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對于運動員的文化課教學,恰當的教學方法能夠提高教學效果。傳統(tǒng)教育法的優(yōu)勢在于揭示知識脈絡,便于師生互動,增進感情。其缺點在于不利于提高教學效率、不利于學生自主學習。多媒體教學減輕教師負擔,提高聽課興趣,但是削弱了互動。由于競技體育人才培養(yǎng)的特點,在對運動員進行文化課教學時,應因材施教將兩種教學方法有機結合。
【關鍵詞】統(tǒng)教學法 多媒體教學法 運動員文化教育
長期以來運動員文化教育問題一直困擾著我國體育界。加強運動員的文化教育,對于我國競技體育水平的提高與可持續(xù)發(fā)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在教育教學中,教學方法是決定教育效果的重要因素。恰當的教學方法,不僅能使運動員學到更多知識,還能有效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促使他們由被動學習轉為主動學習。在對運動員進行文化教學的方法問題上,本文愿將傳統(tǒng)教學法和現(xiàn)代多媒體教學法做一對比,進而探討適合運動員文化教育的教學法,以求專家學者批評指正。
一、傳統(tǒng)教學法的優(yōu)缺點
傳統(tǒng)教學法在教學過程中以黑板、教具等作為媒介,教師進行板書、講授和提問,有時將教學所需模型、實物等帶到課堂親自演示。學生則通過記筆記、回答教師問題、觀看演示等方式學習和鞏固知識。傳統(tǒng)教學法在千百年的教育發(fā)展中經受住時間的考驗而未被淘汰,必然有其獨到之處。其優(yōu)點有如下幾點:
(一)便于學生隨時梳理知識脈絡,掌握重點和難點。運用傳統(tǒng)教學法授課,學生在聽講的同時,看板書、記筆記、做標注,能調動多種感官學習,強化聽課效果。學生結合自身的學習狀況和教師對重、難點的強調,對教師講授的內容做出篩選,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有利于梳理知識脈絡。
(二)教師便于掌控局面,適時與學生互動。課堂上教師可以用多種方法與學生互動,調節(jié)課堂氣氛,了解學生狀態(tài),檢驗學習效果。既能保證大多數學生對所教內容的理解,也兼顧少數學生的需求。以問答為例,教師面向全班學生提出問題,觀察學生們的表情變化、反應活躍程度,從而判斷學生對所教內容的理解程度,決定下一步教學內容,掌握教學的節(jié)奏和課堂氣氛,必要時變更原教學計劃。如果提問單個學生,可以以該生的學習水平為依據,判斷其他學生對該問題的掌握程度。
(三)課堂教學的同時對學生進行人格的熏陶。優(yōu)秀的教師通過清楚流暢的講述、精美的板書、聲情并茂的朗讀、瀟灑自如的畫圖等等,能使學生獲得美的享受。同時,教師的學養(yǎng)、品格、敬業(yè)精神,都會在授課的過程中自然流露出來,并被學生所感知。學生以自己敬佩的老師為樣板,在學習生活中養(yǎng)成誠實做人、踏實做事的良好習慣,這是比知識更重要的收獲。
當然,傳統(tǒng)教學法也有其缺點。
(一)不利于提高教學效率。傳統(tǒng)教學方法中教師需要當場進行板書,較難的實驗無法操作則需反復加以描述等等。這些都將降低課堂教學效率,事倍功半的事時有發(fā)生。
(二)不利于學生自主學習。以知識傳遞為主是傳統(tǒng)教學的特征。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方法、學習能力關注度不夠,不利于學生自主學習。
二、多媒體教學的優(yōu)缺點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多媒體在教學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目前,多采用PPT演示文稿代替板書,在課堂上播放視頻等多媒體教學手段已經被各類學校廣泛采用。網上也有海量的課件、視頻可供下載。多媒體教學以其絢麗的視覺效果博得了學生和教師的青睞。
相比傳統(tǒng)教學法,多媒體教學有顯著的優(yōu)點:
(一)減輕了教師上課時的負擔。教師在課前做好課件,上課時用電腦演示,免去了用粉筆書寫的勞累。課件不單單是板書的簡單移植,還可以隨意設計版式,附加圖片,使教學內容更加豐富,條理清晰。傳統(tǒng)教學中用來寫板書的時間可以用來講授其他內容,也可以用來復習鞏固。
(二)可更清楚地進行教學演示,教學內容容量大。可以放映視頻是多媒體教學的一個巨大優(yōu)勢。視頻可以使學生開闊視野,清楚了解事件發(fā)生的背景、經過等,也可以演示各種高難度實驗,增加學生對實驗結果的感性認識等,這些都是傳統(tǒng)板書力所不能及的。多媒體教學擺脫了原先“黑板+粉筆”的單調效果,可以用明快的色彩附加各種聲音吸引學生。
多媒體教學缺點也顯而易見:
(一)多媒體教學削弱了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在應用多媒體教學手段之后,有的教師將教學內容全部寫到課件上。上課時,教師只顧對著電腦屏幕朗讀、切換幻燈片,忽視了學生的存在;有的學生面對課件,不聽講也不記筆記,一味依靠下課后拷貝課件來理解授課內容。這兩種情況導致的后果都是課堂氣氛沉悶,缺乏情感交流。長此以往,學生難以產生向上的動力。
(二)多媒體教學不利于學生掌握課程的脈絡、重點和難點。一張幻燈片的容量,只能扼要地勾勒出幾個課程要點,切換到下一張幻燈片之后,學生往往會遺忘上一張的內容,不利于思維鏈條的連貫?;脽羝l繁切換也容易使學生手忙腳亂,摸不著頭腦。另外,一些教師在制作課件時,過多地加入聲音、動畫等元素,產生喧賓奪主的反作用,背離了采用多媒體教學的初衷。
總之以筆者的觀點,從學習內容的角度來說,多媒體的優(yōu)勢體現(xiàn)在于把握知識之間的宏觀聯(lián)系,板書和講授的功能更偏重于理解微觀知識點上;從調動學習興趣的角度來說,多媒體動靜結合適于調動整體氣氛,傳統(tǒng)教學則與教學內容和教師的人格魅力密切相關。
三、適合運動員文化課實際的教學法
競技體育人才培養(yǎng)的特殊性決定了運動員是受教育龐大群體中的一個特殊部分。與普通全日制學生相比,運動員的文化課學習呈現(xiàn)出以下特點:
(一)文化課基礎薄弱。由于競技運動員的培養(yǎng)是“十年磨一劍”,所以很多運動員很小即開始接受訓練,導致文化基礎很薄。
(二)學習時間少。為了保持良好的運動狀態(tài),運動員每天必須保證一定量(甚至是大量)的訓練,訓練后非常疲憊,學習時間自然減少;加之大多運動員天生好動,學習效率也十分低下。
(三)學習缺乏系統(tǒng)性和連貫性。運動員經常要奔赴各地參加比賽,常出現(xiàn)上課缺席現(xiàn)象。所缺課程又無法及時補上的事情也時有發(fā)生,導致知識體系零散。
有鑒于此,對運動員的文化課教學應力求短時高效,著力提高課堂教學的“含金量”,爭取讓他們將所學知識當堂理解、消化、吸收,并盡可能提升他們的學習興趣。在給運動員進行文化課教學時,教師應本著“以學生為本”的原則,根據所教授課程的內容以及兩種教學方法的各自特點因“材”施教,適合用哪種教學方法就用哪種,絕不牽強。也可以根據不同的教學目標,不同的教學過程將兩種教學方法有機結合,以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例如,在講授《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思想道德修養(yǎng)》等理論性較強的課程時,適合于運用多媒體教學法。它可以集文字、圖像、視頻等為一體,形象、直觀、大信息量地、動靜結合地進行說理和論述,這樣既開拓了學生的視野又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講授《體育繪圖》這門課程時,筆者認為更適合于傳統(tǒng)教學法。因為此課程的特點偏重于教師講解,學生練習與實踐。教師邊講授邊板書(畫圖),學生需隨之練習與鞏固,而不適合于多媒體不停切換的方式;又如在講授《足球裁判法》等相關裁判法課程時,筆者認為教授相關場地部分時,運用傳統(tǒng)教學法邊講邊畫學生邊鞏固;在講授具體裁判條例時,應運用多媒體鏈接典型比賽實例,教師講解學生觀看,必要時可反復播放與觀看,以便加深理解;在課程結束前,還需讓學生執(zhí)法幾場比賽,將所學的知識加以應用。所以要講好這樣的課程不僅需要傳統(tǒng)教學法與多媒體教學法相結合,還需要學生實際操作與實踐。
綜上所述,教育技術無論怎樣發(fā)展,教師所扮演的角色始終是知識的傳授者,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無論上什么課程,教師都應根據課程的內容與特點,根據所要達到的教學目標,根據所教學生的特點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尤其在給運動員這一特殊群體進行文化課教學時,更應將經受千百年考驗的傳統(tǒng)教學法與信息時代的產物多媒體教學法有機地結合,更好地為教學服務,更好地為運動員文化教學服務。
【參考文獻】
[1]錢聰,李迎春. 論課堂教學中板書的作用. 新西部,2010(12).
[2]何楠. 論多媒體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 黑龍江高教研究,2006(01).
[3]徐曉颯. 多媒體教學與傳統(tǒng)教學之辨[J]. 河南職業(yè)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