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扎實有效地上好第一課時,是引導學生走進文本、接受熏陶的第一步,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整體感知課文的關鍵點,是對學生進行讀寫訓練、提高語文素養(yǎng)的起始點。如何讓第一課時的初讀教學變得扎實有效呢?指導預習,奠定閱讀基礎;創(chuàng)設情境,喚起閱讀期待;讀通讀順,理清文章脈絡;整體感悟,突破閱讀難點。智慧探索,讓小學語文閱讀第一課時教學走上扎實有效的回歸之路。
【關鍵詞】閱讀教學 第一課時 有效 回歸
【中圖分類號】G623.2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3089(2012)11-0100-01
在語文教學過程中,人們習慣將學生接觸新的課文,初讀文本的教學稱為第一課時。第一課時該如何上?上到什么程度?是我工作以來一直存在的困惑。其實,第一課時在整篇課文的教學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我認為扎實有效地上好第一課時,是引導學生走進文本、接受熏陶的第一步,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整體感知課文的關鍵點,是對學生進行讀寫訓練、提高語文素養(yǎng)的起始點。正確處理好第一課時,能喚起學生學習課文的欲望,能引導學生從整體上把握課文內(nèi)容,能幫助學生打下語文知識的堅實基礎,能促進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只有有了第一課時的有效回歸,學生才能順暢地走進文本,真正與文本實現(xiàn)零距離的交流。
朱作仁教授曾提出課堂教學要三實:真實、樸實、扎實。扎實、有效讀通讀順課文并進行有效地識字,應當是第一課時的教學追求。幫助學生在掃清閱讀障礙的同時,初步了解課文主要內(nèi)容,整體感知課文要向我們傳達的心聲、文意。從這個角度來看,第一課時教學就是要解決初讀的問題。如何來認識初讀呢?
一、初讀是掌握語文基礎知識的主要途徑。學生掌握的生字絕大部分直接在初讀課文中獲得,“識字、寫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這是《課標》對識字的評價,我國小學語文教學研究元老李秉德教授曾先后兩次疾呼“以識字為重點不可輕易丟掉”。另外,第一課時也是理解詞語、積累詞語的平臺。只有理解詞語,才能使之內(nèi)化,從而達到積累的目的,也為以后的寫作打下了基礎。掌握語文基礎知識是提高語文教學質量最重要的保證。
二、初讀是聯(lián)系精讀的紐帶。每篇課文的學習要求都含“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這一條。其中“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就是第一課時的任務。只有在“正確、流利”的基礎上,精讀才能達到“有感情”。如果失去了第一課時的支撐,第二課時的“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就成了無本之木。而且只有在第一課時感知課文大意的基礎上,精讀時才能繼續(xù)感悟課文思想感情。
另外,初讀是培養(yǎng)學習習慣的良好時機,好的學習習慣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后天在社會生活中經(jīng)過反復訓練培養(yǎng)而形成的一種比較穩(wěn)定的一種習慣。養(yǎng)成勤于收集資料的習慣,便于學生了解課文背景資料,幫助學生更多地了解人物的事跡及表現(xiàn)出的思想品質,也為進一步閱讀理解、感悟課文打下了基礎。而上述習慣的養(yǎng)成主要依賴第一課時的鼓勵培養(yǎng)。除此之外,寫字習慣的培養(yǎng)更是第一課時的重點之一,寫字習慣主要是對寫字姿勢而言的。第一課時教學中,指導學生寫字的環(huán)節(jié)很重要,每次指導學生寫字,教師都要重復寫字坐姿及握筆姿勢,還有運筆方法等。反復訓練,久而久之,學生就會養(yǎng)成良好的寫字習慣,只有第一課時才能給學生提供反復練習,給老師提供反復強調的機會。
那么,如何讓第一課時的初讀教學變得扎實有效呢?本人嘗試探索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第一課時,實踐反思之后建議如下:
一、指導預習,奠定閱讀基礎
預習是求知過程的一個良好的開端,是自覺運用所學知識和能力,對一個新的認識對象預先進行了解,質疑和思考的主動求知過程。面對一篇新鮮的課文,產(chǎn)生一種求知的愿望,在這種內(nèi)動力的驅動下,主動地去研讀課文。但是對于缺乏自學能力的大部分小學生來說,要提高課堂的效率,抓好預習這一環(huán)節(jié)是至關重要的。針對高年級學生,我又為預習定了重點:重點識字學詞,落實字詞目標。第一課時的重點之一——生字教學,我將大部分放在課前的預習中完成。課堂上老師要在檢查后,對學生存在的易錯字進行分析,根據(jù)不同的生字新詞進行有重點、有取舍地巧妙教學,讓學生在輕松、活潑、有趣的氛圍中識好詞、寫好字。感受語言、積累語言、培養(yǎng)語感,扎實有效地完成識字教學目標。
二、創(chuàng)設情境,喚起閱讀期待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第一課時學生剛剛接觸新的課文,教師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要迅速吸引學生的注意,激活學生的思維,撥動學生的情感之弦,讓學生很快進入學習狀態(tài),這至關重要。為此,教師就要努力創(chuàng)設情境,在形式上吸引學生,在情感上震撼學生,在心靈上呼喚學生,從而產(chǎn)生一種強烈的閱讀期待。
三、讀通讀順,理清文章脈絡
以前,我總不注意對學生進行讀通課文的訓練,以致課文學完了仍有很多學生書讀得結結巴巴,讀通讀順都做不到,更別說感情了?,F(xiàn)在在第一課時,我會扎扎實實地落實讀通、讀準、讀順這一教學目標,有時甚至一段一段地“過”。讓學生一遍遍試讀,在讀中整體感知課文內(nèi)容。于永正老師的“書不讀熟不開講”,說的就是語文教學首先要讓學生把課文讀通順、讀正確、讀流暢?!白x通、讀準、讀順”應是第一課時教學的重點。在有效初讀后,對話交流敘說感受,理請文章脈絡,形成整體印象。
四、整體感悟,突破閱讀難點
語文教學強調從整體入手。教師在引領學生理清脈絡之后,再適時切入重點,突破難點,設置疑問,拋下話題,引導學生讀悟。然后在高潮處、疑難處、矛盾處戛然而止,留下懸念,這樣既能激起學生探究的欲望,又達到課雖下、味還在、趣仍濃、“一曲終了,余音繞梁”的目的。這既符合從整體到部分的閱讀教學規(guī)律,又使第一課時有味道,也為第二課時教學作鋪墊。
課堂教學是一個永恒的話題。它,浸潤著我們的操勞和智慧;它,鐫刻著我們的惆悵和欣喜;它,激發(fā)著我們的探索和思考。什么樣的第一課時教學是成功的?我想,如果它真的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真的讓每一個學生都讀通了課文,真的訓練了學生的寫字水平,那么我就覺得第一課時的教學就是成功的了。讓我們運用創(chuàng)造力,使第一課時有效起來,激起每一個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讓師生們的智慧火花在語文的第一課時教學中齊放異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