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樹琴
(伊犁師范學院,新疆 伊寧 835000)
虛詞的研究是漢語語法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其重要性,首先是由虛詞在語言中的重要地位決定的。漢語虛詞是對于實詞而言的,從數(shù)量上來看,虛詞要比實詞少很多,一般包括五大類:副詞、介詞、連詞、助詞、語氣詞。(關于副詞究竟是不是虛詞,語法界仍有一些爭議,本文在此不做評說,按照一般規(guī)則采用副詞為虛詞的說法。)據(jù)北京一所高校教師對外國留學生漢語虛詞學習情況的調(diào)查顯示,學習者在一個學期的作文和練習中出現(xiàn)了1464個有語法錯誤的病句,其中由于虛詞使用不當而造成的病句高達952個,占65℅。這一情況告訴我們,對母語非漢語的學生,要學好漢語,就必須學好漢語虛詞。這一情況也告訴我們,在漢語教學中,必須重視漢語虛詞教學。
虛詞在漢語中發(fā)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漢語就其語法來說,是屬于分析型,它“缺少嚴格意義上的形態(tài)變化”(陸儉明:《虛詞散論》)。漢語既沒有俄語、法語、英語里那種屈折變化,也沒有日語、朝鮮語、蒙古語、土耳其語諸語言里那種粘附形式,因此,虛詞在漢語中既擔負著更為繁重的語法任務,又起著更為重要的語法作用。
對學習者使用虛詞的偏誤現(xiàn)象進行分析,可以幫助我們從教與學兩方面找到解決問題的切入點,并逐層深入,幫助少數(shù)民族學生進一步了解、掌握漢語虛詞,使他們在說話、寫作中能夠恰當?shù)剡\用漢語虛詞。
首先是母語的負遷移。遷移,最初屬于心理學術語,是指學習者將已有知識與經(jīng)驗運用于學習新知識的一種過程。遷移可分為正遷移和負遷移,如果舊知識能夠促進新知識的學習就是正遷移;反之,如果舊知識經(jīng)驗阻礙了新知識的學習,就是負遷移,即干擾。由于受宗教信仰、風俗習慣、語言文化、個性差異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少數(shù)民族學習者在學習第二語言中自覺抑或不自覺地將母語的知識遷移到目的語的學習中,漢語虛詞的學習亦不例外,也受到了母語遷移的影響。但是維吾爾語是黏著語,缺乏虛詞,因而語言間的不對應性就在學習者第二語言學習過程中顯現(xiàn)出來了。正是這種不對應性使得學習者在學習漢語虛詞的過程中頻頻出現(xiàn)偏誤。
第一,教材教學問題。現(xiàn)行的虛詞教學主要有兩種形式:一種是分散式教學,即漢語教材(主要是初級教材)中出現(xiàn)什么虛詞就學什么。這種學習方法往往只顧及個別虛詞,對于虛詞整體之間的關系,語法作用的異同缺少關注,因此學生易犯以偏概全的錯誤。另一種形式是集中式教學,即在高中階段把虛詞作為漢語語法課一個組成部分系統(tǒng)地進行教學。這種教學方法能大大彌補“散兵游勇”式學習方法造成的缺乏系統(tǒng)性缺憾,但有時難免又流于形式,缺少實際操作得來的經(jīng)驗。兩種教學形式在語言學習的不同階段有其各自不同的作用,它們各有長短,互為補充。因此,有無必要把虛詞教學從中離析出來,給它以獨立位置,成為對少數(shù)民族學生漢語學習過程中一門單獨的課程,值得探討和實踐。
第二,各家對虛詞的認識有同有異,對虛詞的具體劃分雖然同點大于異點,然而分歧還是存在的。這不但對虛詞的系統(tǒng)研究不利,特別是,給少數(shù)民族學生漢語教學帶來了困難。
第三,缺乏工具書。對于虛詞的研究,不應局限于下定義,立標準,談規(guī)矩,定規(guī)章,還應該用相當?shù)牧鈱γ總€虛詞進行具體的分析、釋例、比較,直到編出較詳盡的詞典。如北大中文系的《現(xiàn)代漢語虛詞例釋》、景士俊《現(xiàn)代漢語虛詞》等在這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但總的來說,這方面的工作還做得不夠。
任何虛詞都有意義和用法兩個方面。虛詞表示的是語法意義,叫人難以捉摸,少數(shù)民族學生要理解漢語虛詞的意義會有些困難。但是對他們來說,更難于學習和掌握的是虛詞的用法,因而在使用上拿不準,易出現(xiàn)問題。一個虛詞什么時候該用它,什么時候不該用它;使用它時需要什么條件與限制,這不是簡單的語法問題,更多涉及的是語言習慣的問題。內(nèi)中雖有規(guī)律可循,但不是一下子能把握住的,得通過對大量例句的比較分析才能總結得到。況且,虛詞的個性很強,虛詞詞類所揭示的特點,對于了解該類內(nèi)各個虛詞的用法是遠遠不夠的。同一類中的各個虛詞的具體用法可以差別很大。對一個虛詞的用法做出全面而詳細的總結就已絕非易事,對眾多的虛詞一一做出歸納總結就更加艱巨。因此,在教學中摸索總結學生的虛詞偏誤集中點,更有利于虛詞教學的研究。
(1)我(%%)買買提一起(%%)照相館照了相。 (跟)、(在)
[17] Michael McDevitt, “The South China Sea: Assessing U.S. Policy,” American Foreign Policy Interests, Vol. 37, No. 1 (2015), pp. 23-30.
(2)我讓他給我(%%)漢語語法講一講。 (把)
以上句子出現(xiàn)偏誤的原因是屬于介詞“在”的缺失,此類偏誤出現(xiàn)率較高。
(3)我一聽,心里難過了。
(4)對這樣的安排,同志們都很滿意了。
以上句子中均屬于濫用虛詞“了”的現(xiàn)象,應將“了”去掉。
(5)光他吃米飯。(別人不吃米飯)≠他光吃米飯(他別的不吃)
(6)沒有全聽懂。(部分不懂)≠全沒有聽懂(全部不懂)
以上句子若出現(xiàn)在相關的語境中則為正確的表達。
錯用虛詞指的是句子里應該用這個虛詞,卻用了另一個虛詞,維吾爾語名詞的格有時與漢語中某些介詞的作用相當,這種現(xiàn)象對初學漢語的維吾爾族學生容易產(chǎn)生誤導,他們常常忽略了漢語虛詞的作用,句中會出現(xiàn)虛詞使用不當?shù)那闆r。如:關聯(lián)詞語的誤用。誤用關聯(lián)詞語指的是復句里應該用這個關聯(lián)詞語,卻用了另一個關聯(lián)詞語。如:
(7)因為停電,因此我們沒去上自習。
(8)只要努力學習,才可取得好成績。
漢語中有些關聯(lián)詞語看似相近,其實差異很大,對漢語關聯(lián)詞語掌握尚不熟練的少數(shù)民族學生,容易受其母語的影響,導致偏誤。例7“因此”應改為“所以”。例8“只要”和“只有”這兩個關聯(lián)詞語都表示要講條件,但二者是有區(qū)別的,可在維語中與“只要”和“只有”相對應的詞卻是相同的,雖然學生記住了“只要……就……”和“只有……才……”的格式,但是獨立完成句子時,總是張冠李戴,造成偏誤。
有些虛詞,經(jīng)常成對使用,互為呼應的。如:“既……又……”、“太……了”、“怪……的”等。有些少數(shù)民族學生對虛詞搭配不夠了解,從而在使用中出現(xiàn)錯誤。如:
(9)教室里的空氣怪新鮮。
(10)這本書既便宜也有意思。
這屬于兩個虛詞的搭配不當,第(9)句缺少“的”,構成“怪……的”句型;第(10)“也”應為“又”,構成“既……又……”的固定搭配。
(11)這個地方比以前干凈極了。(比較句不能使用程度副詞“極”。 )
(12)他正在買兩本書呢。(當動作正在發(fā)生時,動作涉及的對象必須是確指的。)
以上所談的五個方面,僅是冰山一角,并不意味著虛詞的用法僅此而已。從上述問題可知,掌握虛詞,尤其是準確掌握常用虛詞,對少數(shù)民族學習者的漢語學習至關重要。
虛詞是少數(shù)民族學生學習的難點,這已成共識。畏難心理加上對虛詞的語法現(xiàn)象和規(guī)則未能較好地掌握,學生自然而然會采取消極態(tài)度來對待學習中的難點。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不僅使學生渴望獲得知識,極大地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在學習過程中能使學生精神愉快,更加有利于提高學習效率,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營造生動活潑的課堂氛圍,提高漢語在課堂上的利用率,教師在組織學生進行聽、說、讀、寫練習時,要盡量使用漢語和學生互動,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體會虛詞的用法,從而達到正確使用虛詞的目的。
漢語虛詞用法復雜,有些詞的用法可以歸納為數(shù)十種,所以我們不可能像對待語言專業(yè)的學生那樣進行條分縷析、細致入微的講解、分析,只能擇其大者,把最基本的用法告訴學生,這樣才能達到短期速成的目的。確定教學內(nèi)容應該從兩個角度考慮。第一,從漢語本身的結構特點出發(fā),經(jīng)過分析比較,從諸多意義中挑選出最具代表性、最常用的意義作為教學內(nèi)容。第二,從教學實際出發(fā),選擇合乎實際的教學內(nèi)容。在教學過程中應體現(xiàn)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的原則,反復練習,加深記憶,從而達到迅速提高虛詞運用能力的目的。
所謂近義虛詞對比,是將意義和用法相近的虛詞放在一起進行比較,從而顯示出甲乙雙方各自的不同特點,使學習者更清楚地認識到兩者的差異,以便更準確地運用虛詞。如:“又、再、還”三個詞在表示動作重復和繼續(xù)時,都可譯作“y蘚n蘚”,在學生的作業(yè)中常能見到的錯句:
(1)他昨天來了,今天還要來了。(應該改為:他昨天來了,今天又來了。)
(2)我再要學習一年漢語。(應該改為:我還要學習一年漢語。)
近義虛詞的區(qū)別是多種多樣的,對于具體的例子,應從不同角度進行辨析,才不至于出現(xiàn)類似偏誤。
教學實踐證明,結合語境講練虛詞能收到好效果。如果只在句子中講解“從、在、雖然”等虛詞,學生不易掌握。結合語境講解虛詞能夠使學生學起來感到有趣,然后讓學生念熟背會加深記憶,這樣比單純地在句子中講練虛詞的效果要好得多。
以上所述歸納到一點,就是我們大家都要進一步加強漢語虛詞的研究和教學,以便幫助少數(shù)民族學生學習漢語更好,從而推動雙語教育的發(fā)展。
[1]張勇,梁偉.預科漢語虛詞教學體會點滴[J].雙語論壇,2004.
[2]李曉琪.論對外漢語虛詞教學[J].世界漢語教學,1998(3).
[3]白曉紅,趙衛(wèi).漢語虛詞十五講[M].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07.
[4]李曉琪.現(xiàn)代漢語虛詞講義[M].大學出版社,2007.
[5]黃伯榮,廖旭東.現(xiàn)代漢語(下冊)[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6]胡英.第二語言學習者使用虛詞的偏誤分析[J].語言與翻譯,2003(1).
[7]張昱,武金鋒.哈薩克族學生學習漢語介詞偏誤分析[J].伊犁師范學院學報,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