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所在學校自2009年始,開展了常態(tài)課和精品課活動,即跨越學科界限,教師之間、學科之間互相學習、互相提高,促進節(jié)節(jié)都是開放課、堂堂走向精品課。筆者認為受益匪淺,尤其在聽了形神兼顧、意猶未盡的語文課后,感想頗多。同為文科教學,英語教學可以向語文教學學習。這是因為語言本身存在的共通點:中文是象形文字;英文是拼音文字;中文是由各種筆畫和偏旁部首組成的;英語是由26個字母排列組合而成,因此英文較中文容易記憶、識別和書寫。其次,具備向語文教學學習的共性條件:學科性質相同,教學任務也相同,學習技巧類似。再反觀當今中學英語教學,存在以下幾個認識誤區(qū):1.華而不實;2.在機械重復中死記單詞而不是在運用中記死單詞;3.缺乏科學詳細的序訓練列,忽視實用性,訓練方法比較單一;4.重練習輕誦讀;5.重語法輕語感。因此,語文教學也給我們做了一些提示:
一、激趣先行——建立長效機制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美國心理學家布盧姆說:“學習的最好動力,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北3謱W生對所學學科的濃厚興趣,是提高學習效率的根本秘訣,更是英語學習的至尊寶典和首要前提。絕大多數(shù)老師都能自覺運用這一原則進行英語教學,比如小至每個學生英文名字的來龍去脈,大至幽默風趣的教學風格都彰顯出教育工作者的辛勤智慧與創(chuàng)新思想。但問題也很明顯,一是人為化色彩過濃,機械呆板;二是不能把激趣貫穿到整個教學的始終,年級越高,趣味性遞減,枯燥味漸濃。中學語文教學給了我們三點有益的啟示:走進心靈、形式多樣、讓學生有成就感。
二、書聲瑯瑯——將誦讀進行到底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九層之臺,起于壘土。”北京四中是全國每年高考考入清華大學學生最多的中學,他們英語組得出的經(jīng)驗是:初一背新概念英語85篇,初二背85篇,初三背40篇。有了堅固夯實的根基,源源不斷的活水,才能葉茂花艷,泉清如斯。但我們反對機械、低效的死記硬背,今天的英語教學更看重這個“活”字,不要死記硬背,要邊背邊用,活背活用;要背單詞、句子,更要背段落、篇章;要字不離句,句不離段:一點水只有放進浩瀚的大海才永遠不會枯竭。更強調常規(guī)與創(chuàng)新并舉,識記與運用并重,具體體現(xiàn)為記憶方法靈活多樣,記憶手段百花齊放。
三、能說會道——重視用自己的話復述課文
用自己的話復述課文,是理解能力的訓練,也是寫作訓練,是讀寫結合的一種較好的形式。新教材從二冊開始,安排了用自己的話復述課文的訓練。一年級的上述形式的訓練,要特別強調在讀懂句子、了解句子的敘述順序的基礎上進行。在訓練學生用自己的話復述一篇課文前,應就復述一句話的意思進行訓練,使學生認識到同一個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語句表達。打好了復述句子的基礎,可就復述一段話訓練,然后才進入復述篇的訓練。
四、朝花夕拾——學習的外延有多大,可資借鑒的素材就有多精彩
一是精讀教材。教材課本和同步閱讀材料的選文經(jīng)過專家精挑細選、反復篩選,自然華章無數(shù),這樣的經(jīng)典沃土,豈能放過?比如Book4 Module 2 Friendship、Book 6 Module 10 A thanks-giving letter 都是絕佳的誦讀材料。二是選讀經(jīng)典。經(jīng)典是歷經(jīng)滄海桑田、歷史變遷而不衰的傳世佳作,“講出一些永恒的東西,不局限于某個時代”,背后拖著文化和時代的影子,給人以心靈的超常震撼,閱讀原汁原味的經(jīng)典不僅可以陶冶情操,提高文化素養(yǎng),還能讓千萬學子耳濡目染,觸類旁通。三是瀏覽時文。比如《英語學習輔導報》2007年第46期中的“Happy Birthday, Cat in the Hat!”就是為紀念美國作家Seuss Geisel 于50年前創(chuàng)作的經(jīng)典作品《戴帽子的貓》而作的時文,將兩者有機結合,既屬經(jīng)典又是時文。這樣既可以概括提煉自我存檔,也便于拓展延伸融會貫通。
五、善導會引——有效實施Warming-up
坐在語文課堂里,筆者深刻感受到課前三分鐘詩詞推薦,既拓展閱讀范圍增添文學底蘊,又調整學生注意力避免出現(xiàn)“言者諄諄,聽者藐藐”的情形,還客觀上促進了學生的能說會道……這些難道不正是我們英語教學所需要和缺乏的嗎?表面看似乎是微不足道的三分鐘,其實是旨在利用課前有限的時間,給學生創(chuàng)造一種交流信息、表達思想的環(huán)境與機會,以培養(yǎng)其口頭交際能力和素質,同時在客觀上,也起到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信心和興趣的作用。一言以蔽之,課前三分鐘有激趣鼓勵,拓展延伸之妙用,費時少而功效高?;蛎牢模ㄉ踔撩粤曊Z也可)放送(可誦讀可賞析)或經(jīng)典視聽或唇槍舌劍(圍繞一個話題正反辯論)或心靈獨白或激情演講或范文誦讀(可集體可個人)……方法不拘一格,形式靈活多變。
六、一線串珠——集中突破篇章
這種學習方法的豐富內涵是:以培養(yǎng)學生能力為主線,專題突破,及時鞏固。比如作文教學應該以學生能寫會寫善寫為最終目的,這是主線,也是終極目標;初一初二時可以按照一周一講一練一得的方式循序漸進的進行,初三則必須根據(jù)近年考試趨勢按體裁歸類、技巧指津、錯誤舉隅等專題進行套路導練,再輔之以日記、周記作為及時反饋和有效鞏固。這樣學習的好處在于:集中有利于知識的理解和熟悉,分散有利于知識的掌握和鞏固,而且還能有效的兼顧其它題型,融會貫通。聽力、基礎、完型、閱讀也可依此類推。
總之,在我們的英語教學中,只要把握住其學科特點,善于取長補短,為我所用,就必然收獲英語教學的春天。
(作者單位:浙江省金華市南苑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