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偉鈞 孫 孟
(浙江海洋學院保衛(wèi)處,浙江 舟山 316000)
在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教育的背景下,大學生的安全問題層出不窮,已經(jīng)成為高校管理者的頭等大事,列入了重要議事日程。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指出,要加強師生安全教育和學校安全管理,提高預防災害、應急避險和防范違法犯罪活動的能力。最高效的安全管理方法是預防。大學校園內(nèi)人員密集、同學之間聯(lián)系密切、普遍建立了各級各類學生自治組織,大學生的認知水平、組織管理能力較強,發(fā)揮大學生自治組織的作用,開展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自我管理,嚴密各項管理措施,落實群防群治,是加強大學生安全防范工作的有效路徑。
依法治校、大學自治、教授自治、學生自治是建立現(xiàn)代大學制度的基本方向,充分認識依靠大學生自治組織加強學生安全管理工作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對于指導和落實面上的各項安全管理防范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根據(jù)科學發(fā)展、安全發(fā)展的原理,任何事業(yè)的成功、任何個人的進步,安全是前提,大學生的成長進步也不例外。大學生安全問題滲透在大學生學習、生活的方方面面,內(nèi)容龐雜,原因復雜,有社會原因和大學生自身的原因,根本在自身原因。分析其自身原因:一是思維邏輯自相矛盾、不合規(guī)律,表現(xiàn)在身心上生理發(fā)育提早與心理成熟滯后的矛盾并存、前進動力上對長遠前途的迷茫與對眼前目標焦慮的矛盾并存、自我價值上需要融入群體得到社會認同與盼望個人獨立追求個體自由的矛盾并存、在行為習慣上平時粗心大意膽大妄為與一旦出事驚慌失措無所作為的矛盾并存[1]。二是法制觀念和安全意識淡薄,有的在處理人際關系上欲控制別人而不愿被別人控制、多考慮自己利益而不顧及他人利益,特別是遇到挫折、遭受吃虧時,極易出現(xiàn)情緒沖動開口罵人、動手打人等無組織、無政府的自由主義行為,擴大事態(tài),甚至激情犯罪,造成嚴重的治安事件;有的社會經(jīng)驗不足,逆反心理嚴重,對社會看破紅塵,跟著感覺走,容易被社會上別有用心的人利用,甚至加入非法組織,出現(xiàn)反社會行為,在政治上犯錯誤;有的辦事急躁、顧前不顧后、不遵守社會基本規(guī)范,容易導致安全事故。這些原因,反映了當前社會轉型時期青年大學生出現(xiàn)安全問題的特殊規(guī)律,遵循“內(nèi)因是根據(jù)”的哲學原理,消除各類安全隱患,必須從提高大學生的理性思維能力和遵紀守法觀念著手,而要達到這個目標必須依靠大學生自治。
辦學的主體是教師,學生自治,學校和老師不是放任不管,而是要做更多更細的工作;學生自治,學生的自由不是隨心所欲,而是實現(xiàn)在更高境界下自律所形成的自由。學生自治的本質是圍繞學生更好更全面地提高素質、成長成才,達到全體大學生的共同進步。大學生安全事件的發(fā)生發(fā)展的時間跨度有長短、范圍有大小、后果有輕重,必定有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最先發(fā)現(xiàn)征兆和動態(tài)的,是與他們最接近的人,這些人往往都是和他們生活在一起的同學。因為當事者混,旁觀者清,對那些有不良行為和危險苗頭的同學,其他同學能及時發(fā)現(xiàn)、及時提醒,乃至及時加以勸解、引導、阻止,很多治安事件和安全事件可以消滅在萌芽狀態(tài),而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通過組織的力量,發(fā)揮團體作用,有強大戰(zhàn)斗力,達到快速反應、有效處置、減少損失的效果。同時,大學生自治組織重視安全防范,在組織內(nèi)建立良好的信息反饋機制和內(nèi)部教育機制,用同學自己的方式和語言開展安全管理和教育,使被教育、管理的同學口服心服,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人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每個人都有上進心。大學生作為承載社會未來和希望的特殊群體,他們吸收了馬克思主義時代化、中國化、大眾化的最新理論,擁護中國共產(chǎn)黨的領導,有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思想基礎;他們好學上進、追求公平正義、追求共同進步,有努力把自己培養(yǎng)成為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動機和愿望。這是我國當代大學生的主流,是我們民族的希望所在,也是我們依靠大學生加強自我安全管理的有利條件。在大學里,每個學生都參加各類學生自治組織,在團體目標和集體行為的影響下,逐步培養(yǎng)公民意識、文明意識及其行為習慣,提高個體的素質,可以從根本上增強遵紀守法觀念和安全意識,提高預防治安事件和安全事件的能力,從而達到人人安全的目的。目前,我國高校普遍建立了共青團、學生會、班委會、公寓管理委員會,和其他各類學生社團組織,他們都在中國共產(chǎn)黨的領導下,獨立自主地開展活動,組織體系嚴密、工作機制健全、組織章程完善,把安全工作納入各項活動的計劃、布置、運作、總結之中,有條件、有能力做好安全防范工作。每年高校中評選出來的數(shù)量眾多的“優(yōu)秀學生干部”、“優(yōu)秀學生黨員”、“優(yōu)秀團干部”、“三好學生”等各級各類先進人物,就是他們當中的代表。他們是普普通通的學生,與同學們朝夕相處,有很好的群眾基礎,擔任了校、學院、班級各類各級學生自治組織的干部和組織者,為每所高校建立組織嚴密、機構完善、運轉高效的學生自治組織提供了人才支撐。
大學生自治組織做好安全防范工作的條件和能力,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通過大學教師、管理人員和廣大學生在校園生活和社會實踐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共同努力,不斷端正理念、創(chuàng)新機制、完善體制、健全制度實現(xiàn)的。
學校的一切教育教學活動都是為了提高學生的素質。安全素質是學生的重要素質,包括安全思維習慣和安全行為能力,今天作為消費者的大學生,就是明天作為勞動力的生產(chǎn)者,在社會生產(chǎn)活動中更需要安全素質。學生安全素質的提高,不僅需要課堂教學,更需要各類學生自治組織的安全實踐活動,讓廣大學生融入學校各級各類學生自治組織中,通過參加各類安全活動,如糾紛調(diào)解、維護校園秩序等各類實踐活動,牢固樹立安全第一的理念、事故可預防的理念、有隱患必有事故的理念、安全是最大節(jié)約的理念,掌握法律知識、社交知識和預防各類事故的知識,提高他們對安全問題的認識水平和預防能力,學會做人。誠然,這些實踐有的是實然的,有的是虛擬的。因為生命只有一次,不能彩排,違法犯罪和安全事故是不能親身實踐的,重大的違法犯罪和重大安全事故一個人一輩子都不能碰到一次。所以,安全預防必須是一輩子的。預防理念是基本固定的,預防方法是千變?nèi)f化、隨機應變的,只有通過實踐,才能鞏固理念掌握方法。要做到:自己不違法違紀侵害他人、也不被他人侵害,或者遭到他人侵害時能依法保護自己把損失減少到最低限度;自己不發(fā)生安全事故傷害自己和他人,面對他人可能發(fā)生的安全事故能及時指出糾正,或者他人發(fā)生安全事故時能有效采取措施把損失降低到最低限度。一個大學生有了這些素質,就具備了進入社會的基本條件,才能不至于被淹沒在社會的大海洋中。因此,落實大學生自治組織做好安全防范工作,實現(xiàn)大學生在校期間的安全,不僅是提高教育質量的需要,更是大學生進入社會的需要,必須作為高校教育教學工作的重要內(nèi)容,必須作為高校管理者和教師以及學生的共同任務來抓,成為大家持之以恒的自覺行動。
機制是組織或機構在一定體制和制度下運行時產(chǎn)生的、高效的、穩(wěn)固的方式方法。事物的發(fā)展是無止境的,機制的創(chuàng)新也是無止境的,我們要在現(xiàn)有高校體制和制度下,緊密結合各個高校的實際,系統(tǒng)整合資源,有效應對實際需要,不斷創(chuàng)新和鞏固符合學生自治組織做好安全工作的機制,取得學生管理工作的新成就。
1.創(chuàng)新以老帶新機制,增強團隊整體合力。安全事件有偶發(fā)性、或然性,安全防范知識主要依靠間接經(jīng)驗獲得,閱歷越豐富的人安全意識越強、處理突發(fā)事件越有效。大學生一屆又一屆,人員變動很快,學生自治組織的要保持工作的連續(xù)性和高效率,團隊人員保持階梯結構,實現(xiàn)以老帶新、以新促老十分重要。特別是學長學姐管好自己、以身作則、做好傳幫帶,對學弟學妹學會自治的示范效應很大?,F(xiàn)在,有的高校因為照顧學生就業(yè)、考研、考公務員準備需要,畢業(yè)班學生很少參加學生自治組織活動,有的只掛名不履職,有的連名都不掛,這不正常。很難想象,一個由低年級學生組成的大學生自治組織能指揮全校學生的行動、一個低年級學生能糾正高年學生的違紀違規(guī)行為。所以,學生自治組織人員的年級等次要保持階梯結構。同時,相關老師要做好跟蹤指導,從學生自治組織干部的選舉、章程的修改、計劃的制定、活動的策劃實施、總結等各個環(huán)節(jié)做好咨詢和指導工作,既不能管得太緊,又不能放任不管,要比學生想得更細、看得更遠。
2.創(chuàng)新信息溝通機制。信息就是金錢,信息就是生命,信息意識就是責任意識,只有高度責任意識的人,才能及時有效地捕捉和利用各種影響安全的信息。在大學生安全工作領域,必須建立和創(chuàng)新橫向到邊、縱向到底、全面廣泛、傳遞快速、反應靈敏的信息溝通機制,重點要抓好三個環(huán)節(jié)。一是信息收集環(huán)節(jié)。每一個學生和學生自治組織要保持高度警惕,經(jīng)常開展安全隱患排查,用“安全第一”的價值判斷來衡量發(fā)生在身邊的人和事,把各方面的信息特別是隱秘的安全信息及時收集起來。二是信息傳遞環(huán)節(jié)。一旦發(fā)現(xiàn)有異常情況,立即采取相應措施并向上級報告,信息傳遞要做到及時準確、內(nèi)外有別、注意保密。三是信息反饋環(huán)節(jié)。有關組織和領導要對安全信息及時作出判斷、反應、處置,并把處置方案、結果以適當?shù)男问礁嬷录嚓P者和信息提供者,形成信息共享、上下聯(lián)動、左右照應的安全防范網(wǎng)絡。
3.創(chuàng)新大學生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自我管理機制,鞏固“平安校園”建設成果。從目前大學生出現(xiàn)違法犯罪和安全事故的教訓中進行分析,大學生的“三自”工作方法有待創(chuàng)新。一是安全工作與其他活動融合有待進一步密切。學生自治組織每一項活動都與安全有關,每一項活動都要把安全工作納入其中,做到同計劃、同布置、同實施、同總結,要把安全工作狀況作為評價每一項活動成敗與否的重要指標,從而營造濃厚的校園安全文化。二是解決安全問題與保護同學隱私、維護同學友情的關系有待厘清[2]。如對同學中因失戀、學業(yè)問題、就業(yè)問題等各類挫折和利益糾紛引起沖突而出現(xiàn)的思想與行為上的反常表現(xiàn),偏重非理性思考,只注重保護隱私、搞好關系,不采取有效措施,是不對的,應當理性認識問題的嚴重性,及時向上級反映,利用學校的各項資源,化解矛盾,避免出現(xiàn)安全事件。三是自治組織開展安全工作的合力有待加強。對有安全隱患和違紀問題比較嚴重的同學,相關學生自治組織要加強溝通信息、分頭落實工作、專人負責協(xié)調(diào)、跟蹤進行幫教,利用班級、寢室、社團等各類組織的力量,有效做好隱患化解和行為矯正[3]。
4.創(chuàng)新高校學生黨團組織與學生自治組織的融合機制,提高學生自治組織的戰(zhàn)斗力。我國高校的大學生自治組織是在校黨委領導、校團委指導下開展活動的,學生中共產(chǎn)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和共青團員黨的助手作用在學生安全工作中的體現(xiàn),要通過融入學生自治組織,貫徹黨、團組織的主張,積極開展工作,發(fā)揮先進作用。安全工作貫穿在方方面面,特別繁雜細碎,往往看不出成績,容易得罪人,特別需要學生黨團員講原則、顧大局、敢碰硬、能吃苦的勇氣和行動,通過黨團員的思想與言行實現(xiàn)黨團組織與學生自治組織的融合,帶動其他學生一起做好學生安全工作。
5.創(chuàng)新考核評價機制,調(diào)動學生自治組織做好安全工作的積極性。我國高校對學生的評價存在一些片面化、簡單化現(xiàn)象,有的以學業(yè)好壞為唯一指標,沒有突出公益表現(xiàn),有的集中由學院輔導員操作,知情面不夠廣,學校對學生個人參加公益活動數(shù)量和質量的評價權重和學生自治組織對學生表現(xiàn)的評價權重都很小,存在公益事務做與不做一個樣的狀況,影響了學生自治組織開展安全工作的積極性。實際上,學生在校園內(nèi)的公益活動,大量的是涉及校園安全和學生安全的事項,許多學生自治組織成員在默默地為鞏固“平安校園”成果做奉獻,要把學生和學生自治組織積極參加公益活動、提出和整改安全隱患、幫扶同學、調(diào)解糾紛、不發(fā)生安全事故等日常表現(xiàn)作為評價學生的重要指標,通過科學的評價機制引導大學生及其自治組織加強安全工作[4]。
利益是人的原動力,學校管理的體制、制度要從學生利益出發(fā),符合教育規(guī)律,充分考慮學生的長遠利益和現(xiàn)實利益[5]。培養(yǎng)學生的法制意識和安全意識,讓學生學會做人,形成安全思維習慣,提高安全工作的能力,是學生的長遠利益;學生的困惑、矛盾、糾紛以及發(fā)生在他們身上的利益損失、利益沖突,是他們的現(xiàn)實利益。這些都是學生安全工作的范疇,要依靠學生自治組織做好這些工作。如學生離校實習、學校放假期間的零散學生管理,要建立臨時組織機構,通過學生臨時自治組織嚴密對每個學生的管理;對學生糾紛引起的打架斗毆,要引入學生自治組織主持的調(diào)解制度,不要一律使用處罰制度;對學生在校期間從事的各類商業(yè)活動和勤工儉學活動,要建立學生勞務協(xié)會等組織加以統(tǒng)管起來,避免學生之間發(fā)生矛盾;學生在校外租房居住,要通過建立外住學生協(xié)會,落實對外住學生的登記、管理和糾紛事務的處理,等等。這些,都是新形勢下出現(xiàn)的新問題,需要創(chuàng)新學校的某些管理體制和制度,加以解決。
總之,大學生自治在安全管理工作上有很多事情可做,只要我們一切從實際出發(fā),依靠學生,大膽放權,積極引導,一定能夠開創(chuàng)學生安全管理工作的新局面。
[1]鐘秉林,趙應生,洪煜.中國特色現(xiàn)代大學制度建設[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4):5-8.
[2]毛晉平.大學生學習適應性與氣質性樂觀、目標定向、自我效能的關系[J].高等教育研究,2011,32(4):77-80.
[3]秦惠民,李娜.程序正當及其對規(guī)范高校學生處分權的作用——目標、特征、內(nèi)容及推進策略[J].中國高教研究,2011(11):57-60.
[4]祁占勇.高等學校學生自治的權利邊界與法律保障[J].高等教育研究,2012,33(3):29-34.
[5]劉獻君.論高等學校制度建設[J].高等教育研究,2010,31(3):3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