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勇,袁 晟
(江西省人民醫(yī)院病理科,江西 南昌 330006)
標準化是組織病理學實驗室建設和發(fā)展的方向之一[1],也是病理科質(zhì)量控制的重要組成部分,而標準化的主要內(nèi)容是技術(shù)的標準化,蘇木精-伊紅(HE)染色方法是病理科最常用的染色方法,被稱為常規(guī)染色方法,所以,HE染色的標準化更是病理科質(zhì)控的重中之重。組織芯片(組織微陣列)一般是指將數(shù)十至上千個小組織整齊地排放在一張載玻片上而制成的組織切片[2]。我們采用組織芯片技術(shù)制作了人體不同正常組織和不同腫瘤組織的組織芯片,分組進行了HE染色實驗,旨在不同類型的組織中找到一個標準的染色程序。
1.1 材料 從我院病理科2010年送檢新鮮標本中收集不同病理組織60例制作組織芯片,其中淋巴組織、胃腸腺上皮、皮膚鱗狀上皮、皮下結(jié)締組織、骨骼肌組織、子宮平滑肌組織、肝臟組織、乳腺組織、肺組織、胰腺組織各3例;淋巴腫瘤組織、胃腸腫瘤組織、皮膚鱗狀上皮腫瘤組織、肺腫瘤組織、乳腺腫瘤組織、肝臟腫瘤組織、子宮平滑肌腫瘤組織、骨骼肌腫瘤組織,胰腺腫瘤組織、甲狀腺腫瘤組織各3例。所有標本均按中華醫(yī)學會編著的《臨床技術(shù)操作規(guī)范—病理學分冊》的要求進行組織前處理。Mayer蘇木素染色液、伊紅Y染色液均購自貝索公司。
1.2 組織芯片制作 組織芯片制作:將熔化石蠟(加入等量的蜂蠟)制作4.0cm×2.0cm×1.0cm大小的空白蠟塊,設計10×6點組織列陣,用打孔機制成模塊。將原蠟塊放在45℃溫箱中烘5-10min,然后,用打孔針從組織塊選定部位逐個取出組織芯,組織芯直徑2mm,將組織芯放入預先設計的陣列模塊中,排布成組織芯片。最后,將制成的組織芯片面朝下放在銅板上,于55℃放置30min,輕壓模塊使組織芯在模塊中排平。對組織芯片蠟塊切片,切下的組織平整地粘貼于載玻片上。
1.3 方法 將HE染色中的幾個關(guān)鍵步驟進行分組染色:①其中烤片溫度分成5組:A:65℃ 30h、B:70℃ 30min、C:75℃ 30min、D:80℃ 20min,E:85℃15min。②Mayer蘇木素染色分成3組:Ⅰ:2min、Ⅱ:4min、Ⅲ:6min。③伊紅Y染色分成3組:a組:2min、b組:3min、c組 4min。 進行交叉分組染色。
2.1 60例人體不同組織和腫瘤組織的組織芯片,每張組織芯片上60個樣品,排列整齊,外形為圓形或類圓形,較少的皺折和掉片現(xiàn)象(圖1)。
2.2 五個烤片組中,C、D、E三組切片的細胞、組織不夠清晰,染色色彩不鮮艷,A、B兩組細胞組織清晰,染色色彩鮮艷,但A組有少許組織掉片。
2.3 Mayer蘇木素染色的三個染色組:I組切片,染色稍淡,對于一些皮下結(jié)締組織、平滑肌組織的細胞核顯示不夠清楚,II組切片顯示各類組織中的細胞核清晰,核膜、染色質(zhì)清晰可見,胞漿紅色鮮艷,未見蘇木素染色;III組切片染色過深,某些淋巴組織、大部分腫瘤組織的細胞核核膜、染色質(zhì)顯示不清晰。
圖1 組織芯片排列整齊,外形為圓形或類圓形(HE染色×100)
2.4 伊紅Y染色組:a組切片:伊紅染色稍淡,顏色不夠鮮艷。一些纖維結(jié)締組織染色過淺;b組切片:伊紅染色深淺適中,顏色清晰艷麗,顏色層次分明,與藍色的細胞核對比突出。c組切片:染色稍深,顏色層次不分明,部分細胞核有伊紅著色至細胞核呈紫藍色,與細胞核對比不突出。
2.5 本實驗顯示,用70℃烤片30min,蘇木素染色4min,伊紅染色3min的實驗組進行HE染色效果最佳,組織結(jié)構(gòu)清楚,細胞核蘇木素染色呈藍色,核膜、染色質(zhì)清晰可辨,胞漿伊紅染色層次分明,顏色鮮艷(圖 2)。
圖2 細胞核清晰,核膜、染色質(zhì)清晰可見,胞漿層次分明,顏色鮮艷(HE染色×400)
組織芯片技術(shù)原理:組織芯片是通過組織芯片制作機細針打孔的方法,從眾多的組織蠟塊(供體蠟塊)中采集到數(shù)十至上千的圓柱形小組織(組織芯),并將其整齊排放到另一個空白蠟塊(受體蠟塊)中而制成組織芯片蠟塊。然后,對組織芯片蠟塊進行切片,再將切片轉(zhuǎn)移到載玻片上制成組織芯片。組織芯片的特點是:體積小,信息含量大,一次性實驗即可獲大量結(jié)果。組織芯片可做HE染色、特殊染色、免疫組織化學染色、DNA和RNA原位分子雜交、熒光原位雜交。組織芯片蠟塊可做100~200張連續(xù)切片。這樣用同一套組織芯片即可迅速地對上百種生物分子標記 (如抗原、DNA和RNA)進行分析、檢測,因而倍受組織病理學家的重視[3]。1998年Kononen等[4]首次采用組織芯片技術(shù)將645例乳腺癌組織固定于載體上,同時進行多種基因的檢測,結(jié)果發(fā)現(xiàn)erbB-2和myc表達在雌激素受體(ER)陰性者明顯高于ER陽性者,p53陽性者明顯高于p53陰性者,而CCND1基因則與p53、ER、erbB-2表達無明顯關(guān)系。從此,眾多學者開始對組織芯片技術(shù)進行研究,組織芯片技術(shù)不斷發(fā)展和完善,其應用也愈來愈廣泛[5,6]。
我們制作了60例人體不同組織和腫瘤組織的組織芯片,僅用幾張芯片即完成了全部實驗,極大節(jié)約了研究經(jīng)費和降低了勞動量,因此,應用組織芯片大規(guī)模高效檢測臨床組織樣本是可行的,組織芯片技術(shù)與傳統(tǒng)的病理學技術(shù)方法相比,具有快速、方便、經(jīng)濟、準確的特點,其應用前景廣闊。
HE染色方法的建立已有一百多年歷史,其技術(shù)雖已很成熟,但由于不同組織內(nèi)所含的成分不同,導致組織與玻片的粘附力不同;蘇木素和伊紅對不同組織的染色力也有一定的不同,所以不同的組織所需要的烤片時間、染色時間理論上也是不同的,并且,因為HE染色是一種多步驟、多因素決定的實驗方法,無論是手工還是機器操作,都存在著許多影響因素,甚至會出現(xiàn)不理想的染色結(jié)果,從而導致誤判和誤診[7]。在日常工作中,我們不可能對每一組織單獨染色,只能找出一個相對適合的染色程序,本實驗顯示,用70℃烤片30min,蘇木素染色4min,伊紅染色3min比較合適于大部分組織的染色,可作為病理實驗室質(zhì)量控制的標準程序進行批量染色。此外,現(xiàn)在國內(nèi)病理科用得比較多的Harrys蘇木素是退行性染色,需要用0.5%鹽酸酒精分化,而分化是比較難控制的一個步驟,不利于進行質(zhì)量控制,我們推薦使用Mayer蘇木素進行核的染色,因為Mayer蘇木素是進行性染色,不需要分化,有利于設定標準化染色程序而進行質(zhì)量控制。
[1]馬恒輝,周曉軍,陳國璋.淺淡組織病理學實驗室的標準化[J].診斷病理學雜志,2002,6:374.
[2]劉 勇,戴艷枝,袁 晟.采用組織芯片技術(shù)檢測乳腺癌中泛素、S期激酶相關(guān)蛋白2、細胞周期調(diào)控因子p27的表達[J].中華外科雜志,2004,5:309-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