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復習課是教師幫助學生復習、鞏固已學知識,建立知識間的聯(lián)系,使知識系統(tǒng)化,條理化,以提高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一種課型。它不是加了練習的新授課,更不是單純的練習課,而是師生復習相關語言項目,共同查漏補缺、提高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有效平臺。本文根據小學生的心理特征和語言認知規(guī)律,結合教學實際對復習課各個環(huán)節(jié)的教學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復習 鞏固 發(fā)展
復習課作為英語課堂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種課型,它不僅能幫助學生對已學過的語言材料進行整理和鞏固,而且可以使所學知識得到深化和提高。復習中教師要幫助學生復習、鞏固已學知識,建立知識間的聯(lián)系,使知識系統(tǒng)化,條理化,讓學生通過教學活動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通過完成話題范圍內設定的“任務”,對所學話題、所學內容進行歸納總結和練習,以鞏固和發(fā)展所學的知識,進一步提高英語技能,從而達到培養(yǎng)“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目的。復習課的目標是復習相關語言項目,查漏補缺,發(fā)展語言運用能力。它在教學基礎、教學內容和知識運用上都區(qū)別于與新授課。所以,教師在備課時,要注意尋找或根據教學內容自創(chuàng)一條主線將各個零散的教學內容串聯(lián)起來,并且根據學生需要設計一些新穎的練習和活動,讓學生去用語言開展真實的語言表達和交流,并獲得一定的提升。另外,教師也可以根據教學內容,依據主題,整合與主題相關的語言知識,以提高學生對各單元知識的認知,體現(xiàn)語言學習的循環(huán)性。
那么,落實到平時的教學實際,課改下的我們該如何去上復習課呢?教學的每個環(huán)節(jié)又該注意些什么呢?
一、回憶復現(xiàn),明確目標
復習課有很多種,可以是整個單元內容的復習,可以是某個話題功能的復習,也可以是某個語言知識點的復習。在回憶復現(xiàn)這一環(huán)節(jié)里,教師可設置貼近生活的情境,或用語言巧妙引導,幫助學生回憶所學內容,明確本節(jié)課的復習目標,對復習內容進行整理和組合,為提出新的任務進行鋪墊和做準備。值得注意的是,教師在確定教學目標時要遵循“源于教材,高于教材”的準則,既要尊重教材,以教材為基準,又要在原有基礎上有所提升。同時,也要關注學生狀態(tài)的不同,做到有的放矢。要面向全體學生,給學生留下思維的時間和空間,要把思維的過程還給學生,給學生思考問題的時間,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復習過程。使“不同的人在復習中得到不同的發(fā)展”,幫助學困生,使每一個學生在復習中都有提升。
另外,教師在這一環(huán)節(jié)要幫助學生掌握回憶理解的方法技巧,加強學法指導的滲透,讓學生在牢記知識點的同時,形成語言分析運用的能力。
二、課堂檢測,整合強化
課堂檢測是完成課堂教學任務和達到教學目的的重要途徑,是在幫助學生對已學語言知識進行回顧后的檢測,目的是準確反映學生對前面知識的掌握情況,為下一步課堂教學以及有針對性進行補充糾正,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而服務。
因此,檢測內容要目的明確,要有針對性,量要適當,形式要多樣(可以是師生口頭的問答,也可是學生對所教內容的復述,或是根據復習內容制訂的情景表演或是筆頭的練習等等)。要注意面向全體學生,給學生留下思維的時間和空間,要把思維的過程還給學生,給學生思考問題的時間,要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復習過程,促使學生由語言形式向交際運用過渡。
三、小組合作,互動交流
復習課不是新授課,不是課本內容的再重復。教師要充分利用情景教學,促進小學生的記憶,啟發(fā)思維,在充分利用直觀教具進行教學的基礎上盡量創(chuàng)設一些必要的模擬情景,使教學形象化。針對重要的復習內容要精講。精講是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和課本中出現(xiàn)的重點、難點進行答疑、總結和歸納,突出重點。同時教師在復習知識點,講知識結構、講關鍵、講規(guī)律、講方法的同時,也注意不要讓學生當觀眾,要面向全體學生設計教學活動,要最大限度地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教學中去,讓學生找到知識的聯(lián)系,形成知識網絡,這就是在精講的基礎上進行精練。而要真正做到優(yōu)化學生的學習過程,教師還必須精心選擇和設計符合教學內容的活動,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訓練,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避免學生做無用功。要讓學生的書本語言向真實信息過渡。
四、指導歸納,加深理解
復習課,重要的不是教師講,而是教師導,是指導學生對知識進行歸納整理。在這一環(huán)節(jié),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力求做到知識讓學生梳理,規(guī)律讓學生尋找,錯誤讓學生辨析。
提倡在教師引導下,讓學生在前一環(huán)節(jié)交流互動的基礎上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發(fā)現(xiàn)規(guī)律(如單詞復數形式的構成,或是某個時態(tài)的結構構成等),發(fā)現(xiàn)知識之間不斷產生的新的連接,在教師的指點下加以歸納、整理和總結。值得注意的是,歸納并不意味單純講解語法,關鍵在于突出方法的指導,對重、難點部分,關鍵處加以指導、點撥,加深學生理解,引領他們梳理、歸納、小結所學的內容。形式可以是學生自己或小組整理所學內容,形成體系,如表格等;也可以設計一系列情境,讓其在具體的情境中解決問題。
教學中教師在進行點撥指導時,要不失時機地對學生進行激勵性評價,充分調動學生的情緒,調動其積極性和主動性。
五、查漏補缺,反饋練習
教師要切實根據當堂課復習的重點內容(可以是話題,也可以是語法結構)安排設計針對性的練習,突出實效性。要讓前面新授課上的聽說領先向讀寫結合過渡。
練習可以是口頭的語言操練,也可以是筆頭的設計活動,讓學生在聽、說、讀、寫、玩、演、視、聽、唱等活動中“做事情”和進行綜合性的、活用性的活動,加強運用英語體驗。練習難度要有梯度,要因人而異,分為基礎練習,拓展或提高練習。既要考慮全班又要注重個體差異,做到基礎部分全班過關,學優(yōu)生在此基礎上另有一定層次的拓展和升華。練習是鞏固拓展知識的有效手段,但要講究練的形式、練的實效。有針對性的練習,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毫無重點、表面花哨的練習,卻只能事倍功半。
六、拓展提高,綜合運用
復習課的功能要著眼于“提高運用能力”上,不僅要突出練習的綜合性和靈活性,更要突出其發(fā)展性,要幫助學生重溫學過的知識,強化技能,更重要的是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體現(xiàn)提高、發(fā)展。因此,此環(huán)節(jié)不是上一環(huán)節(jié)的復制。所以要向外延伸拓展,發(fā)展學生思維,加強創(chuàng)新意識的培養(yǎng)。教師要注意拓展運用是在替換練習的基礎上進一步放松控制,讓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把單項的語言技能提高到應用英語進行交流信息的能力,達到學用結合、活用語言的目標。真正做到記憶背誦向思維表達過渡。
結束語
復習課不是對所學知識的簡單重復,而是學生對所學知識的一種更高層次的學習,是通過教學活動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是根據復習內容,學生的知識現(xiàn)狀、知識復習的育人價值進行綜合性設計,使“每一個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發(fā)展”。復習時教師應始終以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發(fā)展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為根本目的。同時為激發(fā)和保持學生持續(xù)的學習積極性,過程中也要注重學生參與評價,在評價學生學習時,應讓學生開展自評和互評,而不僅僅局限于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因此,教師應努力為學生提供一個自由發(fā)展的舞臺,把提問的權利還給學生,把展示的空間讓給學生,把評價的機會交給學生,讓他們在自我評價中學會自我肯定、自我反思,從而真正促進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