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永軍
摘要: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社會的進步,新課程改革力度的不斷加大,對人才的需求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教育觀念也應隨之更新,教師角色的轉(zhuǎn)換也勢在必行,教師要成為學生學習的參與者、合作者和引導著,讓學生感受平等,個性得到張揚,潛能得到發(fā)揮。文章主要對教師角色轉(zhuǎn)換的原因、教師的角色的定位、原則、新型教師角色的特點等進行闡述。
關鍵詞:新課改 教師角色 轉(zhuǎn)換
中圖分類號:G4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2)08(b)-0215-01
隨著新課改的進一步實施,教師的職責也正在發(fā)生新的變化,新課程賦予教師的最明顯、最直接、最富有時代精神的角色特征,是學生學習和發(fā)展的促進者。長期以來,教師扮演著“傳道、授業(yè)、解惑”的角色,但在如今的課改浪潮中,需要我們重新審視和定位,需要賦予他新的內(nèi)涵。因此,我認為教師角色的轉(zhuǎn)換也成為迫在眉睫的問題了。
1教師轉(zhuǎn)換角色的原因透析
1.1 傳統(tǒng)觀念根深蒂固,不適應課程改革教學理念
教師高高在上,學生順聽順從,前者是教學過程的控制者、管理者,也是學生成績的評判者,更是學生發(fā)展的制約者。新時期對人際關系提出新的要求:現(xiàn)代社會推崇人的平等。師生之間應該是平等、合作、探究、共同提高的伙伴關系。
1.2 “天不變,道亦不變”的傳統(tǒng)文化觀念制約著教育的發(fā)展
有些教師對與歷代如此的東西,有一種深深的信任,不求變,不創(chuàng)新,總認為按照老規(guī)矩穩(wěn)當,不出差錯。這種思想嚴重制約教師思想的轉(zhuǎn)變以及教育的發(fā)展。
1.3 信息時代越來越顯出教師知識量不足
目前提倡跨學科綜合學科教學,這種教學有助于克服長期以來教師知識面狹窄,社會各行業(yè)間的競爭明顯加大,競爭需要的是實力,實力靠的是知識和能力。這就要求老師不斷更新觀念,學習新的理論知識和技能,才能在教育改革的大風大浪中搏擊。
2新課改下教師的角色的定位
2.1 新課改下教師要有新的教育理念
新課改倡導的是教師要學會“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新課改理念下自主、合作與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從主導者變?yōu)橐龑е處熞呦轮v臺,不僅成為知識的講授者,更重要的是要將自己融入學生的學習活動中,成為學習的參與者、組織者和引導者。例如:在講解“自行車上的原理”時,我找一輛自行車,抽象的講解原理,但是很直觀很形象的給學生進行了演示,用思維啟發(fā)學生,用問題引導學生,讓學生具體操作演示、觀察,盡可能的自己發(fā)現(xiàn)其中的奧妙,從而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也融入其中共同參與,讓學生感受到和諧的師生關系以及教師學識淵博的魅力,學習教師,教師也要適當?shù)慕o學生指點做學問的方法,課堂教學中要重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而不是重教知識,任何時候“授人以魚”總比不上“授人以漁”要好。教師要變“主角”為“配角”,變“授魚者”為“授漁者”。我們培養(yǎng)的目標是學生能夠?qū)W以致用,走出學校,走向生活,走向社會和自然,再用所學知識服務社會,服務人類。
2.2 轉(zhuǎn)變教育觀念,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
多少年來,在人們的根深蒂固的觀念中,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作用是不可動搖的。封建社會的師生關系是“一日為師,終生為父”的垂直關系。即教師有絕對權威。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往往忽視了學生的主體作用。而新型師生關系應該是:伙伴關系、合作關系、教學相長的雙向交互而非單向傳承的關系。教師從學習的意義上來說首先是學生學習的伙伴,教師要做學生的知心朋友,與學生同悲同喜,同呼吸共命運,只有站在合作者的平等地位上學生才能獲取平等意識、主動參與的意識。
2.3 教師要樹立終身學習的習慣,給自己樹一面鏡子,讓學生親其師,信其道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單純的教書只能向?qū)W生灌輸知識,教給學生探究知識的方法無幾,也就只能是“教書”而做不到“育人”了。因此教師必須要與時俱進,研究學習,要針對自身在教育教學中的問題與困惑,進行反思性的實踐研究,正所謂要給學生一滴水,教師必須有一桶水。法國作家羅曼·羅蘭講道:“要散布陽光到別人心里,先得自己心里有陽光?!苯處煹钠返?、思想、學識、作風本身就是一本無形無言的教科書,是一面給學生樹立榜樣,找出差距、明確努力方向的一面鏡子。教師的穿著打扮、言行舉止是學生效仿的楷模,它們直接作用學生的靈魂,影響學生的內(nèi)心世界,對學生的審美、思想品德、知識的形成和發(fā)展起著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作用,孔子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闭^“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币虼耍處煴仨殨r時做到衣著得體,言談舉止規(guī)范大方,遵章守紀,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自己必須先做到。
2.4 教師應該成為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由演員轉(zhuǎn)換為一名出色的導演
優(yōu)秀的課堂并不是因為教師講課生動而是因為教師引導得法學生表現(xiàn)出色,不是看教師教得怎么樣,而是要看學生的表現(xiàn)如何。成功的教育是一個在教師的正確引導下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是一個在教師的感染下學生道德的自我完善,知識的自覺探求,能力的自發(fā)鍛煉的過程。例如我在教學科學中“世界是由物質(zhì)構成的”這一課時,有些學生認為空氣、聲音等這些不是物質(zhì),因為他們看不見、摸不著、不具體,有些學生持相反觀點,這時,我抓住時機引導學生用自己的結(jié)論反過來驗證,它們?nèi)绻皇俏镔|(zhì),那么它們應該在這個世界上不存在,因為這個世界是由物質(zhì)構成的,構成世界的都是物質(zhì),但是聲音、空氣等在這個世界上的確存在,因此它也是物質(zhì),這樣其實是教給了學生一種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思維、方法,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讓學生學會自學,是很重要的,因為學以致用才是學習最終的歸宿。
葉圣陶老先生曾說過“教是為了不教”,德國的顧孟德也說過“該教的是思考的方法而非思考的結(jié)果”。所謂“授人魚,供一餐之用,授人漁,享用不盡”,教會學生真理不如教會學生尋找真理的方法,從真理中總結(jié)方法,用方法去探尋新知,真理指導實踐,實踐檢驗真理,相輔相成,終身受益!
2.5 改革評價機制,過程與結(jié)果并重,多種方法并舉
教師還要培養(yǎng)課程評價能力,對學生的學習過程和結(jié)果進行量化評定,根據(jù)不同的學生、學生不同的特征確定不同的培養(yǎng)目標,采取不同的培養(yǎng)方法,因材施教,因勢利導,全方位的、公正的去評價學生,決不可牛不吃草強按頭,這樣只能是事倍功半,結(jié)果只能是失敗的。
總之,新世紀需要新型人才,新型的人才需要新型老師的培養(yǎng),新型的教師要有新的思想、新的觀念,更需要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面向現(xiàn)代化的教育,新課改下教師角色的轉(zhuǎn)變不光是這些,還需要我們在以后的教育教學活動中,根據(jù)新課程的要求,慢慢領悟,轉(zhuǎn)變觀念,因此我們教師必須要適應時代發(fā)展的要求,扮演好自己的角色,這是關系祖國興旺、民族發(fā)展的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