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敬東
人教版《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是高中語文選修教材。共配有“詩歌之部”“散文之部”等三個教學單元,每個單元均按 “賞析指導”“賞析示例”“自主賞析”“推薦作品”順序指導學生鑒賞學習。
相對于新課程高中語文必修教材和其它選修教材來說,這冊教材篇目多,容量大,要求高,任務重,給學生在短時間內(nèi)消化吸收帶來了很大困難。為了更好地開展這冊古詩文欣賞選修課的教學工作,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筆者在全面鉆研教材的基礎(chǔ)上,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逐步確立了完善古詩文欣賞選修課堂教學設計策略,豐富其課堂教學形式方法,努力讓選修課堂的語文教學模式多姿多彩。
古詩文是中華民族歷史文化的重要載體,是維系國家統(tǒng)一、民族團結(jié)和社會和諧的精神紐帶。高中古詩文選修課本所選的這些古詩文,都是古代先賢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是精華中的精華。如何讓它們被學生愉悅地接受,正確地理解,陶醉地欣賞,進而喜愛它,癡迷它,實現(xiàn)提高學生文化素養(yǎng),提升學生審美境界,塑造學生健康人格,陶冶思想情操,傳承中華文明,推動我國新時期精神文明建設全方位發(fā)展的戰(zhàn)略目標,語文課堂教學這塊主陣地是否科學、合理、充分地發(fā)揮其應有作用,是擺在高中語文教師面前的首要任務。
對于古詩文欣賞選修課堂教學,筆者認為應遵循如下四個基本策略:
一是有利于學生放開思路,發(fā)展學習個性,充分激發(fā)和調(diào)動學生學習古詩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古詩文從時代背景、作家思想、語言文字等諸方面都與現(xiàn)在的高中生生活環(huán)境、思想認識、習慣語言等有很大差距,大部分學生在生活體驗上,思維活動上,認知理解上,都有較大難度。要學好它,把它當作一種興趣愛好來培養(yǎng),一種審美活動來享受,一種精神文明來傳承,就不僅要讓學生走近它,更要讓學生帶著熱情與興味去親熱它。如果按傳統(tǒng)必修課的教學方法,學生在課堂上被動機械地讀、背、分析、理解,勢必很快就會產(chǎn)生學習疲勞、厭倦乃至厭惡感。因而教師應轉(zhuǎn)變觀念,尊重學生,引導學生,讓他們在選修課堂上成為真正的主人翁,敢于探討,敢于質(zhì)疑,敢于表現(xiàn),從而變單一、封閉、被動、消極的學習活動為多元、主動、積極的學習活動。
二是有利于學生全面系統(tǒng)地把握學習內(nèi)容,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解決古詩文學習中的疑難困惑。新課程古詩文欣賞選修教材較之必修教材,在編排內(nèi)容上具有集中性、系統(tǒng)性、指導性的特點,目標任務更明確,更具體。教師在整體教學設計上只要牢牢把握單元要求:探究詩歌的意旨,把握詩歌的意境,體會詩歌的聲韻,理解散文的形象性,把握散文的邏輯性和抒情性,體會散文的靈活性和趣味性大的方面,再根據(jù)學生實際需求靈活選擇每個篇目的教學目標、重點難點、方式方法、課時安排,定能收到好的學習效果。
三是有利于學生積累古詩文鑒賞方法技巧,提高他們鑒賞古詩文的知識能力和實際操作技能。學生學習古詩文,除對它有熱情,感興趣,廣泛地閱讀一定數(shù)量的名篇,能通過教師指導點撥弄懂不理解的地方之外,掌握并積累相應的鑒賞知識和方法技能也非常重要。古詩文形象、情感、手法、語言等各有不同的知識體系、專業(yè)術(shù)語和相關(guān)鑒賞方法技巧,學生不僅要積累了解它,還要學會觸類旁通,舉一反三,不斷提高實際鑒賞技能。因而課堂上必須著眼于提高學生實際動手解決鑒賞問題的能力,鑒賞與訓練并舉,學習與動手同行。
四是有利于必修與選修的聯(lián)系,課內(nèi)與課外的聯(lián)系,開拓學生視野,拓展學生知識面。在這冊選修課本學習之前,學生已經(jīng)通過高中必修課和以前的學習,形成了一定的古詩文學習基礎(chǔ)。他們了解了一部分作家作品,積累了一定數(shù)量的文言字詞句知識,掌握了初步的鑒賞技能,為我們古詩文選修課本的學習打下了一定基礎(chǔ)。如果教師在學習初始階段,通過問卷調(diào)查形式,了解學生已熟悉哪些作家作品,現(xiàn)在最想了解哪些作家作品,而哪些古詩文鑒賞知識技巧,迫切需要老師講授或指導等等,對于教師科學地制定課堂教學方案,讓學生在今后的學習中,將必修課與選修課、課堂內(nèi)與課堂外的古詩文學習聯(lián)成一個整體,形成一個巨大的知識氣場和良好的學習氛圍,對師生共同完成教與學的目標任務定會大有裨益。
根據(jù)以上古詩文選修課堂教學設計策略,筆者在教學中周密制訂教學計劃,具體設計教學方案,努力豐富課堂教學形式和方法,讓師生在課堂上共同發(fā)揮自主性、探究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教與學之風格,從而使課堂活動多姿多彩。
誦讀是古詩文學習最基本的方式方法。廣泛開展誦讀活動,有利于學生全身心進入古詩文營造的審美境界,和古代先賢們一起同歡共悲;有利于學生從作品整體出發(fā),準確地把握作品的聲韻美、畫面美、意境美和情感美。在教學中,我把“誦讀”設定為課堂活動的基點,指導學生從多視角、多層面誦讀中解讀作品。單元教學前,先讓學生泛讀整個單元作品,初步感知這一單元的基本詩文內(nèi)容和學習要點。具體到每個篇目的教學,誦讀的內(nèi)容、形式和方法則靈活變化,避免枯燥單一。內(nèi)容上既讀正文,亦讀注釋和相關(guān)連接;形式上既有整堂誦讀課,亦有其它課型的誦讀滲透;方法上有個人讀、小組讀、男女生分開讀等等。注重誦讀的指導點撥,或讀音節(jié)節(jié)拍,把握節(jié)奏感、音韻美,或讀中品意境、品情思,針對性強,目的明確。
讀的終極目標是背。在教學中,我把“背”的觀念一直牢牢地扎在學生心里。我告訴學生,當他們今后離開課堂,走入社會若干年之后,也許高中課堂上許多東西都淡忘了,但他們牢記的每一篇古詩文定會與他們相伴一生,影響他們一生。
能背不一定能寫,會寫。古詩文默寫對學生提出了更高要求,它不僅能督促學生讀和背,加深對作品的理解,還能規(guī)范學生文字書寫,糾正過去養(yǎng)成的一些不良書寫習慣。
鑒賞課是古詩文選修課堂最主要的呈現(xiàn)形式。而學生自覺地廣泛參與課堂鑒賞活動是課堂鑒賞學習的必備條件。古詩文鑒賞是一種主體性極強的情感和思維活動,創(chuàng)設良好的課堂鑒賞環(huán)境,營造理想的課堂鑒賞氛圍,引導學生反復誦讀作品,置身作品意境,調(diào)動學生已有的情感體驗,與作家共鳴,同時借助聯(lián)想和想象,沉入作品美好世界,得到審美享受,是我設計的古詩文選修鑒賞課堂主要方式方法。
在鑒賞活動中,如果作家構(gòu)筑的生活情景是學生完全陌生的,我總是盡可能借助多媒體影視資源,讓學生先感知類似生活場景,再誦讀吟詠作品,進入情景,解讀作品。如果作家描繪的生活情景是學生較為熟悉或者有一定感性認識的,我就會在教學活動中有意調(diào)動學生的生活積累,幫助學生迅速進入作品意境,深入體會作品。
探究課是發(fā)揮學生自主學習潛能的最佳課型,是實踐新課程理念的重要途徑。在教學中,我主要從兩方面著手,一是明確探究課題,根據(jù)教學實際,我確定的探究內(nèi)容既包括單元教學重點問題探究,也包括具體作品細節(jié)探究,拿第一單元為例,我設計的探究對象有:每篇作品的主旨探究,詩人屈原、杜甫、陸游愛國思想探究,《湘夫人》的象征意象及楚地巫風文化探究,《擬行路難》的時代背景探究等。對一些作品某個方面具有多義性和模糊性理解,可作多元解讀的,我總是把它確定為探究對象,引導學生悉心揣摩,見仁見智。如《閣夜》中“天涯”的探究,“虞美人”中“朱顏”的探究,《項羽之死》中項羽形象的探究等等。二是設計合理的探究方式,在探究課上,我總是引領(lǐng)學生采用自主學習,小組分工合作的探究方式,由語文學習小組組長牽頭組織各小組展開研討活動,集思廣益地解決每個探究課題。
展示課實際上是探究課的一種延展,它不僅能展示學生探究古詩文的學習成果,還能培養(yǎng)學生作為課堂主人翁的積極參與活動意識,對提高學生口頭表達能力,增強學生學習興趣和自信心也極有幫助。我安排的展示課一般一周一節(jié),課外或自習布置探究任務,具體展示課堂由學生代表主持,各學習小組依次展示他們的探究成果,教師只作課前設計和課堂展示完畢后的總結(jié)。
為了讓學生獲取更系統(tǒng)、更完整的古詩文專業(yè)知識,更深入地整體解讀作家作品,把握課文精義,我在每個單元教學前或教學完成后都專門開設了兩節(jié)講座課,講座的內(nèi)容與課堂單元教學緊密聯(lián)系,互相呼應,對深化學生所學所獲,拓寬眼界,擴大知識面,提高鑒賞技能起到了很好的輔助和引導作用。講座的形式既有教師自己主講,亦有下載的“百家講壇”等相關(guān)內(nèi)容。配合這冊古詩文選修教材,我開設的講座課共計12課時,包括①走近名家:屈原、李白、杜甫、白居易、蘇軾;②風格流派:山水田園詩、羈旅行設詩、贈友送別詩;③鑒賞知識:詩眼、意境、手法、情感。
在我的教學設計中,練筆與鑒賞相互結(jié)合是古詩文選修課堂教學的一大特色。在學習完一個單元或一篇作品后,我往往安排學生寫周記或小作文,用來遷移拓展相關(guān)的鑒賞學習活動。這種寫作形式是古詩文選修課堂活動的進一步完善與升華,有利于學生整理思路,提升認識,總結(jié)收獲,是學生對作家作品一次重新認識的過程,也是學生課堂鑒賞體驗由感性上升為理性的過程。配合課堂鑒賞的寫作內(nèi)容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一是賞析評論類,如“談《湘夫人》的象征意象”“我看湘君”“淺析《春江花月夜》情景關(guān)系”“詩酒話人生”“項羽之我見”“論《阿房宮賦》的抒情韻味”“析《項脊軒志》的情趣與理趣”。二是讀后感類,主要針對一些富有人生哲理類篇目談學習感受,如“讀《庖丁解?!酚懈小薄H俏捏w改寫類,主要訓練學生品味乃至重新營造作品意境的能力,如將《春江花月夜》改寫為散文,將《湘夫人》改寫為故事;將《夜歸鹿門歌》改寫為現(xiàn)代散文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