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銀燕 吳偉松
[內容摘要]多媒體技術在學前教育專業(yè)聲樂教學中的運用,是聲樂教學改革面臨的一個嶄新的課題。文章就多媒體技術如何在學前教育專業(yè)聲樂教學中應用談幾點看法,同時指出了多媒體教學并不能完全替代傳統(tǒng)的聲樂教學。
[關鍵詞]多媒體教學;學前教育專業(yè);聲樂教學
隨著現(xiàn)代教育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多媒體教學的優(yōu)勢在各門文化基礎學科教學中得以充分的發(fā)揮。然而在聲樂、鋼琴等技能學科教學中,多媒體技術的應用成為了一個值得研究的課題。如何將多媒體技術運用于學前教育專業(yè)聲樂教學中,是聲樂教學改革的突破點。學前教育聲樂專業(yè)教學不同于音樂專業(yè)的聲樂教學,其教學目標是讓學生具有正確的發(fā)聲方法、良好歌曲演唱能力及幼兒歌曲表演唱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對音樂和藝術的感受、表現(xiàn)和創(chuàng)造力,成為各級各類幼兒園所需要的能歌善舞的綜合型人才。所有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的運用都是為了這個目的服務的。我們相信,隨著多媒體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學前教育專業(yè)聲樂教學課堂會產(chǎn)生巨大的變化。那么,如何使兩者結合得更加緊密,是每位學前教育專業(yè)聲樂教師要深入研究的問題。
一、利用多媒體技術,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實驗心理學家赤瑞特拉通過大量的實驗證實:學習僅依靠聽覺獲得知識,3小時后保持70%,3日后保持10%;若僅依靠視覺獲得知識,3小時后保持72%,3日后保持20%;若綜合依靠聽覺和視覺獲得的知識,3 小時保持85%,3日后保持65%。這些數(shù)據(jù)告訴我們,運用視聽結合的多媒體教學手段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如果能將此較好地運用到聲樂教學之中,那么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肯定也是不言而喻的。
1.學習新歌
比如在上課之前,可以利用網(wǎng)絡資源,將要教唱的歌曲制作成MTV,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反復聆聽觀看,幫助他們掌握歌曲正確的音準節(jié)奏。這種音像結合美的畫面經(jīng)常刺激學生的感官,讓學生們對照MTV 進行學習,還可以幫助學生快速記憶歌詞。課堂上教師就能夠專心地矯正學生在發(fā)聲方法上的問題,引導學生處理歌曲情感表達,不必像以往那樣在旋律歌詞等基本問題上浪費時間。
2.歌唱理論學習
有些歌唱理論知識描述非常抽象,枯燥乏味,學生一時難以接受和理解。例如在歌唱時,老師經(jīng)常強調氣息不能太深,又不能太淺,但這深淺程度學生很難把握。氣息太淺對聲音有何影響?氣息太深了,聲音效果又會如何?什么是歌唱正確的呼吸?教師單憑語言描述,學生難以清楚地理解。如果先把人的呼吸系統(tǒng)生理結構圖通過多媒體顯示出來,再播放幾例錯誤的和正確的歌唱呼吸演唱實例,最后,教師以學生為對象進行呼吸訓練,對歌唱呼吸原理和練習方法進行分析總結,這樣,既可讓學生形象地理解歌唱呼吸原理,同時,還能使其掌握一定的練習方法。
3.課后練習
傳統(tǒng)每周一次的聲樂課堂教學并不具備延續(xù)性,課后學生只能憑模糊記憶去練習,很容易丟失上課時正確的感覺。如果把學生上課的實況錄下復制給學生,學生對課堂發(fā)聲感覺及演唱有了較為深刻的記憶,就可使課堂教學有延續(xù)性,學生可通過聆聽課堂錄音進行練習,以自身為參照,把課堂上演唱的正確感覺較長時間地保存,通過練習加強和鞏固良好的歌唱狀態(tài)。
二、利用多媒體技術,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幼兒園音樂教育活動是一項集歌唱、律動、樂器演奏、欣賞等為一體的綜合活動,老師不僅教兒童唱歌, 而且在歌唱中帶領兒童邊唱邊跳, 通過各種方式讓兒童加深對音樂的體驗和理解。幼兒教師這種獨特的專業(yè)化要求,決定了學前教育專業(yè)聲樂課課型要靈活多變,教學內容設計也要力求豐富多彩,不能只是單一的聲樂技能課。
1.聲樂作品欣賞
聆聽大量的聲樂作品可以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從而能更為完整地表現(xiàn)音樂作品的內涵。通過多媒體和網(wǎng)絡技術我們可以將不同時期、不同流派、不同風格的聲樂作品和各種聲樂資料制作成多媒體課件,保存在計算機數(shù)據(jù)庫中,供課堂教學和學生上網(wǎng)訪問使用。另外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有著豐富的資源, 教師可以在課后布置學生去網(wǎng)絡上搜索自己所演唱作品的作者及其創(chuàng)作風格的分析, 時代背景的介紹等等, 通過這些工作可以對作品以及作曲家作一個全方位的了解, 對演唱的作品有一個深層次的認識, 這樣把握作品就會更加準確。
2.幼兒歌曲表演唱
幼兒歌曲表演唱是指在幼兒歌曲的演唱過程中,以簡單、形象的基本動作、姿態(tài)和在對歌曲理解基礎上的自然表情表達歌曲內容和音樂形象,是一種能夠激發(fā)幼兒興趣,滿足幼兒表達自己情感需要,充分發(fā)揮幼兒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歌唱形式。作為未來的幼兒教師,應具備幼兒歌曲表演唱的技能,因此幼兒歌曲表演唱在學前教育專業(yè)聲樂教學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但由于學時緊張,在課堂上教師不可能花大量的時間教唱幼兒歌曲,特別是幼兒歌曲的表演動作設計。因此,教師可利用多媒體的錄像功能,將學生幼兒歌曲表演唱的過程適時地錄下并進行播放,教師和其他同學則是現(xiàn)成的“幼兒園小朋友”,大家在一起觀看、分析,肯定好的方面,指出不足之處。學生在親眼目睹了自己表演唱實況后,對自己的不足也看得更清楚,改正起來針對性更強,培養(yǎng)學生表演能力的速度自然就加快了。這樣多次演、多次看、多次改后,學生就能逐步形成良好的幼兒歌曲表演狀態(tài)。教師要指導學生通過網(wǎng)絡尋找和學習大量的兒童歌曲包括我國各地區(qū)、各民族不同風格的兒歌,同時還應多涉及其他國家的優(yōu)秀兒歌、民歌,真正讓兒歌走進學生的心里。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利用電影、電視、錄音將幼兒園實際的幼兒歌唱教學活動展示給學生,增強學生對幼兒歌曲表演唱的理解。
3.培養(yǎng)正確的音準節(jié)奏
培養(yǎng)正確的音準節(jié)奏除了在視唱課中進行外,聲樂教學也能提高學生音準節(jié)奏的準確性。學前教育專業(yè)聲樂教學要求學生要具備一定清唱能力。而清唱首先就要求學生具備準確的音準和正確節(jié)奏。在教學中,我們發(fā)現(xiàn)有一些學生內心音高是準確的,但因為歌唱技術掌握的不成熟而造成了音準節(jié)奏的差異,這種情況學生自己很難感覺到。教師可利用多媒體將聲音錄制下來,讓學生自己傾聽,學生聽出音準節(jié)奏的問題之后,再告訴學生如何調整歌唱狀態(tài),如氣息的支持,喉嚨打開的程度,聲音位置等,這樣可使學生在良好的歌唱狀態(tài)下達到相應準確的音高,而不是生硬的“夠音高”。
目前,多媒體技術在聲樂教學中的運用還存在一些問題,還不是一種成熟的、完善的技術手段和解決聲樂教學難點的唯一途徑。我們應該在客觀認識其作用的基礎上合理地進行運用和不斷的完善。聲樂教學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涵蓋著很多“隱形”的技術方面的問題,這些問題的解決,往往要靠教師的豐富經(jīng)驗來指導教學,不能全盤否定傳統(tǒng)聲樂教學方法。一味夸大多媒體教學的作用,甚至企圖用其完全替代原有的傳統(tǒng)聲樂教學體系,這是不符合聲樂教學規(guī)律的。多媒體技術并不能代替教師的作用,它只能輔助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解決一些靠語言無法表達清楚的問題,聲樂教學中加入多媒體技術只是為了使教學更加完美。
參考文獻:
[1]郭儷雅 《多媒體技術在聲樂教學中的運用探索》[J].中國音樂,2005,(2).
[2]路瑜 《計算機輔助聲樂教學初探》[J].音樂藝術,1999,(1).
[3]康曉丹《多媒體技術在高校聲樂教學中的運用和作用》[J].湖南社會科學,2005,(5).
[4]許卓婭 《學前兒童音樂教育》[M] .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責任編輯 武之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