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震前
【摘要】在八年級語文下冊小說單元中,有兩個典型人物令人過目不忘,一是魯迅筆下的孔乙己,一是契訶夫筆下的奧楚蔑洛夫。這兩個人,所處國度不同、社會環(huán)境不同,自身個性也不相同,但通過對比閱讀可以發(fā)現(xiàn),這兩個人其實都是時代的沉淪者,社會背景在他們身上打下了深刻的烙印,讓他們各自上演了一出悲喜劇。本文就將集中討論這兩篇課文中的人物,讓學生體會出課文在塑造典型人物方面使用的方法,從而挖掘作品的深刻內(nèi)涵。
【關(guān)鍵詞】孔乙己;奧楚蔑洛夫;沉淪;比較
【中圖分類號】G633.1 【文獻標識碼】A
在八下語文小說單元中,有兩個典型人物,一是魯迅筆下的孔乙己,一是契訶夫筆下的奧楚蔑洛夫。這兩個人,所處國度不同、社會環(huán)境不同,自身個性也不相同,但通過對比閱讀可以發(fā)現(xiàn),社會背景在他們身上打下了深刻烙印,讓他們各自上演了一出悲喜劇,其實都是時代的沉淪者。
一、兩個人物的鮮明特征
魯迅筆下的孔乙己和契訶夫筆下的奧楚蔑洛夫,在多如繁星的文學形象里,是兩個非常鮮明的人物,這種鮮明,不是因為他們的相貌有多么突出,而是他們以獨特的做派,為自己貼上了一個標簽,讓人過目不忘。
(一)兩個人物的身份對比
1.孔乙己的文人身份
孔乙己是一個典型的舊時代文人,迂腐之氣隨時在他的身上散發(fā)出來,但凡對人說話,他總是滿口的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他雖然窮困潦倒,卻始終放不下讀書人的臭架子,看不起窮苦人。在他身上,看不到知識分子的儒雅和進步,而只有舊式文人的蒼白無力和迂腐死板。
2.奧楚蔑洛夫的警官身份
奧楚蔑洛夫是一個警官,從他對下屬、對百姓的態(tài)度上,能看出他是一個專橫跋扈、作威作福的人,但從他對達官貴人甚至對狗主人的猜想上,又明顯暴露出他的阿諛奉承和卑劣無恥。在他身上,看不到一個警官的正直和公平,而只是一個走狗奴才的丑惡與荒唐。
(二)兩個人物的個性對比
1.孔乙己的不變
作為一個熱衷科舉卻屢考不中的讀書人,孔乙己在多年追逐科舉的道路上,如同范進一樣,變得麻木不仁。他不肯面對現(xiàn)實,不肯從舊制度中掙脫出來解放自己,在戀舊的模式中,他已經(jīng)把自己變成了一個舊時代的道具,一個無法融入社會、融入民眾的可憐蟲,因此注定了他悲劇的命運。
2.奧楚蔑洛夫的善變
作為一個警官,對狗主人的猜測不斷變化,他的態(tài)度就隨之變化。在他看來,狗咬不咬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狗的主人是誰。他們唯一擅長的就是見風使舵,反復無常,誰的地位高,誰的權(quán)勢大,誰的話就是標準,就是真理,趨炎附勢是他們的本性,投機善變是他們的專長。因此,奧楚蔑洛夫就是沙皇專制制度訓練出來的一條走狗。魯迅有一句話用來形容這種“走狗”最恰當不過:“它遇見所有的闊人都馴良,遇見所有的窮人都狂吠。”(《“喪家的”“資本家的乏走狗”》)
二、塑造這兩個典型人物的手法
(一)通過不同的環(huán)境背景塑造人物
在小說《孔乙己》中,小酒館是孔乙己主要的活動場所,孔乙己給酒館伙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時也被酒館里其他的人取笑著,談?wù)撝?。在這個環(huán)境里,他本來作為弱者,應(yīng)該是被同情,被憐憫的,但恰好相反,沒有人同情他,在所有人眼里,他都是可笑的,是被當作笑柄和談資的。這樣的環(huán)境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孔乙己的為人和特性。
在小說《變色龍》中,廣場是奧楚蔑洛夫出現(xiàn)的唯一場合,廣場上同樣人來人往,對于奧楚蔑洛夫的判案,也不乏大量圍觀的人。但就是在這樣眾目睽睽之下,奧楚蔑洛夫仍然可以置法律于不顧,沒有出現(xiàn)的狗的主人是決定他判案態(tài)度的唯一依據(jù),而出場的任何人,都不被他放在眼里。他當著所有人的面,對這條闖禍的小狗或罵或贊,對被咬的人或簡單安撫或嚴厲指責。一個在眾人面前如此不加掩飾地溜須拍馬、媚上欺下的人,其卑劣可恥的程度可見一斑。
(二)通過個性化的語言塑造人物
孔乙己的經(jīng)典語錄是:“竊書不能算偷……竊書!……讀書人的事,能算偷么?”他的另一句經(jīng)典語錄是“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雖然已經(jīng)窮酸得不像樣子,但他仍然時時處處以讀書人自居,這明顯是封建科舉制度對他的毒害,更是他自己的不覺悟。
奧楚蔑洛夫的語言也很有特色,他善變的個性主要就從語言上體現(xiàn)出來,當巡警說,這條闖禍的小狗不是將軍家的時,他趕緊表態(tài)說:“將軍家里都是些名貴的、純種的狗,這條狗呢,鬼才知道是什么玩意兒!毛色既不好,模樣又不中看,完全是個下賤胚子?!倍攺N師證實這是將軍哥哥家的狗時,他馬上又改了口氣,說:“這小狗還不賴,怪伶俐的,一口就咬破了這家伙的手指頭……好一條小狗……”同樣的一條狗,在他的嘴里,一會兒是名貴的,一會又是下賤的。語言的來回變化,瞬間就讓我們領(lǐng)教了這條走狗的見風使舵和奴性十足。
(三)通過外貌和衣著塑造人物
對孔乙己外貌的描寫,是塑造這個人物的關(guān)鍵。他穿的雖然是長衫,但是又臟又破,這身打扮,與乞丐幾乎沒有太大差別,到后來,他臉上黑而且瘦,已經(jīng)不成樣子,穿一件破夾襖,盤著兩腿,下面墊一個蒲包,用草繩在肩上掛住。這樣的打扮,活脫脫就是一個寒磣的乞丐。所以,與其說孔乙己是一個知識分子,不如說他是在乞丐堆里假清高。這種清高,不僅不會讓人高看他,反而把他一步步拖入悲劇。
對奧楚蔑洛夫的塑造,也少不了他的那件軍大衣。在街上巡查時,他大搖大擺地穿著軍大衣,借以顯示自己的權(quán)威,也可以把別人滿篩子的醋栗沒收;等到因為小狗咬人而判案時,他則把大衣脫下,再穿上,再裹緊,不斷用大衣做文章,大衣變成了他的道具,他用大衣掩飾自己真實的心理,也借機完成一次次變色的過程。這樣的人,就是一個典型的披著軍大衣的奴才,一條善變的狗。他的善變,讓我們瞬間讀懂了什么叫趨炎附勢,什么叫媚上欺下。
參考文獻
[1] 李英姿.從套中人與孔乙己看契訶夫與魯迅[J]. 遼寧師專學報,2006.
[2] 李何林.魯迅論[M]. 上海:上海北新書局,1956年.
(責任編輯:龍大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