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引導時間狀語從句的關系詞有許多,但是筆者發(fā)現(xiàn)學生使用頻率較高的關系詞是when,而且筆者在從事英語教學的過程中還發(fā)現(xiàn)學生多數(shù)情況下將when引導的時間狀語從句放在句首。本文首先闡述了影響學生使用時間狀語從句的因素,之后對when引導的時間狀語從句的位置關系進行分析,最后筆者歸納出自己的教學啟示,希望對從事英語語法教學的老師會有所啟發(fā)。
【關鍵詞】狀語從句 語境 語法
【中圖分類號】H3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3089(2012)11-0127-02
筆者在從事英語教學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學生從初中階段一直到大學階段在學習時間狀語從句時并不難接受和掌握,而且學生也普遍認為所有的從句里面,時間狀語從句相對其它從句來講比較簡單,因為他們通常認為英語的時間狀物從句和漢語的時間狀語從句在結構上差別很小。事實上從事英語語法教學的教師在講解時間狀語從句時也很少提及二者的具體差別,因此造成學生誤認為英漢時間狀語從句無差別的這種現(xiàn)象。其實,英漢時間狀語從句存在比較明顯的區(qū)別,英語中表示時間的狀語從句多以when, while, as soon as, after等詞來引導,在句中的位置比較靈活,可以放在句子的開始、中間或者結尾。而漢語中表示時間狀語從句的主要由“當……時候”、“……之時”、“……之后”等來引導,在句中的位置相對固定,通常放在句首。筆者在教學中經常會發(fā)現(xiàn)學生傾向于將時間狀語從句放在句首,而沒有考慮到時間狀語從句位置的選擇主要是從該句子與其上下文之間的邏輯關系出發(fā)的。
一、習得英語時間狀語從句的影響因素
1.母語的影響
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從出生就受到來自親人及周圍環(huán)境的熏陶,母語的習得很容易在自然環(huán)境中完成;而外語的學習主要在課堂教學中實現(xiàn),盡管英語教學經歷了多年來的教學改革,英語教師一直努力試圖創(chuàng)造純英語環(huán)境,通過給學生創(chuàng)造一種“自然環(huán)境”達到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目的,但事實上并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學生在已經掌握母語的前提下在學習第二語言伊始,就必然會自覺或不自覺地進行兩種語言的比較。由于母語先入為主,習慣成自然,在心理上形成強勢,這會對第二語言的習得產生“遷移”作用。
我們來看下面一句中文:
他忽然吃了一驚,看見一條蛇躺在他面前。
大多數(shù)學生在翻譯時都會將看見一條蛇躺在他面前,忽然吃了一驚放在句尾,如:When he saw a snake lying ahead of him, he was startled.
事實上我們在漢譯英時,首先要抓住句子的主干,打亂時間順序,根據(jù)句子及結構的需要,跨時空地充實句子各要素,這句話應翻譯為:
He was startled when he saw a snake lying ahead of him.
2.思維模式的影響
思維是思維主體處理信息及意識的精神活動,是從社會實踐中產生的。這種精神活動的主要物質外殼和主要載體就是語言,思維離不開作為材料的語言。英漢不同民族因其歷史、文化、宗教、民俗、自然環(huán)境、地理位置不同,他們對客觀世界的認識活動,即思維模式存在著相當大的差異性,其中一個重要方面就體現(xiàn)在語言的表達形式上。漢語的思維邏輯模式是“歸納式”的,往往是先分述后總結,先具體后一般,這就使?jié)h語句子形成了先演繹后歸納的模式,句子的信息中心往往后置。而英語的邏輯思維模式是“演繹式的”,剛好與漢語相反,這就使英語句子構成了先總結后分述、先歸納后演繹的模式,句子的信息中心往往前置,因此在構建句子的邏輯順序時,學生仍按照自己語言的方式組織句子,試比較一下兩句話:
(1)當我們進入大學以后,我們不僅僅要學習課本上的知識,還要學習課本以外的知識,目的是為了將來畢業(yè)后找到一份好工作。
(2) In order to get a good job after graudation, we should not only learn the knowledge from textbooks, but also the knowledge outside the textbooks when we study in college.
以上兩句話的句子結構存在很大差別,第一句漢語中我們將時間狀語從句放在句首,先分述,最后總結出是為了找到一份好工作;第二句英語中時間狀語從句放到了句尾,而將句子的中心信息為了找到一份好工作放到了句首,時間狀語從句放到了句尾。由此可見,由于漢英兩種語言人們思維模式的不同,句子結構存在很大的差別,尤其是表達中心信息的分句在句中的位置關系是不同的,如果學生在翻譯句子時仍然按照母語的思維模式,那譯文只能是Chinglish(中式英語)。
二、對When引導的時間狀語從句的位置關系進行分析
根據(jù)韓禮德功能語法,他認為句子有主位(theme)和述位(rheme)構成。主位是語言使用者信息的出發(fā)點,述位是圍繞主位的信息展開部分。在英語中,主位占據(jù)首位置,而述位則包括其他部分。因為主位是信息的出發(fā)點,是其他部分圍繞的信息點,因此主位是顯著成分,主位部分的變化就表示信息中心的變化。在作文的某一段落,我們會盡量保持主位所涉及的食物或人物不變,以保持信息中心的不變。因此,英語中時間狀語從句的位置就成為保持信息中心的一個手段。而時間狀語從句在句中的單一位置就有可能成為保持信息中心的障礙。(劉英凱2009:191)
During his school days, he was a committee member of the class learning club for three years. He also won a number of honours at school including the “Three Goods” student award, outstanding group member etc. When his school teachers asked him to do, he can fulfill all his duties. He also took part in many organizational and social activities which helps to cultivate his ability to handle personal relationships.
這是一篇講述某人情況的段落,不難發(fā)現(xiàn)該段落中,所有的句子均由“他”而展開,從英語的語法功能來看,就是每句話的主語都是“He”,符合上面提到的主位信息理論,即一直以“he”為敘述中心和出發(fā)點。但中間卻有一句與其它句子的主謂不同(斜體部分),這句話是由When引導的時間狀語從句,作者將When引導的時間狀語從句放到了句首,和段落中的其它句子沒有保持一致,因此將句子中的時間狀語從句放到后面,主句放到前面,即和其它句子保持一致可能更有助于段落的連貫。
另外,筆者還發(fā)現(xiàn)英語教師在講授語法時大多數(shù)情況下都是以句子的形式,很少將句子放在具體的段落中去講授,也就是沒有放在具體的語境中。語境是人們在使用語言時的思維背景,離開了這種背景其語言就無意義。由于教師課上沒有向學生傳遞語境的重要性,于是學生在學習時間狀語從句翻譯或者寫作時時并沒有考慮語境的重要作用,傾向于將時間狀語從句放在句首,使得本來邏輯關系更加緊密的部分分開。這種局部不連貫的情況有兩種類型。首先由于時間狀語從句出現(xiàn)在句首,前句與該句的主句之間的邏輯關系出現(xiàn)某種程度的阻礙。
三、啟示
1.重視英漢對比教學
教師在講授時間狀語從句時要讓學生充分認識到英漢兩種結構的差別,在每一個具體問題上,如句子結構、語法范疇都盡可能用漢語的情況與英語作比較,讓學生通過比較得到更深刻的領會。據(jù)一些學者研究,學生在學習語法的初級階段,半數(shù)以上的語法錯誤都來自母語的干擾,事實上,即使課堂教學中教師并沒有語言對比這一環(huán)節(jié),學生自己也會時時進行英漢兩種語言的比較,但學生由于缺乏規(guī)律性的認識,往往流于表面的比較,如果教師能夠在課上運用對比分析法幫助學生診斷病句,指出母語干擾的病因,學生便會一目了然地發(fā)現(xiàn)病源,留下比較深刻的印象,學生在以后使用狀語從句時的錯誤重復率就會有所降低。當然我們重視英漢對比教學并不能預示第二語言學習中的所有問題,因為學生的錯誤并不全是因為母語的干擾引起的,影響英語學習的還有諸多的社會、文化和心理的因素,這方面的問題的確不能全靠對比分析來解決。但對比分析有利于促進正遷移,克服負遷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重視語境教學
英語句子各成分之間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們是相互依存的,一成分總要和其它成分發(fā)生一定的關系,這就是我們所說的語境,筆者認為有效地英語學習離不開英語教師的正確指導,更離不開學生自身在語言意識上的提高。在今后的英語語法教學中,我們不僅要涉及中英文兩者之間存在的顯著差別,如語法、詞匯等,他們之間看似區(qū)別不大的地方也需要一定的關注;其次,在英語教學中,我們要讓學生充分認識到語境的重要性,要多講述有關語境理論的知識,并要求學生在實踐中能恰當?shù)剡\用這一理論,將語法與語境結合起來,以培養(yǎng)他們的語篇意識;最后鼓勵學生在寫作時遇到時間狀語從句等類似的從句時,多變化關系詞,不能千篇一律,以提高英語寫作質量。
參考文獻:
[1]牛保義,《英漢宏觀對比研究》, 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2009
[2]羅少茜,《英語教學語法》,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
作者簡介:
李金鳳,出生年月:1976.8,性別:女,民族:漢,籍貫:天津市大港區(qū),職務:教師,職稱:講師,研究方向:英語語言文學,學歷:本科,學位: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