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人的情感與認識過程是相聯系的,任何認識過程都伴隨著情感。高中生對英語學科的學習興趣與學習情感密不可分,常常因為不喜歡英語老師而放棄英語的學習。因此,師生關系的良好與否就顯得非常重要,但種種原因造成了許多不良的師生關系,對高中英語教學產生了很大的負面影響,因此,了解高中生的心理特點,關愛學生,加強自身素質,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對高中英語教學、對學生的英語學業(yè)水平的提高顯得至關重要。
【關鍵詞】高中生;英語教學;不良師生關系
維果茨基的社會建構主義認為知識的建構是社會性的建構,師生對話這種社會性互動、社會協商視作學習的核心,課堂上師生之間的交互作用,情景中的雙向交流,依賴于師生之間的良好關系。筆者結合多年任教高中英語的實踐,分析在高中英語教學中,不良師生關系的原因分析及其對策。
一、師生關系的內涵及高中英語教學中不良師生關系的表現
師生關系是指教師和學生為完成共同的教育任務進行交往和聯系而產生的關系,它是學校中最基本的,也是最主要的人際關系。和其他人際關系一樣,其存在和發(fā)展始終是動態(tài)的,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和制約。
而在許多高中英語教學中,種種原因造成了不良的師生關系,我們經常聽到學生對老師有抵觸、敵對情緒,常有頂撞老師的現象發(fā)生。學生見到老師,卻視而不見,更別說打招呼了。當老師檢查作業(yè),學生沒有完成,常常發(fā)生沖突,課堂上時常發(fā)生頂撞、搗亂現象。許多英語老師也在感嘆學生不肯學習,越來越難教,對學生缺乏愛心。
二、不良師生關系的原因分析
(一)相當一部分教師沒有掌握、了解高中生的心理特點,忽視了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如動機,情感)對學習的深遠影響。高中生不僅認知能力得到了很大發(fā)展,個性也越來越明顯,自我意識、自尊感增強;情感需求上已不能滿足于老師的單一安排,更加重視與老師的情感互動,希望平等對話,得到老師的理解與尊重。同時高中生面臨著高考壓力,對老師的評價與認可非常敏感,教師的消極評價往往使學生產生抵觸情緒,對英語失去興趣,甚至放棄。如果英語教師忽視這些,眼中只有成績,必然會導致不良的師生關系。
(二)教師師德缺乏。這突出表現在:一是缺少師愛。許多高中英語教師在利益的驅使下,把學生看作學習英語的容器,沒有任何精神交流,偏袒優(yōu)秀生,歧視后進生,師生關系緊張,既對學生造成極大的心理壓力,也對英語學習產生了更大的負面作用,更難達到預期效果。二是有些教師教學方法簡單粗暴,以權威的身份對學生的英語學習實施壓制,迫使學生服從,師生關系冷漠。三是一些教師的職業(yè)態(tài)度偏頗,缺少奉獻精神和實干精神,沒耐心,不認真,更不會關心學生。
(三)教師專業(yè)水平不高。有些教師平時不注重自身英語專業(yè)知識的提高,知識滯后、淺薄,有些方面還不如學生知道的多,在教學過程中,捉襟見肘,威信大減,學生從心底里瞧不起他(她),更不用說尊敬了。在這樣的情況下,教師對學生的英語學習提要求時,自然沒有說服力,學生也不愿意聽從,造成不良師生關系。
三、改善不良師生關系的對策
(一)了解高中生的身心特點
《學記》中說:“既知教之所由興,又知教之所由廢,然后可以為人師也?!苯處煈撜J真學習教育學、心理學,掌握高中生的心理特點,了解學生對教師的情感需求。情感是人對客觀事物的態(tài)度體驗及相應的行為反應。[1]當客觀事物或情境符合主體的需要和愿望時,就能引起積極的、肯定的情感反應。情感彌漫在整個教學空間,貫穿于教學過程的始終,無時無處不在起作用。如何發(fā)揮學生情感的積極作用,需要教師了解處于高中階段學生的情感特點,積極發(fā)揮學生情感的激智、動力、調節(jié)、感染和移情功能。[2] 建立師生互動內容和安排,建立適合教師所任教班級學生特點的有效教學模式。創(chuàng)建和諧課堂,促進師生關系的改善。
(二)加強師德建設
烏申斯基指出:“教師個人的范例,對于青年人的心靈,是任何東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陽光”。由此可見師德的重要性。首先,英語教師要學會關愛學生。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如果缺少同孩子的友誼,在精神上沒有共同點,教育就會在黑暗中迷失路徑。[3]打破課堂的局限,課堂上把學生當做平等的對話主體,建立深厚的課堂友誼;課后給予積極的反饋,多與學生交流,關注他們的生活,情感世界,了解學生學習英語的需求。
其次,有些英語教師需加強自身職業(yè)精神,敬業(yè)是英語教學的前提與基礎。英語教師要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教育學生,公平公正的對待學生,從教育、教學、生活各方面嚴格要求自己,給學生巨大的感染和熏陶,使學生愿意和你接近、交流,做朋友。
(三)要提高自身的能力結構
古人云:親其師,信其道。這里的“道”就包含了教師的自身專業(yè)能力。專業(yè)能力既包括高中英語教師掌握的英語知識的多少,也包括教育工作的實際能力。一方面對英語專業(yè)的基礎知識要有透徹的理解和熟練的掌握,對相關學科也要有一定的了解,不斷更新知識和技能。在教學實踐中鍛煉英語知識加工能力,傳授知識的能力,在知識上征服學生。另一方面提高教育教學能力。善觀學生的表情、舉止、眼神,了解學生的心理變化,了解學生的性格特點。依據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設計優(yōu)質的教學程序,很好的駕馭英語教學。從而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英語的主體性,激發(fā)學習動機,調動學習積極性。
【參考文獻】
[1]彭聃齡.普通心理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355.
[2]連榕.現代學習心理輔導[M].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2001.50.
[3]蘇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譯.給教師的建議[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1984.
(作者單位:淮北師范大學教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