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教育課程標準》(2001年版)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語文教學應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課改以來,由于一部分老師未能正確解讀課標,課堂教學中出現(xiàn)了一種怪現(xiàn)象,即老師未能精心設計和組織教學活動,課堂上很少去點撥、啟發(fā)、引導、激勵,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流于形式,學生游離于文本之外,老師在課堂上的作用趨向遺失。因此,《義務教育課程標準》(2011年版)在繼續(xù)強調學生是語文學習主體的同時,特別加強了對教師主導作用的發(fā)揮、專業(yè)素養(yǎng)的提高?,F(xiàn)以本人最近執(zhí)教的《西門豹治鄴》一文為例,針對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主導性,略談以下看法:
一、精心設問,提取信息
《西門豹治鄴》講述了西門豹初到鄴地,發(fā)現(xiàn)田地荒蕪,人煙稀少。通過調查,了解到那里的豪紳和巫婆勾結在一起為害百姓,便設計破除迷信,大力興修水利,使鄴地繁榮起來的故事。文章刻畫了西門豹有勇有謀、敢作敢為、與民做主、為民除害的形象。描寫了西門豹如何將計就計,懲除邪惡,除害興利,重點記敘了西門豹破除迷信的經過。文章在寫作上主次分明,詳略得當。教學這篇課文時,首先要幫助學生理解西門豹和老大爺的對話,弄清河伯娶媳婦的來龍去脈。課文1~9自然段比較詳細地記敘了西門豹調查研究的情況,這是他治鄴的根本原因,即鄴地人心中那濃厚的迷信思想。課始,我設計了如下問題:西門豹向老大爺問了幾個問題?了解到了幾方面的內容?讓學生帶著問題自讀領會西門豹與老大爺對話中的深意,并完成表格式提綱。學生通過與文本對話,輕而易舉地得出了對話中包含的五個方面的內容:田地荒蕪,人煙稀少的問題是給河伯娶媳婦鬧的、首惡是巫婆和官紳頭子、媳婦都是窮人家的孩子、娶媳婦的結果卻是年年鬧災荒、娶媳婦的過程是怎樣的。這啟發(fā)了西門豹如何具體施計治鄴,后面懲惡的過程也由此展開。教師對學生的引導恰到好處,問題設計有梯度,逐步引導學生走進文本,體會人物平淡的對話中蘊含的意義。
二、引導理解,品味語言
西門豹的懲惡采取的是將計就計的策略,以其人之道還其人之身,可謂是合情合理。教學這部分內容時,可讓學生先默讀10~12自然段,畫出描寫西門豹言行的句子,然后大聲朗讀,邊讀邊想他為什么這樣做?為什么這樣說?并作簡單批注。主要抓住兩句重點句品味西門豹的語言:
句一:“不行,這個姑娘不漂亮,河伯不會滿意的。麻煩巫婆去跟河伯說一聲,說我要另外選一個漂亮的,過幾天就送去?!闭f完,他叫衛(wèi)士抱起巫婆,把她投進了漳河。
句二:等了一會兒,西門豹對官紳的頭子說:“巫婆怎么還不回來,麻煩你去催一催吧?!闭f完,又叫衛(wèi)士把那個人投進了漳河。
教學中要把語言和動作串聯(lián)起來,通過自由讀、評讀、引讀、創(chuàng)設情境讀,一步步理解西門豹為什么這么做,感受他聰明機智、敢作敢為的形象,體會西門豹這樣做的真正意圖,從西門豹的言行中體會出懲惡之巧,巧在有理。學生通過自己的閱讀實踐體會出了西門豹真話假說、直話歪說的機智聰明,巧妙利用給河伯娶媳婦的過程懲治惡人,同時也揣摩出了作者匠心獨用的言語技巧。
三、啟發(fā)思維,潛心會文
學貴有疑,在感知到西門豹懲惡巧在有理的同時,我啟發(fā)孩子們圍繞懲惡過程自主質疑,深度感悟語言背后的味道。西門豹為什么面對漳河站了很久呢?“漳河邊上站滿的老百姓”對破除迷信有何幫助呢?西門豹為什么不直接把他們繩之以法呢?讓學生再次走進文本,討論交流,體會西門豹復雜的內心世界,感受他的良苦用心。鄴的問題是深深扎根于老百姓心中的迷信思想,要從根本上取得效果,關鍵在于破除老百姓心中那根深蒂固的愚昧觀念?!八玖撕芫谩笔菫榱俗尭嗟睦习傩彰靼孜灼藕凸偌澋榷际球_錢害人的。而“漳河邊上站滿了老百姓”,其宣傳效果最強,就是讓更多的人不要再迷信,真正理解人禍的根源所在。西門豹這樣做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懲治巫婆和官紳,更重要的是要用事實教育百姓,要破除禁錮在老百姓頭腦中的精神枷鎖,破除迷信,懲惡還巧在有利。另外,西門豹也沒有把壞人趕盡殺絕,擒賊先擒王,他懲治了首惡,其余的幫兇則以教育爭取為主,懲惡更巧在有節(jié)。這樣的啟發(fā)激勵,既發(fā)散了學生的思維,又促進了學生的個性化閱讀,提升了學生對文章主旨深層次的認識,西門豹懲惡之巧也印在了學生心中。
四、適時點撥,領悟寫法
課文用大量筆墨詳細敘述了西門豹察因、懲惡的過程,寫興修水利則比較簡單,只是一筆帶過。因為“神”害難破,水利易修。除“神”害,不但要打擊巫婆和官紳頭子,更重要的,要教育廣大群眾以至巫婆的女徒弟和其他的官紳。而興修水利,只要群眾覺醒了,比較好辦一些。即將課末,讓學生齊讀感知治水過程,適時點撥,引導學生回歸文本整體,西門豹治鄴做了兩件事——懲惡與開渠。兩者都是在前面察因的基礎上展開的。懲惡是開渠的前提,不掃除惡勢力,迷信邪說還會繼續(xù)蠱惑人心,他的威信就樹立不起來,老百姓也會人心渙散無所適從,興修水利的新政就難以推行。就刻畫人物來說,向惡勢力挑戰(zhàn)并戰(zhàn)勝之,集中體現(xiàn)了西門豹的勇氣和智慧,所以課文詳寫懲惡。學生也自然領悟到了西門豹“治國必先治人心”的大智慧。順水推舟,體會文章有詳有略的寫作手法,了解文章的表達順序,可謂一舉兩得。
總之,個性化的閱讀,不是放任自流,讓學生遠離文本的過度發(fā)揮,而是正確地建立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之上。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的主導作用顯得尤為重要。如果脫離了老師的正確引導,課堂就成了散沙一片,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所以新課標對老師的要求更高了。我們要在準確地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把“啟發(fā)、點撥、引導、激勵”留給自己,把“閱讀、理解、領會、體味、感悟”還給學生,精于設計、巧于生成、及時捕捉、巧妙引導,真正發(fā)揮好自己在課堂教學中的作用,切勿讓自己在課堂中遺失。鼓勵學生多角度、有創(chuàng)意的閱讀,才能真正實現(xiàn)“學生是語文的主體,教師是學生進行個性化閱讀的導師。”
(作者單位 甘肅省會寧如東友好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