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淑萍
近年來隨著剖宮產率的升高,剖宮產術瘢痕子宮再次妊娠也隨之升高。因此其足月妊娠的分娩方式日益受到產科工作者的關注?;仡櫸以浩蕦m產術后再次足月妊娠112例加以總結分析,目的在于探討剖宮產術后再次足月妊娠選擇合理的分娩方式,降低母嬰并發(fā)癥。
1.1一般資料我院2008年1月~2012年12月剖宮產術后再次足月妊娠112例,其中再次剖宮產術100例,陰道分娩12例。產婦年齡21~40歲,孕次2~5次,孕周37~42周,距上次剖宮產時間2 a以上。
1.2分娩方式與結果擇期剖宮產術76例,急癥剖宮產術24例,家屬要求剖宮產(社會因素)52例。有再次剖宮產指征的24例,手術指征胎位異常、巨大兒、胎兒宮內窘迫,B超監(jiān)測提示子宮切口可能愈合不良等。于預產期前1周,B超提示胎兒成熟。采用子宮下段橫切口98例。因黏連嚴重無法暴露子宮下段而行子宮體部剖宮產術2例。手術歷時平均70 min,最長2 h,最短30 min。產后出血200~1 600 mL,平均350 mL。新生兒窒息3例,新生兒平均體質量3 200 g。剖宮產術后再次妊娠陰道試產20例,經B超監(jiān)測評定子宮瘢痕愈合良好,而行引產、催產,8例采用米非司酮50 mg,1日2次口服3 d,或地西泮10 mg靜脈推入,促宮頸成熟,4例臨產后陰道順利分娩。8例自然臨產后陰道順利分娩,其中剖宮產的產婦中,有8例經試產后改行剖宮產術,3例因為胎兒宮內窘迫,3例難以忍受疼痛要求剖宮產術,2例因繼發(fā)宮縮乏力,陰道分娩成功率60%。陰道分娩產后出血80~200 mL,平均100 mL。新生兒體質量3 100 g,新生兒窒息1例。
剖宮產是處理高危妊娠的一種重要方法,是產科常見手術之一。由于各種原因剖宮產率逐年上升,國內報道有的醫(yī)院剖宮產率達60.14%[1]。剖宮產率上升在一定范圍內對降低孕產婦和新生兒死亡率有一定的幫助,但剖宮產率升高到一定水平后再盲目提高剖宮產并未使母嬰病死率降低,反而會帶來母嬰健康的負面影響。近年來剖宮產率的不斷升高,并沒有降低圍產兒的死亡率,相反由此引起的母嬰并發(fā)癥的報道日漸增多,降低剖宮產率已是產科工作者亟待解決的問題。要改變觀念,對于剖宮產術后再次足月妊娠的子宮,不要認為是重復剖宮產術的絕對指征。研究表明,剖宮產術后再次妊娠分娩,試產與剖宮產相比利多弊少[2]。對于無重復剖宮產指征者,在嚴密觀察下可以催產,給一個陰道分娩的機會。經我們的臨床實踐可證實,這不是沒有可能的,而且與重復剖宮產術比較也是相對安全的。其剖宮產術后瘢痕子宮再次足月妊娠陰道分娩的產后出血較重復剖宮產術產后出血少很多,并且新生兒窒息也有所降低。對于剖宮產術后再次足月妊娠陰道試產病例的選擇是陰道分娩成功的關鍵。前次剖宮產術為子宮下段橫切口,無術中裂傷,術后無感染,切口I期愈合,并且B超監(jiān)測子宮前壁完好無損,瘢痕厚度達0.2~0.4 cm,無前次剖宮產指征,也無新的剖宮產指征,此次妊娠距前次剖宮產2 a以上,并無妊娠并發(fā)癥,醫(yī)院具備輸血、輸液和搶救的條件。對于陰道試產者應由高年資產科醫(yī)生嚴密觀察產程進展及胎心的變化,及時發(fā)現胎兒宮內窘迫,先兆子宮破裂。如出現瘢痕處壓痛或肉眼血尿,考慮先兆子宮破裂,立即改剖宮產術。子宮破裂是剖宮產術后再次足月妊娠陰道試產過程中最嚴重的并發(fā)癥。
參考文獻:
[1]劉玲,馮小風,易桂英.10年間剖宮產率及指征變化與圍產兒死亡的關系[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03,19(1):43.
[2]張小勤.剖宮產術后再次妊娠的177例分娩方式分析[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06,22(1):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