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宏兵
【摘要】《新課標》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yīng)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chuàng)設(shè)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遵循學生的身心發(fā)展和語文學習的規(guī)律,選擇教學策略?!边@就表明課堂是兒童生長的沃土,課堂是為兒童成長服務(wù)的。
【關(guān)鍵詞】回歸;兒童課堂;教學心得
【中圖分類號】 G623.15【文獻標識碼】A
大家都知道,長期以來,教師憑借個人的知識、能力和態(tài)度從事教學。在實際操作中,教學的實效是依賴對文本的解讀。但這種解讀多數(shù)停留在理性的層面上,為內(nèi)容而解讀;或為完成教學任務(wù)而解讀。這種隨意性與個性努力的需求,淡化了對課堂主體——兒童的關(guān)注。伴隨著課改的深入,我的教學觀念也逐漸明晰:回歸,回歸語文教學的源點:兒童與生活。這個回歸不是簡單的返回,是一種揚棄后的回歸,是對課改觀念的一種升華?!缎∷墒笳一ㄉ肥痉墩n的經(jīng)歷讓我對兒童產(chǎn)生了敬畏之感。
接到通知,我要為全校的年輕教師上一堂示范課,課題是《小松鼠找花生果》。我們都知道這是一篇科普童話,借小松鼠找花生這件事間接告訴學生花生是在地下結(jié)果這一常識。課文采用科學言語的形式,寓常識于生動形象的故事之中,語言活潑淺顯,符合兒童特點。課文以小松鼠找花生果為線索:花生開花了,小松鼠想摘花生果過冬——小松鼠始終沒見一個花生果,小松鼠懷疑花生果被人摘走了——蚯蚓告訴小松鼠花生果全在泥土里。查閱資料之后,我當初覺得故事通俗易懂,不難理解。重點應(yīng)放在揭示花生結(jié)果的科學道理上:為什么開花在地面上,而果實卻在泥土里?于是根據(jù)重難點我設(shè)計了教案。然而在課堂實踐中,孩子們就是讀不出味兒出來,我很著急,但又不知問題出在哪里?于是到最后只是勉強將文章讀過(不到位)。在揭示科學道理時,為了便于學生理解,我做了精彩的課件演示,哪知在看完之后進行交流時,不少孩子一頭霧水。就是說不清楚花生生長的過程。
課后,我反思許久未有所得,便再次將案頭的《新課標》翻開看。一段話引起了我的思考:“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yīng)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yīng)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标P(guān)注學生的學情,重視學生的需求,為學生的進步,教學的根本目的在于學生的有效學習和良性發(fā)展。因此,雖然我們強調(diào)教學文本的解讀,但并不意味著我們可以隨意解讀,也并非所有的解讀成果都可以用于教學。站在兒童需求的角度才是最好的,對教學文本的解讀必須以學生現(xiàn)有的知識經(jīng)驗和認知水平為基礎(chǔ),以語文課程的培養(yǎng)目標為方向,掌握適度原則,實施有效教學。
晚上,在這一理念的指引下,我站在兒童成長需求與生活體驗的角度對《小松鼠找花生果》進行了重新解讀:文中的小松鼠不正是我們眼前的天真活潑,懂事的孩子嗎?小松鼠的心理情感變化與孩子的生活情感是一致的。所以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與小松鼠一道享受找花生果的樂趣是本課的重點,孩子們喜歡小動物,喜歡親近它們,所以孩子們很容易進入角色。所以,教學時緊抓小松鼠找花生果:由花生開花了(好奇)——想摘花生果過冬(高興)——每天看著,沒有見到一個花生果(著急)——花生果長在泥土里(驚喜)為線索,配以兩幅圖,讓孩子們在熟讀課文的基礎(chǔ)上想象這一過程中小松鼠的動作、表情、語言,引發(fā)孩子們豐富的想象,品味文本的趣味性。這樣的文本解讀產(chǎn)生了這樣的課堂:
師:小松鼠問什么?怎樣問的?
生:這是什么?
師:怎樣問的?
生1:有禮貌地問。(生讀)
生2:好奇地問。(生讀)
師:對呀!看到這么美的東西又不知道是什么,難道不好奇嗎?
……
師:什么,花生,你們聽到花生會想到什么?
生1:花生糖。
生2:花生油。
生3:油炸花生。
生4:煮花生。
……
師:那么,小松鼠想什么呢?誰能劃出來。
生:他想,等花生結(jié)了果,我就去摘下來,留著冬天吃。
師:為什么?
生:有備無患,還可以幫爸爸媽媽做點事!
師:多懂事的孩子呀!誰能去掉“他想,”再讀讀。
師:此時,他的腦袋里裝滿了什么?
生:花生!
師:摘這么多花生回去,你還會想到什么?
生1:怎么吃?
生2:爸媽一定會夸我!
師:夸你什么呢?
生:夸我是個好孩子!
師:有這么多的花生,還有家人的夸獎,可能還有小伙伴的羨慕,你的心里會有什么感覺?
生:高興!
師:那就讀出來吧!
鑒于本課的特點,再結(jié)合本單元的編者編排的意圖,我努力在第一課時熟讀的基礎(chǔ)之上,將語言文字還原成像,將孩子們的生活體驗與文本有機結(jié)合,在觀察與想象中走入小松鼠的場境之中,將小松鼠好問、愛幻想的形象呈現(xiàn)在孩子們的面前。言語之間,他們不是在回答問題,而是在與大家分享生活的樂趣,孩子們想到好吃的花生食品、松鼠想到過冬的糧食,兩者之間產(chǎn)生碰撞,碰撞出生活的樂趣,同時也找到一位可愛的伙伴。
相信學生、尊重學生,才能幫助學生。教師在解讀教學文本時,要盡量走到學生中間去,了解他們的所思所想,傾聽他們的心聲。唯有如此,我們的文本解讀才能有的放矢,閱讀教學才能服務(wù)學生的閱讀需求、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真正有助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和發(fā)展,進而獲得課堂學習的幸福感。
(責任編輯: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