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慧麗
宮腹腔鏡雙鏡聯(lián)合治療切口妊娠療效觀察
楊慧麗
目的 觀察宮腹腔鏡雙鏡聯(lián)合治療切口妊娠療效。方法 分析68例患者臨床資料,均經宮腹腔鏡手術治療,分析療效。結果 手術成功者59例,成功率為86.8%,中轉開腹9例(13.2%),進一步分析年齡因素,對手術無明顯影響,P>0.05,包快直徑、β-HCG水平、停經時間對手術成功率有明顯影響,P<0.05。結論 宮腹腔鏡聯(lián)合治療切口妊娠療效佳。
宮腹腔鏡;雙鏡聯(lián)合;切口妊娠;療效
以往,切口妊娠臨床上并不多見,但隨著剖宮產率在近年的逐步提高,切口妊娠患者也逐漸增多[1]。切口妊娠即指受精卵著床于子宮瘢痕處,隨著胎兒的發(fā)育,子宮有破裂風險,一旦發(fā)生,患者將處于危險境地,嚴重威脅產婦生命安全。因此,臨床上極為重視切口妊娠治療,宮腔鏡、腹腔鏡聯(lián)合使用時隨著微創(chuàng)觀念的重視而逐步興起,本文探討其作用。
1.1 一般資料 分析68例發(fā)生切口妊娠患者,22~35歲,平均(28.9±3.2)歲,均有剖宮產手術史,停經時間40~82 d,經查β-HCG水平在1348.3~52367 mIU/ml,均經超聲檢查,確診為切口妊娠。
1.2 治療方法 68例患者術前3 d服用米非司酮,50 mg/次,2次/d;術前禁食禁飲,經麻醉誘導行氣管插管后,患者處截石位,建立人工氣腹,經患者臍部伸進腹腔鏡,行探查、分離等相關操作,切開患者妊娠病灶,取出胎兒,止血完成后縫合。然后以宮腔鏡檢查子宮切口是否清除干凈妊娠物。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對各類指標進行分析。
2.1 手術結局 經統(tǒng)計,手術成功59例(86.8%),中轉開腹9例(13.2%),術中出血量(125.8±45.8)ml,手術時間(63.8±12.8)min。
2.2 單因素手術影響分析 詳細分析了各單方面因素對手術成功率的影響。其中,年齡≤30歲共有44例,成功39例(88.6%),失敗5例(11.4%),年齡>30歲者共有24例,其成功、失敗例數分別為20例(83.3%)、4例(16.7%),χ2=0.380,P>0.05,二者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對停經時間進行分類,≤55 d例數、成功、失敗例數分別為:57例、50例(87.7%)、7例(12.3%),>55 d數據分別為:11例、9例(81.8%)、2例(18.2%),χ2=0.280,P>0.05,二者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包塊直徑≤4 cm,其例數、成功率、失敗率分別為:61例、57例(93.4%)、4例(6.6%),直徑>4 cm,其數據分別為:8例、2例(25%)、6例75%),χ2=26.73,P<0.05,二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β-HCG值分為≤20000 mIU/ml與>20000 mIU/ml,兩類例數、成功率、失敗率分別為:55例、51例(92.7%)、4例(7.3%),13例、8例(61.5%)、5例(38.5%),χ2=8.90,P<0.05,二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切口妊娠在臨床上近年呈增加趨勢,其機制并未十分明確。據相關研究表明[2],其機制可能為有過剖宮產手術史的產婦子宮并未完全修復,遺留瘢痕組織,較為脆弱,受精卵著床部位正好位于此薄弱切口位置。胚胎生長有兩種方式,一為向宮腔外生長,胚胎發(fā)育生長過程中,有可能發(fā)生子宮破裂風險,另一為向內生長,此類患者極有可能發(fā)生大出血,無論哪種方式,切口妊娠均對產婦生命安全帶來威脅。隨著切口妊娠發(fā)生率的增加,臨床后果嚴重以及其發(fā)生機制的探究,臨床上也有多種方式治療[3]。手術治療為其中一種較為可靠的治療方式,隨著微創(chuàng)技術的迅猛發(fā)展以及創(chuàng)傷小、恢復快的巨大優(yōu)點被人們所接受,使用腹腔鏡治療愈加在臨床上被采用。此研究中聯(lián)合宮腔鏡、腹腔鏡雙鏡聯(lián)合方式治療切口妊娠,具有較大優(yōu)勢,腹腔鏡下操作,分離組織以及止血均較方便、快速,傷口創(chuàng)傷小,術中出血量少,此優(yōu)點在本試驗數據中也有體現;手術時間短,腹腔鏡下相關操作結束后,再置入宮腔鏡檢查子宮創(chuàng)口,二者聯(lián)合科確保手術成功,完全解決患者切口妊娠帶來的隱患。本研究進一步分析了單因素影響因素,發(fā)現包塊直徑、β-HCG值對手術成功率有影響,臨床上應加以重視。
[1] 王靖輝,劉玉俠,郭海鷗.子宮動脈灌注栓塞術在宮頸妊娠或子宮下段切口妊娠中的應用.寧夏醫(yī)科大學學報,2010,32(1) : 114-115.
[2] Fylstra DL,Pound-Chang T,Miller MG,et al. Ectopic pregnancy ithin a cesarean delivery scar: a case report.Am J bstet Gynecol,2002,187(2) : 302-304.
[3] 馮令達,顧靜珍,陸慧娟,等.剖宮產子宮瘢痕病理與臨床的關系.中國生育健康雜志,2007,18(3) : 144-146.
450012 鄭州市婦幼保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