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青
摘 要 學生團隊精神的培養(yǎng)是黨和國家對當前高校學生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也是高職院校培養(yǎng)新型綜合性人才的重要任務之一。通過對高職院校學生團隊精神的現(xiàn)狀進行問卷調查與分析,提出了在加強團隊精神課程的建設、建立團結和諧的班集體、開展各種特色校園班團活動以及專業(yè)知識教學與實踐四個方面進行學生團隊精神培養(yǎng)的提高措施。
關鍵詞 高職院校 團隊精神 培養(yǎng) 提高措施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快速發(fā)展,21世紀需要一專多能,具有敬業(yè)精神、創(chuàng)新與團隊合作能力的復合型人才。1999年6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指出,高校的素質教育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團隊協(xié)作的能力”,“要培養(yǎng)學生的競爭意識、合作精神”。①這就告訴我們,高等教育以往重智育輕德育的教育方式應該有所改變。為了適應社會的需求,高職院校應該加強學生素質教育,尤其要注重學生團隊精神的培養(yǎng)。
什么是團隊精神? 它是指團隊成員對組織感到滿意與認同,自覺地以組織的利益和目標為重,在各自的工作中盡職盡責,有自愿并主動與其他成員積極協(xié)作、共同努力奮斗的意愿和作風。②團隊精神是團隊賴以生存的核心。
1 學生團隊精神培養(yǎng)的重要性
目前,我國的高職教育實行了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yǎng)模式,高職院校更加注重學生專業(yè)知識和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yǎng),較少地關注到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但在當今知識經(jīng)濟的時代,社會中各行各業(yè)的分工更加明確化、細致化、專業(yè)化,任何一個項目都不僅僅靠單打獨斗的個人能力就能完成的,它需要來自不同特長、不同專業(yè)、不同崗位的人員相互配合來共同完成。用人單位為了獲得更多的效益,更加看重畢業(yè)生的團隊合作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和抗壓能力,特別是團隊合作能力現(xiàn)已成為大多數(shù)用人單位錄用人才的必備條件。因此,加強學生團隊精神的培養(yǎng),正好順應了社會的發(fā)展,滿足了社會對綜合型人才的需求,同時也是提高高職院校就業(yè)質量的有效措施。
2 學生團隊精神的現(xiàn)狀及其分析
為了切實地了解高職院校學生當前的團隊觀念狀況,本文對江蘇城市職業(yè)學院信息工程系2011級計算機應用技術、應用電子技術、機電一體化3個專業(yè)的大一新生進行了“大學生團隊精神”問卷調查,總共發(fā)出242份問卷,回收問卷234份,有效問卷224份。其中男生167人,占74.55%,女生57人,占25.45%。
2.1 學生集體觀念現(xiàn)狀分析
當被問到“集體對你來說是什么”時,63.39%的學生認為給自己帶來溫暖,是心靈的歸屬,9.38%的學生認為有沒有無所謂,8.93%的學生認為只是暫住地,還有18.30%的學生不知道。當問到“你所在的集體受到表揚時,你會怎樣”,64.76%的學生會引以為自豪,11.45%的學生覺得沒自己的功勞,1.32%的學生沒感覺。當問到“在班級群體里,你大多時候扮演怎樣的角色”時,45.86%的學生認為自己是觀眾,認為自己是主導者和助手的學生分別為18.30%和35.84%。調查中還發(fā)現(xiàn),經(jīng)過將近一年的學習與生活,仍有15.63%的同學不能叫出班級同學的名字。調查數(shù)據(jù)表明,大部分學生認識到自己是班級的一員,能夠積極地參與到班級的事務中,且有較強的集體意識,但是還存在小部分同學集體觀念淡薄,與其他同學交流也不夠多。由此可見,應該加強班級建設,為學生提供較多的機會去了解熟悉班級,培養(yǎng)集體觀念。
2.2 學生團隊知識的理解與運用現(xiàn)狀分析
在調查中,對于團隊和群體是否有區(qū)別的問題上,83.48%的學生認為有區(qū)別,16.52%的學生認為沒有區(qū)別。當問到“團隊精神在團隊工作中起到怎樣的影響”時,86.61%的學生認為能讓所有的團隊成員團結一心,13.39%的學生認為沒什么太大的作用。在團隊中最關鍵的就是合作,87.05%的學生認為合作會使效率更高,7.14%的學生認為合作起來比較麻煩,反而降低效率,5.81%的學生認為難以計算自己和他人的貢獻大小。此外,當個人利益和團隊利益發(fā)生沖突的時候,46.87%的學生以團隊利益為重,11.61%的學生以個人利益為重,41.52%學生根據(jù)當時的情況而定。由此看出,八成以上的學生對團隊精神的內在涵義都能夠正確地理解,并懂得團隊的精髓就是合作。但當個人利益和團隊利益相沖突時,超過一半的學生不知道如何正確應對。因此,學校應該加強對團隊精神方面知識的教育,教會學生如何培養(yǎng)自己的團隊精神,如何正確處理個人與成員的關系,個人與集體的關系。
2.3 學生班級和社團活動參與情況分析
對于班級和校園活動的調查中,學生參與情況為42.79%的學生經(jīng)常參加,47.75%的學生偶爾參加,2.70%的學生不情愿地參加了,還有6.76%的學生找借口脫身。而對于參加團隊活動的學生中,各人的目的也各有不同。64.29%的學生是為了鍛煉自己的團隊意識和工作能力,26.34%的學生是根據(jù)自己的喜好來選擇是否參加,剩下9.37%的學生因為老師要求才參加的。此外,在團隊活動或者比賽中,為了表現(xiàn)自己、突出個人能力而十分努力的學生占了48.3%。調查數(shù)據(jù)表明,學生參與課外活動的積極性還是比較高的,超過一半的學生團隊意識比較強烈,積極主動地培養(yǎng)自身的能力或興趣愛好。不少學生注重表現(xiàn)個人能力,集體榮譽感不夠強,缺乏團隊精神,而那些不愿意參加的學生則說明了他們集體意識淡薄。因此,我們應該多開展形式多樣化、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在活動中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
3 培養(yǎng)學生團隊精神的提高措施
3.1 加強團隊精神課程的建設,對學生進行系統(tǒng)化教育
以往我校都以素質教育講座的形式對學生進行團隊教育,短短幾個小時的講述只能使得學生對團隊觀念有初步的了解,不能進行深刻的理解和認識。據(jù)了解,國外許多國家都將“團隊合作”作為一門正式課程,有的甚至從中小學就開始對學生進行該方面的培養(yǎng)。近些年,國內很多大型企業(yè)也將“團隊精神”課程設置成為員工剛進公司的首項培訓課程。作為培養(yǎng)社會新型人才的高職院校,我們應該加強大學生團隊觀念的教育,將“團隊精神”設置成為必修課程,通過系統(tǒng)的教學,讓學生正確認識團隊的真正含義和團隊精神的重要性,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正確地處理團隊中個人與集體的關系、合作與競爭的關系。由于培養(yǎng)團隊精神是一門實踐性的課程,需要學生親自參與,同學之間進行互動才能夠達到預期的教育效果,因此,可以在理論教學的同時,加入實踐性的活動,例如對學生進行拓展訓練,通過電網(wǎng)、移花接木、快速傳球等趣味活動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對枯燥理論課程的興趣,認識到自己在團隊中的角色,學會如何與同學相互配合,更重要的是使得學生在活動中體會到合作的重要意義。
3.2 建立團結和諧的班集體,增強班級凝聚力
在大學里,班集體是每一位學生成長的環(huán)境。一個具有良好班風、學風且團結和諧的班集體,可以讓學生在異地學習生活中感受到家庭的溫暖,心理上產生歸屬感,思想上產生集體意識。同時集體還能為學生在校期間指明學習的方向,有助于學生全面健康的成長。在班級中,班委隊伍是核心,班級的權利應該交還給學生自己,日常的班級事務都由學生自己負責。班長定期召開班委會議以及班級會議,對近期班級現(xiàn)狀進行總結,自我檢查,自我改進。在組織班級活動或者需要做較大決策的時候,能夠做到集思廣益,民主公開,主動采納同學的意見,讓學生感覺到自己是其中一員。輔導員或班主任則重點培養(yǎng)班委的團隊意識和強烈的責任感,以他們?yōu)榛A帶動整個班級成員熱愛維護自己的班級,增強學生的集體榮譽感。
3.3 開展特色校園班團活動,增強學生團隊協(xié)作能力
校園班團活動是學生學習之余,豐富校園生活的主要方法,是加強學校文化建設的重要途徑,同時也是學生團隊精神建設的重要手段。高職院校應該在注重學生專業(yè)技能的同時也要大力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對于班級,我們可以組織關于團隊與合作、交流與溝通等內容的主題班會,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意識和與人相處的能力。通過舉行最佳班日活動——班級用一天時間組織一次最具有意義的活動,如為旅游景點做環(huán)保公益活動、為福利院的孩子送愛心、參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活動來培養(yǎng)學生組織策劃、相互分工合作的能力。通過在院系舉行籃球比賽、拔河比賽、辯論賽等各種智力、體育競技比賽,增強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培養(yǎng)齊心協(xié)力、相互配合、相互包容的團隊精神。
3.4 注重在專業(yè)知識學習與實踐中,加強學生團隊精神的培養(yǎng)
高職院校十分注重學生職業(yè)技能的培養(yǎng),教學內容往往都與實際操作相結合,教學方式除了理論講授,還有直接在實訓室進行理論實驗同步走的形成性教學考核方式。在實驗過程中,教師作為實驗的組織者、引導者,將學生分成若干組,讓每個小組里的成員相互討論,自行完成實驗項目。學生通過親身參與,相互協(xié)作,共同完成實驗數(shù)據(jù)。這樣,不僅加深了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還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培養(yǎng)了協(xié)作能力。同時,學校還應舉辦技能競賽年,開展各類專業(yè)技能競賽,如電子產品設計、機器人操作與設計等技能大賽,組建學生參賽小團隊。讓專業(yè)教師作為指導老師,對學生進行集體培訓,傳授競賽知識、團隊建設經(jīng)驗與技巧。學生通過備賽和參賽,學會靈活運用專業(yè)知識,培養(yǎng)不斷進取的品質、刻苦勤奮的精神、相互配合的能力。此外,學校還可以組織學生去企業(yè)參加頂崗實習,將理論知識和實際操作相結合,讓學生在生產實習的過程中充分地體會到企業(yè)文化中團隊精神的重要性,培養(yǎng)學生愛崗敬業(yè)團結協(xié)作的職業(yè)精神。