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現(xiàn)實中有這樣的一個故事。一只黑熊很關(guān)心養(yǎng)育它的主人,一天到看到一只蒼蠅落到了在樹下睡覺的主人的臉上,它非常的憤怒,搬起一塊大石頭,使勁的砸了上去……
每當想起這個故事,我就想起作為教師的我們,是不是每天也在扮演“笨熊”的角色呢?作為孩子的家長,是不是也時常扮演著笨熊的角色呢?因為愛學生而“恨鐵不成鋼”就可以懲罰學生嗎?
案例: 學生——誠惶誠恐
2003年4月,某校學生應(yīng)于上午8時到校補課,未按時到校,其班主任汪宗惠詢問了她遲到的原因,用木板打了該學生,并當著班級某同學的面對該學生講:“你學習不好,長得也不漂亮,連坐臺都沒有資格?!闭勗掃^程中,該學生一直在教師辦公室哭泣。10時30分,該生回到教室上課,第三節(jié)課是汪宗惠的語文課,整節(jié)課該學生都趴在桌上小聲哭泣,并寫下遺書,該學生在遺書中表達了對被告人汪宗惠及家庭、社會的怨恨,然而汪宗惠對該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xiàn)沒有過問。下課后,被告人汪宗惠也未注意該學生的去向。12時29分左右,該學生從該校中學部教學樓八樓跳下,經(jīng)搶救無效,于當天中午12時50分死亡。
最近經(jīng)常聽到看到一些因為教育者行為不當而造成的悲劇,難道恨鐵不成鋼就可以懲罰學生嗎?那我們教師不就真的變成了生活中的笨熊了,不懂起碼的教育規(guī)律,時時在摧殘愛的事業(yè)。 作為教師,因為愛學生而對學生嚴是應(yīng)該的,但嚴要嚴在理上,嚴是出于愛。 “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小樹不修不成材”。教育需要嚴格要求,沒有嚴格要求,學生不可能朝著正確的方向健康成長,也不可能實現(xiàn)義務(wù)教育階段的教育目標。但是,嚴格要求絕不是教師凌駕于學生之上的嚴苛,而是在尊重學生人格基礎(chǔ)上的“做規(guī)矩”。既尊重學生,又嚴格要求,需要教師教育水平的提高。一部分當事教師說,他們對學生使用過激的言語和行動,只是出于對學生的責任心。也許真是出于“責任心”,但他們?nèi)狈σ粋€教育工作者的起碼的專業(yè)水平。怎樣使教師的教育工作更加專業(yè)化、人性化,這是教育工作者終生學習中的重要的課題。體罰學生,是一種缺乏善意、缺乏藝術(shù)、缺乏機智的表現(xiàn)。需要用體罰來完成教育的老師是無德無能的教師。體罰,并不是真正的“恨鐵不成鋼”。
案例:孩子——戰(zhàn)戰(zhàn)兢兢
在考試即將來臨之際,學校對全校家長進行了一次問卷調(diào)查,結(jié)果發(fā)現(xiàn),在問到“孩子考試成績不理想,家長的做法”時,有近半數(shù)的家長表示會很生氣,一時無法心平氣靜和地和孩子分析原因。其中更有三成的家長表示會直接打罵孩子,“不打不行”“說了不聽只能打”成了他們心中提高孩子成績的最有效方法。
“我很害怕爸爸既打又罵”“每次我成績沒考好,爸爸就會打我?!痹诓稍L中記者聽到不少學生都或多或少地流露出因為擔心成績不好而被父母責打的擔憂。才讀小學沒幾年的燦燦就已經(jīng)嘗到了挨打的滋味,她告訴記者,以前發(fā)到成績不好的卷子,自己總是能拖就拖,但期末考試這么重要的考試,父母不會不知道,這次語文沒有考到90分就讓她又惴惴不安起來,“我想我會等到父母快睡覺時再拿出來給他們看吧?!睜N燦說,這個時候父母往往很疲倦,只想著睡覺,可能就不會打她了。
發(fā)生在我身邊的真實的一幕給了我很多的啟發(fā),這樣的強制的愛到底可取與否?作為老師,引發(fā)的思考可能更多一些了,愛孩子,可是給孩子什么樣子的愛更為適合呢?一定要因為“恨鐵不成鋼”而讓孩子生活在“戰(zhàn)戰(zhàn)兢兢”中,為了讓孩子將來有自己更為幸福的人生,面對自己的學生,面對自己的孩子,如何讓孩子健康的長大,如果讓“愛”不變成“強制 ”?
首先我覺得無論作為老師還是家長要給孩子健康的愛,有些老師和家長總是竭力讓孩子成為自己希望的樣子,并把這樣的付出當成是對孩子的愛。殊不知,此時愛已被放到次要的位置,排在自己的期望之后了。如果不讓孩子做自己,不論是獎勵還是懲罰孩子,都只是在精神上奴役他;這不是在愛孩子,愛學生,而是在愛自己,把自己的理想強加給孩子,把自己的壓力轉(zhuǎn)嫁給孩子。父母是孩子的一片天,老師是孩子的導航,我們應(yīng)該幫孩子撐起很多東西。但是,很多老師和家長卻因為對生存壓力的恐懼,對適應(yīng)社會的恐懼,把自己的壓力轉(zhuǎn)嫁給孩子,所以家長給孩子報很多的興趣班。這些父母往往是被社會的期望和價值觀所左右,按照成年人認定的理想模式和目標來左右孩子的成長,孩子的現(xiàn)在只是為了他的將來,而對于孩子自身個性的發(fā)展和社會化過程中的各種需要則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這種家長常常不顧忌孩子的感受、需求、能力和他們的長遠利益,習慣于把成年人的思想觀念強行灌輸給孩子,按照成年人的意志為孩子安排生活;熱衷于對孩子單向的、教條的說教,不屑于征求孩子的意見、取得孩子的認同。這樣的愛是不健康的愛,作為家長這樣做只能是害了你的孩子,我的學生,將來長大的孩子的思想是畸形的,趕快停手吧。讓孩子健康長大,給孩子健康的愛,讓他們感受到正常的愛,不要再讓“愛”變成一種“強制”。
孩子就像一棵小樹,需加以養(yǎng)分,給予灌溉,接受陽光雨露,接受風雨洗禮,風不宜太強,雨不宜太暴;孩子就像一根小苗,嬌嫩,脆弱,沒有扎實的根基,經(jīng)不起大風大浪,可以在一定的環(huán)境中,接受挑戰(zhàn),縱使遇到小挫折,在家長和老師的監(jiān)督鼓勵和關(guān)注下,也能憑借自己的意志,去釋放自己的能量,開發(fā)自己的智慧,鍛煉自己敢于挑戰(zhàn)的勇氣。這是思想的超脫,也是智慧的升華,是閱歷的增加,也是經(jīng)驗的積累,這是家長的有心,也是孩子的用心,給孩子一份健康的愛,就是給孩子一個幸福的將來,給自己一份滿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