動的競技性要求不斷挖掘運動者的自身潛力,取得優(yōu)異成績和獎金。所以對于高水平運動員來說,網球運動的意義不在娛樂性上。故網球運動的競技性與娛樂性是對立的。對于一般人來說,高水平的網球比賽更具觀賞性,能激發(fā)他們參與其中的熱情,廣泛的群眾基礎又能為網球運動儲備大量的后備人才。因此,網球運動的競技性和娛樂性又是統(tǒng)一的。
2.1.2 質量互變規(guī)律
量變與質變是事物運動兩種最基本的狀態(tài),一切事物發(fā)展變化都表現為由量變到質變和再由質變到量變的質量互變過程。
在網球練習中,網球技術的掌握離不開艱苦訓練,從在開始的徒手練習,到后來的多球練習,無不是量的積累,也是內部結構的發(fā)展過程、量變過程。當量的積累達到一定程度時,練習者就能熟練地掌握正手、反手、發(fā)球等各種網球技術。技術是戰(zhàn)術的基礎,只有掌握了全面的技術,才有可能運用多變的戰(zhàn)術。同樣,在比賽中只有合理地運用戰(zhàn)術,才能使技術得以充分發(fā)揮[2]。阿加西的發(fā)球上網技術是以他高質量、精準的發(fā)球為基礎的;費德勒的完美正手,球路多變、角度能打得很開,落點準,力量、速度、角度皆趨于完美,可謂變幻莫測,常常能一擊致命;納達爾最厲害的武器是其左手正手的強烈上旋球,他以球拍隨揮繞過自己頭頂的動作,賦予球極大的旋轉。這些技戰(zhàn)術的練成都是習慣的養(yǎng)成,這正是量變到質變的過程。
意識訓練不僅僅指對運動員的意識訓練,更重要的是教練員自身意識的提高。如果教練員的意識不能達到新的質變,就不可能帶領隊員上一個新的臺階。許多教練是原國家隊中優(yōu)秀的運動員。作為一名運動員已經培養(yǎng)出較強的技戰(zhàn)術意識。但執(zhí)教后,他們的教練意識沒有提高,只單純向隊員傳授個人經驗,意識極為單一,沒有新技戰(zhàn)術的突破,很難帶領隊員取得好成績[3]。因此,在訓練中教練員不僅要重視反復磨練,還應強調意識訓練。
2.1.3 否定之否定規(guī)律
任何事物的內部都存在著可定和否定因素,可定因素維持事物的現狀,否定因素促使現存的事物滅亡。事物的辯證發(fā)展經過第一次否定,使得矛盾初步解決。但處于否定階段的事物仍然具有片面性,還要經過再次否定,即否定之否定,實現對立面的統(tǒng)一,是矛盾解決[4]。
網球運動也是在不斷地否定中發(fā)展的。從東方式握拍打平擊球、西方式握拍打上旋球,到現在的半西方式握拍具備西方式握拍的旋轉和東方式握拍的力量,更傾向于正手的主動進攻,不僅適合初學者,而且被當今頂尖的網球選手廣泛的應用[5]。個人技術的發(fā)展有高潮也有低谷,是螺旋式上升的。2010年的溫網之前,德約科維奇的發(fā)球姿勢存在明顯的問題。他的姿勢很像板球投手,引拍時手臂伸直,沒有轉肩動作,發(fā)球效果會受到很大影響[6]。通過教練瓦伊達的指導和系統(tǒng)的練習,德約科維奇糾正了動作,手臂成90°夾角,通過轉體帶動肩膀轉動,整個動作更加流暢自然,使得德約科維奇不斷取得佳績。
網球運動從游戲向競技運動轉變的過程中,其規(guī)則也在不斷修改變化,從而推動了網球運動向著更完善的方向發(fā)展。例如在比賽中,教練員是不允許進入場地對運動員進行指導的,但在近些年來WTA的比賽中,每位球員可以事先在比賽前選擇一名教練員,在比賽進行到每一盤結束和交換場地時可以和場邊的教練進行短暫的技術或戰(zhàn)術上的指導。這不但開創(chuàng)了職業(yè)網球得先河,更是WTA的又一大創(chuàng)新舉,使比賽更加公平。
2.2.1 原因與結果
原因和結果是揭示客觀世界中普遍聯系著的事物引起與被引起、制約與被制約的一對范疇。原因是引起一定現象的現象,結果由于原因作用而引起的現象。訓練與競賽,是所有運動中兩個不可分割的環(huán)節(jié)競賽的臨場表現,反映著平時的訓練訓練為了競賽,競賽為訓練提供反饋信息。它們是一種主從關系,主導是競賽,訓練追隨競賽、競賽展示訓練成果,所以它們又是一種因果關系[7]。
2.2.2 必然性與偶然性
必然性和偶然性是揭示事物產生、發(fā)展、滅亡不同趨勢的一對范疇。網球運動的產生本身就是一個偶然性的過程,從最開始的用手掌擊球,到后來的手套、木板、裹著羊皮的木質球拍、穿線的球拍,每次的偶然變化都會帶來新的技術,產生了像平擊球、上旋球、側旋球等這些常規(guī)動作,也產生像費德勒胯下擊球的應變動作。
2.2.3 可能性與現實性
可能性與現實性是揭示事物的過去、現在和將來的相互關系的范疇。這一范疇的方法論意義要求我們要立足現實、張望未來,分析事物發(fā)張變化的各種可能性,發(fā)揮主觀能動性,爭取實現我們與取得結果。在網球運動中,運動員的潛力與實力的關系可以用這一范疇來解釋。在網球運動員選材時,教練員會通過各種生化指標判斷候選人是否有成為網球運動員的潛力,再通過系統(tǒng)訓練,把運動員自身的潛力轉化為競技實力,分析比賽過程中的各種可能性,使其在比賽中取勝。我國金花李娜在2011年的法網比賽中,頂住了來自各方的壓力,最終取得了法網的冠軍,同時成為了獲得大滿貫冠軍的亞洲第一人。
2.2.4 現象與本質
本質和現象是揭示客觀事物的內在和外在聯系之間相互關系的一對范疇??梢酝ㄟ^現象認識本質、揭示本質。在網球訓練過程中,教練員不僅要發(fā)現運動員的不足,更要找到產生不足的深層次原因,分析客觀實際情況,制定有針對性的訓練、比賽計劃與方案。中國另一位金花彭帥現階段最大的弱點就是體能的不足,所以體能訓練師根據彭帥的自身條件制定有針對性的體能訓練。
上述論述可看出,聯系和發(fā)展的觀點不僅揭示了網球運動的發(fā)展變化過程,也為網球運動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提供了科學的理論依據。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分析現代網球運動,能使我們站在更高層次水平上看待其中所存在的各種問題,找到最佳解決方案。在體育實踐中,充分認識哲學規(guī)律,把辯證唯物主義運用于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有重要意義。
[1] 高等教育出版社編寫組.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 鐘宇靜,王大中,王 娟.乒乓球運動發(fā)展中蘊涵的哲學[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8,31(4).
[3] 陳 珂.排球運動中幾個問題的哲學分析[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01(3).
[4] 高等教育出版社編寫組.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5] 陶志祥.網球運動教程[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7.
[6] 張 俠.發(fā)球技術超細解析[J].網球天地,2012(3).
[7] 許瑞勛,郭瑞平.排球運動發(fā)展中的哲學規(guī)律探討[J].首都體育學報,2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