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文赟
貫徹新的課程改革的理念,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能力,是現(xiàn)代教育的迫切要求。語文課堂要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教出趣味。那么多文化人那么厚重的文化,沒有理由不靈動課堂。在教學實踐中,我做了一些有益的嘗試。
課間安排班上同學到圖書館閱讀、查資料。指導學生廣泛閱讀,搜集材料,寫讀書心得,豐富自己的人文素養(yǎng)。
同學們走進圖書館,不僅僅為新鮮,而且學會了查閱資料的方法,培養(yǎng)了興趣,更重要的是極大地拓展了知識。同學們懂得了學語文的路子特別寬的道理,課上得來終歸淺。
我自己具體帶班,每周上一節(jié)詩歌鑒賞課,從詩的淵源談起,從《詩經(jīng)》發(fā)散,帶學生徜徉于文化的詩歌、詩歌的文化中,走近詩人,與詩人對話,按照新課改的要求進行探索。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現(xiàn)代語文教學不是死板的教師講、學生聽,應該是多元的,當講的講,當讀的讀,當悟的悟……
新詩,讓學生讀,分組讀、男女讀、輕聲讀、大聲讀……探尋詩人生存、生活的心靈軌跡,熟悉詩人。如帶學生到海子的故鄉(xiāng)懷寧高河,讓學生更多地實地體悟。介紹徐志摩,讓張幼儀、林徽因、陸小曼與徐志摩同時走出……充分汲取詩人的靈氣,然后反復朗誦詩篇,讓朗朗的書聲充溢教室。同學們說,讀詩時有時是自己,有時是詩人,分不清是自己還是詩人。
電腦展示當年馬丁·路德金在華盛頓區(qū)25萬人集會上演講的圖片,錄音播放當年講話的聲音。
讓學生感受黑人爭取民主權利的盛況,讓學生諦聽那激情澎湃的演講辭。然后讓學生自讀課文,討論“夢想”與“理想”的關系,最后引導學生仿照課文第18段寫一組排比段,表達自己的夢想。下面摘錄一個學生的夢想片段。
我有一個夢想,我夢想我是一朵純凈的閑云,不被世俗污染,透明而不空虛;
我有一個夢想,我夢想我是一朵自由的閑云,不被紅塵羈絆,透明而不放縱;
我有一個夢想,我夢想我是一朵獨行的閑云,不被情感糾纏,透明而不蠻橫;
我有一個夢想,我夢想我是一朵淡泊的閑云,不被名利誘惑,透明而不孤傲;
帶著探索的眼光,同學們發(fā)現(xiàn)了教材中的不少問題。如教材練習中,題干是這樣設計的“古老而充滿生機的地壇,使作者獲得了對生命的一些新的理解,從而走出了殘疾自傷的陰影?!薄皬亩叱鲫幱啊钡膽撌恰笆疯F生,”按照原文的表述都是“地壇”,故這段第三個分句應加上主語“史鐵生”。
李樂薇的《我的空中樓閣》倒數(shù)第四段有句話:“小屋迷于霧失樓臺的情景中,它不再是清晰的小屋,而是煙霧之中、星點之下、月影之側的空中樓閣”,“煙霧、星點、月影?是三個空間順序?qū)哟蔚牟⒘?,還是三個畫面的并列?如果是空間順序的并列,順序應該是“星點之下、月影之側、煙霧之中”,如果三個畫面的并列,倒也說得過去。
……
上《〈名人偉〉序》可先從“名人效應”、追星現(xiàn)象談開去,激發(fā)興趣,再發(fā)四位名人(羅曼·羅蘭、貝多芬、列夫·托爾斯泰、米開朗琪羅)材料讓學生分組根據(jù)自己的理解,突出一個方面說名人,然后提出兩個問題,學生按照老師的要求速讀課文,回答問題。經(jīng)過以上的蓄勢,最后由學生自己自主提問題,生生對話、師生對話。
學生們圍繞兩個問題進行充分對話:①作者為什么把名人的“首席”送給貝多芬?②“思想”與“心靈”有什么區(qū)別?
通過對話互動,同學們給名人進行了分類,確定了評判名人的標準。
文言文教學,可立足于朗誦、背誦,要求同學們主動積累,掌握學習文言文的基本閱讀手段,學會自主學習。兩個文言單元,重點指導同學們演好課本劇,同學們依據(jù)文本,自編、自導、自演,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教材只是學語文的一部分,生活即語文,處處都能學語文。我除了多角度處理使用教材,充分利用好讀本外,經(jīng)常從報刊雜志上搜集一些材料印發(fā)給學生,基本上每天有一張紙。學生愿意讀、樂意讀,要材料讀。這些材料切近生活,適合于學生讀,極大地豐富了語文教學的內(nèi)涵,學生獲得的不僅僅是信息,更重要的是學生覺得語文很有趣。
言有盡而意無窮,教師拋磚學生尋玉。課堂有時,靈動無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