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數學教學中,創(chuàng)設愉悅和諧的課堂環(huán)境,有利于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有利于發(fā)揮教師的主導和學生的主體作用;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如何構建?筆者認為:可從老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生活與數學知識等方面入手。
【關鍵詞】 數學課堂;師生關系;學生參與;創(chuàng)設和諧
新課程情境下,數學課堂上依舊存在著諸多不和諧的情形,為避免發(fā)生,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層面多加嘗試:
一、關心熱愛學生、理解學生所表達的感受,善于贊賞或激勵學生,構造老師與學生的和諧關系
贊科夫說:“當教師必不可少的、甚至幾乎是最主要的品質就是熱愛學生。”只有給予學生愛,讓學生感受到愛,體會到被愛之樂,他們才會學著去愛別人。在課堂教學中,要注意禮貌用語,多使用激勵性的語言,多注意使用有幫助于營造良好課堂氣氣氛的體態(tài)語。教師與所謂“學困生”的溝通、交流對創(chuàng)設和諧、平等、民主的課堂氣氛就顯得極為重要,因而對待這些學生要有更大的耐性,對他們的發(fā)言要多一點微笑,眼神多一點信任,口中多幾句激勵的話語,如用“答的好”、“對”、“不錯”、“這樣好”、“說下去”這些使課堂氣氛緩和與產生歡樂的語言激勵他們,鼓勵他選擇比較合理、簡便的方法進行解答。對于課堂上違紀的學生,應多一些幽默風趣,少一些說教,注意批評的藝術。在一定的范圍內允許學生在所學知識的運用上犯些小錯,通過 “容錯”,不僅融洽了師生、生生之間的關系,更重要的使教學中這種平等、民主、和諧的教學環(huán)境建立起來了。
二、善于發(fā)問,想法讓學生都參與到活動中,構造學生與學生的和諧關系
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向學生發(fā)問,有意要學生回答,善于設計貫穿一條啟發(fā)性的線索,進而引發(fā)較多學生自發(fā)行為。同時,教師要積極地創(chuàng)造學生合作的機會,突顯合作學習的交往性,互動性,分享性,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團隊意識和集體觀念,使學生與學生之間建立良好的合作所伙伴關系,互相促進,共同進步,為學生成長后在社會中與他人和睦相處做準備。那么如何在課堂教學中既能讓學生拓展思維、活躍參與又避免熱情過頭、課堂失控造成課堂討論成了學生的“群言堂”“亂言堂”呢?筆者認為,應該在平時的教學中不斷給學生以暗示,我們應引導學生明白,學會傾聽別人、懂得欣賞別人是一種藝術,是一種尊重,而尊重別人就是尊重自己,從而讓學生學會“傾聽”、自覺的“傾聽”。我們可以對學生說:別的同學在敘述時,你既是師傅又是徒弟;當你做師傅這一角色時,你聽一聽,他們的表述或操作中是不是有錯誤之處;做徒弟這一角色時,你再聽一聽,他們的對話中是否有你值得學習的地方;老師要看一看誰做師傅、徒弟最棒。在教師富有啟迪意義的話語下,學生在聽的時候自然會格外認真、格外用心,因為他們都想成為老師所贊揚的“有教養(yǎng)的人”。學生的性格活潑好動,行為具有反復性,教師在課堂一旦發(fā)現學生又出現不認真傾聽別人發(fā)言的行為,還要再次用自己的目光、動作等給他們以暗示,做到宏觀調控、微觀指導,引導學生自覺傾聽,逐漸的讓“傾聽”成為學生課堂活動的常規(guī)行為。活動結束時,教師除引導學生對參與討論的同學給予評價外,還應該對傾聽者、欣賞者進行評價,讓他們覺得自己雖然沒有參與交流,但并沒有被老師和同學忘記,并沒有被擋在學習的大門之外,讓他們感受到自己對別人的關注是多么的重要,這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如果兒童不僅僅知道而且體會到教師和集體對他們的優(yōu)點既注意到了,又很贊賞的話,那么,他就會盡一切努力變得更好”。
三、準確把握教學內容,構造生活、情境與數學知識的和諧關系
從某種意義上講,數學課堂就是為熟悉生活服務的,課堂教學與數學的和諧程度決定課堂對數學的服務質量。只有課堂活起來,學生才有可能主動、生動、活潑地發(fā)展。為了讓課堂充滿了生命活力,呈現了生氣勃勃的精神狀態(tài),要關注下面兩個和諧:
1.生活與數學的和諧。數學知識源于生活,數學知識還要回歸生活。我在課堂中盡可能讓學生感到學習內容就是我們身邊的事物,就是我們身邊發(fā)生的事情,與自己息息相關。例如我在教學“利息”這一課時,課前先要求每位學生到附近銀行調查現行存款的利息,并在課堂上進行交流、匯報。由于,學生在課前做了充分的準備工作,教師在教學利息的意義、種類、利率等內容時,學生就覺得很親切。
2.情境和數學的和諧。我們知道,保加利亞醫(yī)學博士盧扎諾夫創(chuàng)立了暗示教育法,在前蘇聯(lián)、美國和加拿大都產生了巨大的反響。利用這種教學法,學生能夠在六七周時間內掌握一種新的語言,被公認創(chuàng)造了奇跡。這給我極大的觸動和啟發(fā)。我開始考慮如何用人的可暗示性,使理智和情感統(tǒng)一,有意識功能和無無意識功能統(tǒng)一,尤其是調動和挖掘大腦的無意識領域的潛能,使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不知不覺地接受信息,進一步回歸生活,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讓學生置身于逼真的問題情景中,體驗數學學習與實際生活的聯(lián)系,用所學知識解釋生活現象以及解決實際問題,使學生真正體會到學習數學的樂趣。如學習三角形后,讓學生觀察生活中哪些地方運用了三角形的穩(wěn)定性。學習了圓的知識,讓學生從數學的角度說明為什么車輪的形狀是圓的?這樣,既復習了相關知識,又解決了實際問題。
在數學教學中,創(chuàng)設愉悅和諧的課堂環(huán)境,有利于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有利于發(fā)揮教師的主導和學生的主體作用;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因此,教師首先要提高自身的素質,用自己的身心去影響孩子,用自己的激情去誘發(fā)孩子的激情,用自己的熱情感染孩子,使學生和你心心相印、協(xié)調一致,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創(chuàng)立良好的教學情境,師生在和諧的氛圍中學習,努力提高學習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