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課堂教學中的提問講究藝術,經驗豐富的老師往往通過課堂設問啟發(fā)學生展開探究討論,從中展示并突出矛盾,使課堂不斷產生新的問題,達到牽一發(fā)動全身的效果。作為一名教師應努力探索課堂提問的技巧,通過課堂問題的設計,恰當引導,將學生的層次提升到一個新的層面,使其在學習中得以不斷地進步。
【關鍵詞】有的放矢;明確目標;審時度勢;把握時機;循循善誘;過渡自然;因材施教;層次分明;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忌直貴曲;激發(fā)興趣
古語云:“學起于思、思源于疑?!比说乃季S往往從問題開始。課堂提問是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在英語課堂教學中以課堂提問為導向的教學策略是促進學生學會思考的重要教學手段之一,教師可以用問題來激活學生內在的學習動力、深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正如巴爾扎克所說:“打開一切科學的鑰匙都毫無異議的是問號”??梢娍茖W地設計課堂提問,讓最優(yōu)化的提問貫穿于課堂教學的全過程,是激發(fā)學生求知欲、發(fā)展學生思維、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重要途徑。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必須重視提問的藝術與技巧。那么,如何設計一堂課的提問,確保其合理、適當和有意義,從而起到激發(fā)學生積極思考、培養(yǎng)學生能力的作用呢?
一、有的放矢,明確目標
課堂提問必須以教學目的為指南。教師應在深入鉆研教材的同時,還需了解學生的情況和本課的特點,清楚學生的興趣和疑點,有的放矢地進行提問,以便達到掌握課本內容和獲取知識的目的。
二、審時度勢,把握時機
孔子在《論語·述而》中說:“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边@是說教師要善于創(chuàng)造啟發(fā)式教學的最佳時機?!疤釂枴睍r機一般有三:一課首、二課中、三課末。
課首“提問”能有效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立即營造出“緊張”的教學氣氛。課首“提問”內容都帶有復習性質,兼有導入新課的作用。
課中“提問”需要教師審時度勢,抓住機遇,這是教師教學機智的體現(xiàn)。講課中,提問在多數(shù)情況下都具有突發(fā)性,起到隨時集中學生注意力的作用,它可使走神的學生意識到沒有逃脫教師的注意,是老師給了自己機會,正在期待他的回答;課中“提問”最主要的作用還在于一步步啟發(fā)學生獲得新知。
課末“提問”能有效地消除學生聽課后的精神疲乏,促使學生興奮,充實40分鐘的邊角時間。課末“提問”內容應具有鞏固授課內容性質,有畫龍點睛、捉漏補缺、強化要點的作用。
三、循循善誘,過渡自然
教學是一個由淺入深、不斷提高的過程。提問前,教師要循循善誘,將學生逐步引到一個求知的境界中,使思維進入到一個最佳的狀態(tài),積極思考,大膽發(fā)言。比如我在教學8Bunit3 Reading時,針對這篇課文的內容設計了這么一個問題:Daniel is reading an article about a computer game. What is the game called? 在提出這一問題之前,我先這樣問學生:Do you like playing games? What’s your favourite computer game?然后再過渡到文章內容的問題上。這樣使學生由熟知的感興趣的問題,逐步過渡到新學的較陌生的問題,從而消除學生回答問題時的緊張心理。
四、因材施教,層次分明
課堂教學的提問中,對所提問題要有針對性,注意對象的選擇。由于學生總是有好、中、差之分,因此教師在備課時,除了深入備教材外,還應認真?zhèn)鋵W生。備學生選“對象”———即根據(jù)所提問題的難易程度,選擇不同的對象。比如我在教學8B unit2 “so……that”句型時,我先出示兩個簡單句:“I am very tired.”“I can’t go on walking.”然后提出這樣一個問題:“What’s the Chinese meaning of the two sentences?”對于這個問題,我就請班上的中、差學生來回答。接著告訴學生這兩個句子我們可以用“so……that”的句型把它連接起來。“so…that”表示“如此……以至于”解釋完后,接著提出第二個問題“How to change the two sentences into one sentence by using ’so……that’”,對于這個問題我就請班上的好、中學生來回答,這樣能充分調動全體學生的積極性,使每個學生都能體會到成功的喜悅。
五、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教學是師生互相交流的雙邊活動,借學生問而反問學生,這也不失為一種方法。課前,我極其重視搜集學生的提問,把學生小紙條上的問題進行組織篩選,構思整合,然后上課反問于學生。經過組織整合的問題,思維層次高,無疑是對學生很好的啟發(fā),是方法的授予,是第二次學習;而問題的重新組合排列,又有利于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對于我來說瀏覽眾多學生的提問內容,無疑也是一次深入的調查研究,我把它當作源頭活水,使提問教學更有的放矢。同時找到學生最近發(fā)展區(qū)定向控制,把問題調控在不偏離教學目標又能“跳起來摘桃子”的程度上。
六、忌直貴曲,激發(fā)興趣
課堂的生動活潑,很多時候是由于問題的趣味性激發(fā)的。學生就像一池水,教師的提問便是投石激水。提問要誘發(fā)學生興趣,忌直貴曲。如果我們教師在設計問題時過于淺顯、簡單,學生就可以幾乎不動腦筋回答,一哄而上或脫口而出,這只是一種很表面化的“積極”與“熱鬧”,實際上學生思維仍停留在低級、單一的水平,不利于學生發(fā)散性思維的發(fā)展。因此,提問內容的設計要富有情趣、意味和吸引力,使學生感到在思索答案時有趣而愉快,在愉快中接受知識。教師要著眼于課文或知識點結構體系巧妙的構思設計提問,以引起學生的好奇心,激發(fā)他們強烈的求知欲望,促使學生在生疑、解疑的過程中獲得新的知識和能力,并因此體味到思考與創(chuàng)造的歡樂、滿足。
總之,提問在課堂教學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它對啟發(fā)學生迅速進入思維狀態(tài),發(fā)展創(chuàng)新能力至關重要。誠然,“教無定法,教有良法,貴在得法”,課堂提問亦如此,關鍵在于教師根據(jù)教學實際結合學生特點進行精心設計。在“善問”、“巧問”的同時,還要善于導疑、釋疑,只有這樣才能誘發(fā)學生的“內驅力”,充分發(fā)揮提問的教學功能,最終促進學生思維的發(fā)展和教學質量的提高。如果說,一堂精彩的英語課是一首動聽的交響樂,那么提問就是這樂曲中最動人的旋律。在40分鐘的課堂上,深入探究提問的精髓,最大限度地發(fā)揮每分每秒的功能,是我們每一個英語教師都應該孜孜以求的學問。
【參考文獻】
[1]黎奇:《新課程背景下的有效課堂教學策略》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4第1版。
[2]張承芬:《教育心理學》,山東教育出版社,2001。
(作者單位:江蘇省寶應縣畫川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