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娟蘭
有效教學的“有效”,主要是指教師在一種先進教學理念指導下經過一段時間的教學之后,使學生獲得具體的進步或發(fā)展。有效教學的“教學”,是指教師引起、維持和促進學生學習的所有行為和策略。在平常的教學中,我們可以從課前的準備、課堂的組織、課后的練習等環(huán)節(jié)來提高語文教學的實效性。在進行課堂觀察時,我們也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課前準備
大凡成功的課必定是充分準備的課,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前提。新課標明確指出:“教師應創(chuàng)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边@是優(yōu)化教學設計的基礎。因此教師必須要將教材讀“透”:一是讀懂,明白作者或編者意圖,對文本深入的體驗和感悟,與作者或編者充分對話;二是讀出自己的見解,要有自己的思想;三是要廣泛閱讀與教材相關的資料、作品、評論等;四是為學生而讀,站在學生的立場上思考重點難點,要從學生的角度去推敲、揣摩、體味語言文字,做到將學生可能有的體驗、感悟了然于胸。
備課內容安排要適度、適量。在一節(jié)課中學習內容過多,要求過高,學生就會難以消化;如果內容過少,要求過低,又會浪費時間和精力,因此教學內容的安排就顯得尤為重要。這就要教師對教材完全理解,才能站在學的角度來安排這節(jié)課應怎樣去講,讓每個學生能在這一節(jié)課中明白你要講的是什么。
二、課堂組織
1.語言組織準確、簡練。課堂四十分鐘,老師與學生的交流主要借助語言來實現(xiàn),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在極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腦力勞動的效率。教師的課堂語言對提高教學效率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教師的語言應該是能夠讓學生接受的語言,“要求語”要清晰明白;“交談語”要親切自然;“評價語”要中肯有力;“總結語”要精準扼要,切忌重復、羅嗦、帶口頭禪。
2.時間組織恰到好處。課堂教學的時間往往是有限的,教師要知道這節(jié)課的內容哪些應“重錘敲擊”,哪些應“一帶而過”;哪些應“取”,哪些應“舍”;哪些應“精”,哪些應“略”等都應詳加安排。當然,這些都建立在學生能聽懂的角度來設計安排。教學時間的掌握很重要,由于課堂中所發(fā)生的事情無法遇見,這就取決于教師對突發(fā)事件的解決能力,不能在突發(fā)事上過多的占用教學時間,而耽誤本應用于教學的時間。
3.教學組織要有效。有效的課堂組織教學,是建立良好教學秩序,構建有效的學習環(huán)境,從而提高教學質量的基礎。組織教學的手段要根據知識的特點和學生的活動有序地進行,不能隨意組織、隨意發(fā)號施令。(例如:學生練習前要組織到位,不應在活動中不斷調整指令,干擾學生的活動或造成活動的無序性。)教師要注意隨時調整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讓學生的精力集中到教學環(huán)節(jié)中來。在教學時,可針對一年級學生愛動的特點,教學語言十分親切,經常提醒學生的座姿和書寫習慣,做到教學活動組織有效。另外,語文教學質量的提高不能只關注少數尖子生,而應關注所有學生。關注全體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狀態(tài),關注學生的參與面和參與熱情,關注全體學生的學習起點和發(fā)展點,關注聽、說、讀、寫、書,多給全體學生思考、想象、體驗、感悟的機會和時間。
4.課堂板書要有效。課堂板書是隨著課堂教學的進行而適時書寫的,它將一節(jié)課的知識系統(tǒng)簡要勾勒出來,給學生一種自然生成的感覺,讓知識的形成過程順理成章,有利于學生系統(tǒng)理解所學知識,并在頭腦中形成知識框架。語文教師的板書猶為重要。從有效的角度考慮,低年級教師在板書課題的時候,一定要做到工整、美觀、正確。高年級教師板書要精練,提綱挈領,要讓學生對于課堂內容有一個整體的認識。
5.學生討論要有效。隨著新課標的貫徹實施,教師經常運用到分組討論的學習方法。如何讓討論有效?課前,教師應該給每組指定中心發(fā)言人,要求學生人人參與。在學生討論時,教師一定要走下講臺,傾聽學生的發(fā)言,了解學生的討論狀態(tài)。在很多課堂中,學生的討論看似熱鬧,實際上因為組織無效,學生有的相互推辭,有的根本就說一些與課堂教學無關的話,結果討論時間白白浪費。
三、課后練習
課后練習不在多,而貴在精。提高練習的有效性就是要充分了解學情,因課設計練習,做到一課一練,一練多解,一課多得,讓學生在訓練中思考問題、解決問題。
“有效教學”不僅僅是一種教育理念,它更是改進課堂教學行為的一種鞭策動力。語文教師要樹立為學生多方面主動發(fā)展服務的教學立足點,建立和諧的課堂教學文化,加強課程資源的整合,選擇有個性的教學策略,實現(xiàn)創(chuàng)新型教師的角色轉變,不斷使語文課堂教學“能喚醒沉睡的潛能,激活封存的記憶,開啟幽閉的心智,放飛囚禁的情愫……”讓語文課堂教學煥發(fā)出生命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