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是令師生頭疼的難題。對學生而言,難寫;對教師而言,難指導。怎樣提高農(nóng)村小學生的作文水平呢?下面我就多年的農(nóng)村教學實踐與探索,淺談幾點做法。
一、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
觀察力是智力的基礎,是智慧的能源。觀察能力在小學生學習知識、發(fā)展智能的過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通過觀察,他們能從色彩斑斕、千姿百態(tài)的大自然中,從日新月異、蒸蒸日上的社會中,從豐富多彩的日常生活中,獲得大量的感性材料。這些感性材料是學生作文素材的直接來源??傊處熞卫蔚貙⒄n堂引申到大自然,引導學生捕捉生活中的細節(jié),在實踐中留心觀察,學會觀察,培養(yǎng)作文興趣。
二、培養(yǎng)學生的積累習慣
1.加強課內(nèi)積累
在語言習得上下工夫,抓住教材中利于積累的因素,多積累,多練筆,使每個學生在課堂上得到充分的訓練。抓住教材中的名家名篇、精彩片斷多背多記,以多種手段促使學生將課本語言內(nèi)化,通過多種形式的讀,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將課本語言內(nèi)化到學生已有的認知組塊中去;學完一課后讓學生找出課文中的好詞好句讀讀背背,積累規(guī)范的課本語言。以課文為內(nèi)容,進行體裁、語言形式、人稱等方面的改寫。將課文或課文中的重要段落縮寫成一篇或一段比較簡要概括的文字。結合課文或其中某一部分的人物、事件、作者的表達方法等,寫出自己讀后的收獲與感受。
2.課外激發(fā)閱讀興趣
課內(nèi)向課外延伸,結合教材內(nèi)容,向學生推薦相關書籍,以一篇帶動多篇,開設自由閱讀課。每周從語文課中辟出一節(jié)課作為自由閱讀課,保證閱讀時間。
三、重視學生的表達能力
人類口頭語言的發(fā)展總是先于書面語言,學生只有說得清楚,才能寫得通達。因此,口頭語言的訓練尤為重要。對中高年級學生,則利用課文插圖、童話故事等引導學生邊看邊想,先口述再筆述。以這樣的方式作文,不但水到渠成,而且可以消除學生的膽怯心理,提高語言表達能力。此外,還要不斷拓寬作文的訓練渠道,適當增加作文訓練量,充分挖掘閱讀課文中的可供寫作的素材,引導學生對班級、學校以及社會上出現(xiàn)的現(xiàn)象或問題進行討論,盡量讓學生多寫多練,使各種寫作技巧在形式多樣的訓練中得到強化,促使學生的作文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四、注重學生的作文修改
1.示范修改
學生完成習作后,教師先瀏覽一下學生的作文,重點批改一些有代表性的習作,選一兩篇典型性和示范性較強的習作,或抄在黑板上,或當堂朗讀,或原文投影,然后組織全班同學集體討論、修改,讓學生直接感知教師批改的全過程。
2.面對面批改
對作文水平低的學生,面批時要呵護有加,既不能傷害他們的自尊心,又不能讓他們失去信心,而應該“尋根求源”“對癥下藥”,培養(yǎng)他們寫作的興趣,樹立寫作的信心。對于作文水平較高的學生,不能簡單表揚了事,而應該提出更高的要求,培養(yǎng)出一批作文骨干。
3.師生同改
在學生修改前,教師必須給他們提供必要的寫作知識,如中心是否明確,重點是否突出等。這樣,讓學生在感性地品讀文章背后多一些理性的思考,有助于領悟寫作的規(guī)律。然后,教師要讓學生明確修改的范圍和要求,總的來說,一是看語言是否通順簡潔、準確生動、妥帖得體等;二是看結構,要看謀篇布局是否合理完整,層次是否清晰等;三是看中心,要看題目與內(nèi)容是否相符,立意是否正確、新穎、深刻等;四是看材料,是否有利于突出文章的主題思想等。
4.學生互改
要求學生寫成作文后,互相閱讀,互相指出作文中存在的毛病,說出自己的修改意見。根據(jù)習作的不同內(nèi)容交換互相修改的對象。在互改時除按自改的方法進行修改外,還要注意對方選材是否真實,有沒有按習作訓練要求作文。采用的表達方式能否突出主題,語言是否精練、生動,學生在交流過程中,取長補短,便于更好地修改自己的作文。
總之,我們要做到既要讓學生輕松作文,同時又最能夠體現(xiàn)“文本”的教育教學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作者單位 四川省武勝縣賽馬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