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宏宇
提起素食,人們總是很容易想起佛門。確實,素食與佛教淵源極深,但早在佛教傳入中國之前,上古時便已有素食之風?!饵S帝內(nèi)經(jīng)》等諸多古醫(yī)書上皆有記載古人的“養(yǎng)、助、益、元”的飲食觀念,并提倡“五谷為養(yǎng),五果為助”,認為常吃肉、多吃肉易使人氣濁,而常食素易使人氣清。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素食也許還只停留在寺廟吃齋或者蘿卜青菜的水平,其實不然,現(xiàn)代的素菜已融合了宮廷素食、佛門凈素、道素和民間各大菜系。有的還引入了西餐的制法,品種繁多,相較之前的素食菜系來說,更是搭配靈活,營養(yǎng)豐富,使食客們有了更多選擇。
在快節(jié)奏的生活中,我行我“素”是一種快樂。
食素能做到營養(yǎng)全面均衡,吃素后,身體逐漸發(fā)生變化,會感到身體更加輕盈了,這并不是胖瘦的問題,而是體內(nèi)毒素減少,代謝正常了,整個人的精神面貌也就好了。素食者皮膚白皙而且眼睛明亮。平時自己下廚做素食:酸辣白菜、番茄銀耳、土豆泥、素燴蘿卜、燒豆腐……還有各種粥類和點心、包子、餃子,是一件快樂而美好的事。食素的生活的確很快樂,閑暇時,邀請幾個朋友去素食餐廳吃飯,清茶素食,淡雅清潔,增進友誼的同時,也多了份生活的交流和溝通。
平日里,我常用各種蘑菇煲湯,一鍋濃香的菌菇湯讓我精神清爽,用各種根莖類植物燴一煲暖暖的雜菜煲,讓心情頓時舒暢起來。菌菇和根莖植物對身體非常重要,這些食物能夠化解和排出那些我們無法抵抗的環(huán)境污染和各種輻射。
素食還是一種環(huán)保行為,每周少吃一天肉比少開一天車更環(huán)保。有時自駕游到鄉(xiāng)村郊野去采摘野菜,將枸杞葉、馬齒莧、蒲公英、草菇、嫩筍等新鮮時令野菜洗凈,加上素油一一清炒,熱騰騰地端上桌來,大家其樂融融,是一件多么快樂的事。素食讓我們更有責任感和愛心,內(nèi)心也更陽光。
我行我“素”也快樂,素食讓人脾氣不再暴躁,性格趨向溫和,頭腦更加清醒,體重趨于穩(wěn)定。借用一句廣告詞:自從食素以來,小肚腩不見了,脾氣變好了,頭腦更清醒了,也不再便秘了!
崇尚素食主義,有了健康,素食也快樂。
摘自《民生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