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眾多的學科中,政治作為高中生必修的一門課程,政治學科哲理性很強,相對來說比較枯燥,不容易理解與把握。在政治教學過程中如何激發(fā)學生興趣,與學習熱情,受到廣大師生的廣泛關注。本文就如何開展有效的政治教學做了一定的分析,與廣大師生共同學習。
【關鍵詞】政治;問題;方法;對策
在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中,廣大教師以政治教材為中心,以自我為中心,忽視了學生所存在的問題,一味地枯燥的講解,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大大減低,很多學生上課成為了負擔。教師的單調講解,阻礙了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同時,在一定程度上也抹殺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因此在教育過程中一定要明確教育中所存在的問題,并針對學生的個性化問題給予不同的解決措施,培養(yǎng)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中幫助學生找出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提高文化素養(yǎng)的同時,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
一、高中政治教育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
1.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味地講解,缺乏與學生互動,沒有意識到教與學相結合的重要性,忽略了學生主觀能動性發(fā)揮,教師死板的授課,學生的積極性提不起來,出現(xiàn)了視覺疲勞,聽覺疲勞,從而導致了學習效果的不理想。政治辯證法,告訴我們,教與學是一對矛盾,然而學是主要矛盾,教是次要矛盾,教與學要相結合,然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卻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沒有做到真正的從學生出發(fā)。缺少與學生溝通,沒找到學生的問題之所在,不能“對癥下藥”,浪費了時間的同時也抹滅了學生的求知欲,所謂努力方向不對,功夫白費,主要矛盾沒有解決,發(fā)展就無法提上教育的日程。
2.重理論,不注重實踐
政治教材本就屬于一門哲理性非常強的學科,比較復雜難懂,教師在講解的過程中,過分的重視理論的講解,邏輯的嚴密,講課內容過于抽象,脫離了實際生活,教師不停的講解,學生卻聽的一頭霧水,過于枯燥的理論知識,學生在難以理解的同時也毫無學習興趣。另外,教師在授課時,缺乏與學生溝通,不了解學生的真正情況,對于學生比較關注的知識點,一筆帶過,缺乏實際性的結合與指導,泯滅了學生的興趣。學生的興趣無法提高,學習效率自然也無法提升,教師的積極性與學生對學習的積極性都將受到影響。
3.教學方法太過單一,毫無新意
受傳統(tǒng)教育模式的影響,教師有時候怕浪費時間,所以在課堂的開始到結束都是在不聽的講解理論知識,在教學思想上和方法上都跟不上時代的潮流。傳統(tǒng)的死板教學,不激發(fā)學生的興趣,缺乏與學生的互動交流,教育方法過于單調,毫無新意,拘泥于書本中內容,縮小了學生的思維空間,教師純粹的應試教育,學生純粹的應試學習。
二、教師要了解學生的真正問題,做好充分的教學準備工作
在教育過程中,教師的準備工作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成功都是留給又準備的人的,教學要想有所成效,教師也要做好充足的準備。在對課本的探究過程中要把握住課題的中心,知識脈絡要理清,對疑難問題要做標記,重點講解。要意識到教育的中心是學生,所以要多于學生溝通,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況,學習狀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有依據(jù)有目的的教學,正所謂“對癥下藥”,良好的教育方法是學生提高自身思想品德文化素養(yǎng)的基礎,因此,教師在教育過程中一定要明確學生關注的焦點、所能夠接受問題的程度,了解每一個學生所存在的問題,有目的有針對性的對其進行教育與指導。諸如:對于邏輯性比較強的學生可以鼓勵他上臺講解,這樣不僅能夠吸引學生的興趣注意力,也能促進學生的自信心與求知欲;對于理解的不是太全面的同學,要多進行溝通,成立專題研究小組,讓學生自己探究,培養(yǎng)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教師要多進行鼓勵與引導。教師在平常的教學過程中,雖要以學生為重點,但不要忽視了自己的重要性,因為提高學生的文化素質,主要還是靠教師的教導,所以教師也要注意自身文化素養(yǎng)的提升。
三、多樣化教學模式,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
政治課程理論性過多,講起來比較苦澀,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因此教師在教課過程中要多引經據(jù)典,生動教學,用現(xiàn)實生活中的案例去反映課本中的知識,由表及里,讓學生在循序漸進中領悟其中的哲理,用感性認知去引導理性認知,在不知不覺中理解政治學所蘊含的奧妙。其次,教師還要多注意與學生溝通,站在一個平等的角度上,換位思考,加深與學生之間的友誼,鼓勵學生踴躍發(fā)言,勇于表現(xiàn),這樣不僅能通過教師讓學生產生學習興趣的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教師在教學中還可以注意與時尚、多媒體相結合,讓自己講著輕松,學生學的放松。
總結:
隨著經濟的發(fā)展,教學體制也在不斷的改進,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已經無法適應現(xiàn)在學生的發(fā)展,單調的教學方法不僅阻礙了學生文化素質的提高,更是阻礙了學生主觀能動性個性化的發(fā)展。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改變自己的教學理念,更新自己的教學意識,要想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要多樣化的教學,抓住教學的重點,注意教與學相結合,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引導學生主動解決問題,授之以魚,更要授之以漁。
【參考文獻】
[1]姚志偉.淺談高中政治教學方法[J].學周刊,2011,(08)
[2]姚福平.高中政治課有效性教學的模型建構[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8,(05)
[3]翟建華.“新、深、實”是政治教學的重點[J].青少年日記(教育教學交流版), 2010,(12)
[4]吳后和.淺談高中政治教學[J].教師,2010,(18)
(作者單位:江蘇省泰興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