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何讓語文課堂教學更具有生動性,一直是學術界關注和研究的問題,本文是筆者根據(jù)對生動性語文課堂教學的認知,就如何更好的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運用生動性而做出的探究。
【關鍵詞】語文;教學;生動性
前言
生動性語文教學是素質教育發(fā)展的必然產(chǎn)物,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改革與提高,語文課堂教學也在逐漸的進行完善,傳統(tǒng)的單一性知識傳授已經(jīng)不能滿足學生們對知識的渴望,取而代之的是具有生動性的語文教學課堂,具有生動性的語文教學課堂不僅能夠引起學生們的興趣,更容易促進學生們對教學范文的理解與吸收,同時還可以增進教學者與學生之間的情感,讓教學者與學生處于一種亦師亦友的狀態(tài),為更好的達到教學目標營造出一種愉悅活潑的教學氛圍,從而使教學目標成果達到最大化。
一、生動性語文教學能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
素質教育的最終目的是能夠讓學生自主的去學習。在傳統(tǒng)語文教學中,教學者是主動的,學生是被動的。教學者死板的教學方式讓原本優(yōu)美的作品變得枯燥無味,這樣的課堂很難引起學生的興趣,教學效果往往是事倍功半。生動性語文教學不僅承襲了傳統(tǒng)語文教學的精髓,還在教學手法上大膽的改革與創(chuàng)新,推翻了教學者“一條龍”式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們參與到語文教學當中來,讓他們體會到語文教學過程當中的樂趣,在參與中理解教學內容并主動的發(fā)散思維去揣摩教學內容當中的思想與意境。以達到教學目標基礎上更大的教學成果。
例如在《凡爾賽宮》這篇文章中,在講解文章的同時完全可以利用多媒體來配合教學,以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利用幻燈片來播放凡爾賽宮的圖片,讓學生們可以實際的看見凡爾賽宮,強大的視覺沖擊再配合教學者繪聲繪色的講解,給學生們營造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仿佛自己就身處凡爾賽宮之內,領略凡爾賽宮的風采。相對于傳統(tǒng)式教學,生動性教學不僅讓學生們在文章中學到知識,還開闊了學生們的視野,使他們在課堂上就能體驗到歐洲建筑藝術的風采,真正實現(xiàn)不用出門走遍世界的終極教學目標。這不僅對開闊學生們視野有著實質性的幫助,還對學生們思維的發(fā)散起著決定性作用,見多才能識廣,才能讓學生們更好的吸收知識的精華。
二、生動性語文教學中的讀寫合作式教學
閱讀與寫作一直是語文教學中的重中之重,學生讀寫能力的好壞,能夠體現(xiàn)出他對語文學科知識的掌握程度,進而體現(xiàn)出教學者教學水平的高低。只有讓學生充分的學透語文學科知識,才能理解教學文章的含義,才能寫出優(yōu)秀的作文。一個成熟的語文教學者,能夠從容的將教學文章與聽說讀寫聯(lián)系起來,在閱讀中理解教學文章,分析教學文章,讓學生自己去發(fā)現(xiàn)教學文章所運用的一些寫作手法和特點,然后總結出自己的心得,寫出體會與感想,讓學生感受到教學文章的魅力。
就拿《童年的朋友》這篇文章來說,可以提前一周給學生們布置一篇作文,作文的題目是“我最敬愛的XX”,然后在教學開始之前選擇相對幾篇較好的作文進行賞析,從作文的賞析中引出高爾基文章中的外祖母,然后進入教學過程。在完成教學目標的基礎上,著重分析一下高爾基所運用的反襯手法,對外祖母形象與語言的描寫是如何恰當?shù)挠骋r出外祖母給我的積極陽光的生活態(tài)度。教學過程結束后,再給學生們布置一篇作文,作文要求仍然是寫我最敬愛的人,但是題目自擬,在作文完成后,讓同學們自己對比一下學習前和學習后作文的差別,來鼓勵學生們去創(chuàng)新寫作。這樣一堂生動的語文課堂教學,不僅可以完成預期的教學目標,還能增強學生們的寫作能力、自主命題能力,而不是拘泥與“我最敬愛的XX”這種老舊的作文模式,無形之中就讓學生們的學習變得輕松、簡單起來。
三、生動性語文教學能夠融合“情”與“理”
語文教學是一門藝術,每一篇文章都有自己的靈魂,都充滿了豐富的文學意味,是作者對生活、對自然的認知與感悟。語文教學的生動性,就是通過教學者在教學過程中,帶領學生們讀出作品的味道,體會語言的藝術魅力,讓學生們在學習過程中,通過對作品的品讀與感悟,來理解作者所要表達的寓意,體會作者融入了情與理的那種意味。然而每一個學生都是不同的,他們在閱讀作品的同時,都會在腦海中“反芻式”的回味、理解、鑒賞、評價,從而建立一個屬于自己的作品感悟。體會了作者的“情”與“理”,建立了自己的“情”與“理”,然后自我探究、自我體驗,在探究與體驗中發(fā)展個人的想象能力、批判能力和思維能力。莎士比亞所說的“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就是這個道理。
總結:
生動性語文教學是素質教育改革下的必然產(chǎn)物,是教學藝術化與教學生活化的體現(xiàn),是促進學生個性化發(fā)展的必然做法。愛因斯坦曾經(jīng)說過教育是忘記所學之后剩下的東西,這“剩下的東西”就是語文的魅力。尊重學生的差異,鼓勵學生個性的發(fā)展,是語文精神中重要的內涵,語文培養(yǎng)的是學生對真善美的渴望,對理想與未來的追求,對自然和人生的感悟與關懷。
【參考文獻】
[1]曾民權.淺議論初中語文教學藝術·科海故事博覽[J].科教論壇,2010(2)
[2]閻鳳軍.試探如何營造良好的初中語文教學環(huán)境[J].學周刊B版,2010(5)
[3]蔡書彩.淺談初中語文教學生活化的嘗試[J].學周刊:B,2011(11)
(作者單位:江蘇省靖江市東興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